学术投稿

少年儿童中易于误诊为青光眼的常见现象分析

孙兴怀;戴毅

关键词:少年儿童, 漏诊误诊, 青光眼, 诊治, 临床工作, 过度治疗, 视功能损害, 致盲眼病, 眼科医师, 认识, 健康知识, 患者, 工作经验, 严谨性, 不可逆, 不合理, 诊断, 卫生, 危害, 科学
摘要:青光眼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其造成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转的,危害甚大.临床工作中接触到的很多青光眼患者,有些因患者的卫生健康知识局限或缺乏而耽误了眼病的及时诊治,也有些是因眼科医师对青光眼的认识不足,在青光眼的诊治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除了漏诊误诊[1]外,还包括诊断的严谨性不够、治疗的策略不明确以及过度治疗等.这些均不利于青光眼的治疗和防盲,有的甚至会加重视功能的损害.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这里就几种常见的少年儿童青光眼诊治错误作分析,并强调要在完整认识青光眼的基础上来建立科学的青光眼诊治观念.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相关文献
  • 耳影像学与临床(三十八)

    图240~243是一位41岁男性患者的资料.患者临床表现为左耳闷胀感,外耳道经常有血性脓液流出2~3年,伴左耳听力下降.门诊耳镜检查:外耳道深部可见较多红色肉芽组织,鼓膜窥不清.电测听检查示左耳传导性聋.入院后行左耳开放式乳突切开及鼓室成形术.术中见鼓窦入口骨化,鼓窦及鼓室内充满胆脂瘤,锤砧关节固定,无砧骨长突、鼓索神经及镫骨板上结构,水平半规管瘘,面神经水平段裸露.清理病灶后,用骨粉封闭鼓窦及上鼓室,植入全听骨链赝复物(tot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TORP).

    作者:迟放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少年儿童中易于误诊为青光眼的常见现象分析

    青光眼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其造成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转的,危害甚大.临床工作中接触到的很多青光眼患者,有些因患者的卫生健康知识局限或缺乏而耽误了眼病的及时诊治,也有些是因眼科医师对青光眼的认识不足,在青光眼的诊治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除了漏诊误诊[1]外,还包括诊断的严谨性不够、治疗的策略不明确以及过度治疗等.这些均不利于青光眼的治疗和防盲,有的甚至会加重视功能的损害.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这里就几种常见的少年儿童青光眼诊治错误作分析,并强调要在完整认识青光眼的基础上来建立科学的青光眼诊治观念.

    作者:孙兴怀;戴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川芎嗪促进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在视网膜组织三维立体培养系统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川芎嗪溶液,观察川芎嗪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 建立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组织三维立体培养系统,将1~3 d新生远交群SD(Sprague Dawley)大鼠视网膜切成0.5 mm×0.5 mm大小的视网膜组织,加入不同浓度(0.125、0.25、0.5、1.0 g/L)川芎嗪溶液后,在相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的生长情况,于加药后第3、6和9天记录再生轴突的数目及长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川芎嗪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以0.5 g/L浓度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具有明显再生现象.结论 一定剂量范围的川芎嗪可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和伸长.(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86-88)

    作者:董京艳;莫晓芬;张萌;田洁;张圣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弥漫性层间角膜炎诊治进展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国内外主流的矫正屈光不正的手术方式,弥漫性层间角膜炎是其重要的术后并发症.现就这一术后并发症的研究现状,尤其是鉴别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丁岚;周行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明胶海绵修补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疗效观察

    外伤性鼓膜穿孔是导致慢性中耳炎的常见病因.根据穿孔大小,其自行愈合一般需要3周左右,有的甚至不能愈合.为了加快外伤性鼓膜穿孔愈合时间及提高治愈率,我科采用明胶海绵修补外伤性鼓膜穿孔23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23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8例;年龄16~57岁;病程1 d至1个月.

    作者:苏亮;郑龙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我科对150例(200眼)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发生浅前房28例(32眼),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02年8月至2007年8月我科收治青光眼患者150例(200眼),其中男性65例(97眼),女性85例(103眼);年龄35~70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05例(148眼,其中合并白内障1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30眼),开角型青光眼20例(22眼).

    作者:杨红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通窍鼻炎颗粒应用于鼻内镜围手术期的疗效观察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主要解决鼻窦炎患者窦口阻塞和引流问题,伴变态反应和感染时仍需配合药物治疗[1].我科在对慢性鼻窦炎患者行FESS围手术期处理中,对部分患者加用通窍鼻炎颗粒,报告如下.

    作者:蒋桃根;晁杰伟;王永田;施丽华;黄新妍;朱宏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共转性内斜视和习惯用手的关系

    目的 探讨共转性内斜视和习惯用手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例共转性内斜视和200例非斜视健康对照组,共转性内斜视内斜度数均大于5°,经三棱镜法和角膜映光法检查后确诊.习惯用手以写字、拿筷子、刷牙三方面判断,凡其中2项大部分时间用右手者称为右利手,大部分时间用左手者称为左利手.统计两组人群中左利手和右利手所占百分比,分析习惯用手和共转性内斜视的关系.结果 共转性内斜视组中左利手占24%,对照组中占14.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共转性内斜视者中,左利手者所占百分比较健康人群高,考虑共转性内斜视与左利手有相关性.(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99-100)

    作者:王时力;张亚琴;张美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偏振激光扫描仪联合个体化角膜补偿技术对可疑青光眼的随访研究

    目的 对临床可疑青光眼患者进行长期的偏振激光扫描仪联合个体化角膜补偿技术(scanning laser polarimetry with variable corneal compensation, GDx VCC)随访,分析GDx VCC对该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门诊可疑青光眼的眼底检查视乳头杯/盘比(C/D)≥0.4,或双眼不对称且C/D差值≥0.2,静态视野检查结果正常患者68例,随访前后均用GDx VCC检查(采用相同的角膜补偿值).如双眼C/D值相同,随机选取1眼,如C/D值不同,则选取C/D值大的1眼,对结果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2.5±7.0)个月,眼底C/D值为 0.57±0.17.随访前后GDx VCC 检查:椭圆平均值分别为50.33±7.72和49.66±8.12,上方平均值为58.72±13.56和58.18±12.01,下方平均值为60.71±11.31和59.13±11.95,神经纤维指数为30.85±19.62和33.03±2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绝对数值上,椭圆平均值、上方平均值和下方平均值变小,神经纤维指数变大.其中7例(10.3%)诊断为青光眼, 21例(30.9%)排除青光眼,40例(58.8%)仍需进一步随访.结论 对临床怀疑青光眼的患者应长期进行随访,GDx VCC随访对青光眼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92-94)

    作者:孔祥梅;孙兴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78例

    本科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78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03年11月至2008年2月我科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78例(83眼),其中男性7例(8眼),女性71例(75眼);年龄16~61岁;病程1~15年.临床均表现为溢泪,76眼挤压泪囊区可见黏脓性分泌物溢出,3眼有泪囊黏液囊肿,7眼为小泪囊.其中13例伴鼻中隔高位偏曲,5眼曾行泪道激光治疗失败.检查泪点及泪小管均正常.术前挤压泪囊区观察有无分泌物溢出判定泪囊大小.

    作者:苟华;赵艳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60例

    目的 探讨球后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80眼)TAO患者,球后注射曲安奈德,对比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自觉症状、眼部体征、无复视面积及眼肌大小.结果 治疗后患者平均眼球突出度下降(3.9±0.2) mm, 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复视面积增幅(119.6±20.1)mm2,肌肉厚度减幅(0.4±0.1)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畏光、流泪、异物感等刺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61眼,有效率76.25%;眼睑肿胀消失42眼,由中度转为轻度33眼,有效率97.40%;结膜充血消失70眼,8眼无改变,有效率89.74%.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球后注射曲安奈德可使眼球突出度明显下降,有效减轻患者的复视及眼外肌大小.(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105-106)

    作者:朱兰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试题与答案

    1.倍频视野计检测的是视网膜哪种细胞的功能?A. 神经节细胞的M细胞; B. M视锥细胞 ;C. 神经节细胞的P细胞; D. S视锥细胞.2.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时,压平头的直径是3.06 mm,这是为了避免下列哪种因素可能引起的误差?A. 角膜曲率; B. 角膜厚度;C. 眼球硬度; D. 泪膜张力.

    作者:金晓红;江睿;褚仁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1384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掺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yttrium aluminum garnet, 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疗效,并对泪道不同阻塞部位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1 384 例(1 707眼) 阻塞性泪道疾病患者,按泪道阻塞的部位分为泪小点阻塞(35眼)、泪小管阻塞(625眼)、泪总管阻塞(598 眼)和鼻泪管阻塞(449 眼).术后定期冲洗泪道,随访6个月至3年,将各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泪小点阻塞、泪小管阻塞、泪总管阻塞及鼻泪管阻塞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4.3%、40.0%、36.1 %和31.8 %,有效率分别为94.3 %、57.9%、51.2 %和43.8 %.结论 单纯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泪小点阻塞效果好,而治疗泪小管阻塞、泪总管阻塞及鼻泪管阻塞组的效果欠佳.(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101-102)

    作者:高传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带吸引器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48例

    本科采用在鼻内镜下鼻腔专用带吸引管的双极电凝器行鼻腔止血48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06-2008年我科收治鼻出血患者4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0例;年龄14~81岁,中位年龄67岁.单侧47例,双侧1例.出血部位:利特尔区18例,鼻中隔中后部8例,嗅裂区12例,中鼻甲7例,下鼻甲后端2例,鼻中隔穿孔前下方1例.动脉搏动性出血13例,弥漫性渗血25例,血管瘤样病变10例.伴高血压24例,糖尿病3例.所有患者均无血液系统疾患.

    作者:刘慧茹;徐永昌;曹建国;董晶;金杰;朱敏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150例

    目的 观察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患儿150例(160眼),观察其疗效.泪道探针是用6号半或7号肌内注射针头改制而成的,针的末端呈锥形、圆钝.探通时需要助手协助固定婴儿头部.主要选择自上泪小点进行探通.操作包括加压冲洗、探通、堵塞口扩张等.结果 术后1周,1次探通治愈136眼,2次15眼,3次5眼,未愈4眼.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无假道形成及皮下水肿,2眼术毕鼻腔少量出血,未作特殊处理,自行消失.结论 集探通及冲洗为一体的探通针能一次性完成手术,疗效确切.(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103-104)

    作者:毛海燕;刘文;符琼英;虞燕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水分离技术应用于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研究水分离技术在传统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入选的83例患者左侧扁桃体设为治疗组(A组),行水分离技术辅助的扁桃体切除术;右侧设为对照组(B组),采用传统的扁桃体切除术.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出血和术后疼痛4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手术时间[A组为(10.3±2.9)min,B组为(13.9±3.7)min]、术中出血[A组为(18.9±9.3)mL,B组为(52.3±19.4)mL]、术后出血(A组1例,B组3例)以及术后疼痛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水分离技术的应用可显著减少扁桃体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出血以及减轻术后疼痛.(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95-96)

    作者:骆云珍;钱林荣;杨雪明;李海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耳胆脂瘤相关因子

    中耳胆脂瘤的病理过程极其复杂,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学者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胆脂瘤上皮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和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表明众多细胞因子在中耳胆脂瘤的形成中起作用.

    作者:敖红敏;张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高龄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观察

    我科对938例80岁以上的高龄白内障患者施行了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00-2006年我科收治高龄白内障患者938例(1 298眼),其中男性418例(582眼),女性520例(716眼);年龄80~95岁,平均(87.7±6.9)岁.晶状体核硬度分级[1]:Ⅱ级201眼,Ⅲ级696眼,Ⅳ级284眼,Ⅴ级117眼.单纯白内障421眼,合并青光眼术后104眼,高度近视69眼,角膜瘢痕39眼,小瞳孔74眼.伴高血压403例,糖尿病252例,各种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脑血管意外后共392例,同时合并以上2种或多种全身疾病患者126例.

    作者:郑红;陈永喜;庄文英;林少敏;郑上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咽部异物感原因及治疗分析

    咽部异物感原因复杂,只有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才能明确其原因,并作相应治疗.笔者对920例咽部异物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咽部异物感的原因及治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05年2月至2008年7月我科门诊收治的因咽部异物感而就诊的患者920例,其中男性337例,女性583例;年龄21~71岁,平均(44.0±12.8)岁;病程3个月至11年.主要症状为咽部或咽喉部异物感、阻塞感、烧灼感、痒感、紧迫感等,常位于舌骨至胸骨上窝咽中线上或偏于一侧,部分患者同时伴咽部微痛、不适感.

    作者:谢庆英;关宏亮;谷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成功修复外伤性泪小管断裂20例

    眼睑内眦部的裂伤常伴有泪小管断裂,影响泪液的排出,引起溢泪,对断裂的泪小管,尤其是下泪小管,常需要手术修复,恢复泪道功能.我科采用硬膜外导管行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治疗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2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03年7月至2007年1月我科收治下泪小管断裂患者20例(20眼),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18~55岁,平均(35.0±4.3)岁;右眼15例,左眼5例,均合并内眦皮肤裂伤.24 h内就诊者19例,1~7 d内就诊者2例.锐器切割伤13例,石块或棍棒击伤2例,摔伤2例,拳击伤1例,脚踢伤1例.

    作者:刘作衡;滕玉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