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分析

朱元记;罗伟冰;彭迎

关键词:急诊, 呼吸阶梯性治疗, 呼吸复苏率, 呼吸稳定时间
摘要:目的 分析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时采取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8例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呼吸支持组和呼吸阶梯性治疗组各54例.传统呼吸支持组给予传统呼吸支持治疗,呼吸阶梯性治疗组给予呼吸阶梯性治疗.比较2组呼吸支持方式下呼吸复苏的稳定率及呼吸稳定时间.结果 2组采取的呼吸支持方式位于前3位的均为鼻导管吸氧、复苏体位及呼吸机支持.呼吸阶梯性治疗组的呼吸复苏率明显高于传统呼吸支持组,呼吸稳定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呼吸支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危重症患者采取呼吸阶梯性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优化服务流程中全面实施健康体检管理探讨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生活方式的要求也不断改变,传统的健康观念已不能满足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健康体检作为一项重要的预防保健措施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有统计资料显示,各级医疗机构已完成健康体检8000余万人次[1],这种趋势还在急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的健康体检服务水平已不能满足受检者的需求,服务流程过于迂回复杂,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已严重阻碍医院体检中心的发展[2].

    作者:温雪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

    目前剖宫产术是妇产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是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生命的重要手段,但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及女性对自身完美要求的提高,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无疑延长了切口愈合时间,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给患者在躯体上、精神上、经济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同时也增加了医师的工作负担.为此笔者对该院2001年1月-2011年6月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可能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张国芳;权永志;张新彦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微生物学实践考核体系的创新探索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动手操作和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其实验课程尤其重要.现多数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以试卷笔试和实验报告方式进行考核,无法真实反应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利于应用性人才培养.为加强教学效果,笔者根据近年来该课程的教学经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原则,对微生物学实践考核体系创新进行了探索,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徐维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低蛋白血症对重度子痫前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并发低蛋白血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84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为低蛋白血症组(A组)48例和非低蛋白血症组(B组)36例.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定期产检率为39.6%显著低于B组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妇浆膜腔积液(包括胸腹水、心包积液)、肝酶异常、肾功损害及产科并发症(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新生儿缺氧性脑病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均高于B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体质量为(2193±795)g低于B组的(2455±76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并发低蛋白血症使重度子痫前期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造成母婴不良结局,应积极防治.

    作者:马玉红;龚卫玲;郭秋燕;林映雪;蒲荣;辛青松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瘢痕子宫妊娠探讨

    目前,剖宫产作为解决难产及解除母婴危险状态的方法在各级医院已相当普及.随着产科检测方法的改进及对高危妊娠认识的提高,也由于孕妇及医务人员本身及社会方面的原因,剖宫产率大大提高,有些医院甚至可高达30%~40%,但随之而来的手术并发症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妇女的影响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邢庆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目的 通过对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相应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368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可能发生的原因,针对相应并发症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368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42例,发生率为11.4%,其中包括导管堵塞16例、置管后局部液体渗出12例、皮下血肿6例、局部静脉炎5例、静脉血栓形成3例.结论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做好健康宣教,改进护理技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彭彩玲;练茹兰;杨春梅;李孔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军队基层军官脂肪肝及高脂血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军队基层军官高脂血症与脂肪肝患病的关系,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对2009年8月-2010年8月疗养的1127名军队基层军官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27例体检者共检测出脂肪肝患者163例,患病率为14.5%(163/1127),>40岁者明显居多占55.83%、41~45岁及≥46岁组脂肪肝与高脂血症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患者有60.7%(99/163)表现为高三酰甘油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仅有39.3%(64/163)表现为胆固醇增高或血脂正常.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的脂肪肝患病率较高,必须增强军队基层军官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

    作者:辛勤;娄元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自拟四草知柏方治疗经间期出血39例疗效观察

    经间期出血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有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期出血,若出血期长,血量增多,不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可致崩漏.笔者在临床诊疗中运用自拟四草知柏方治疗本病39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艳菊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乳腺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下肢持续性疼痛、肿胀、皮肤温度降低、颜色呈青紫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如发生肺栓塞将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了解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知识,能使医务工作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帮助术后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本文对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钟秀彩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百草枯中毒救治中的护理进展研究

    百草枯是一种含剧毒的除草剂,其化学名称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具有触杀作用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其对人的毒性极大,且无特效药,患者中毒后毒物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体内,在局部可有明显的刺激、腐蚀作用,皮肤接触引起局部炎症、红斑、水疱、溃疡、坏死等表现,皮肤有破损可加速药物的吸收,误服后会对肺、肾、肝等器官有严重的毒害作用,大多数患者因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在数小时内死亡.

    作者:黄滨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延缓慢性肾病进展的效果比较观察

    目的 比较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体(ARBs)延缓慢性肾病进展的效果.方法 按服用ARBs药物的不同将慢性肾病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64例、厄贝沙坦组48例和缬沙坦组40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压、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变化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血压、内生肌酐清除率、24h蛋白定量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血压、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及24h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耐受良好,无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病例.结论 ARBs可延缓已出现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衰竭进展速率,保护肾功能.ARBs对已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病患者有明确的治疗意义.

    作者:方海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颈椎前路手术76例护理体会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颈椎疾患的诊断技术逐步提高,因其颈椎前路手术可直接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已被众多骨科医师所接受,但此手术危险性大、并发症多,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不同范围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范围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左外叶切除、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术),比较不同范围肝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左外叶切除术后结石残余率明显高于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的残余率(P<0.05或P<0.01).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左外叶切除和左半肝切除(P<0.05).本组80例获得随访,优良率为81.25%(65/80),左外叶切除优良率高于左半肝切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有效的方法,对于非局限在左外叶的肝内结石,左、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术优于左外叶切除术.肝切除范围与术后结石残留和手术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作者:夏子泳;潘修勇;郭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颅骨缺损早期手术修补的临床观察

    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除外伤术后有局部感染外,外伤性颅骨缺损都应在原切口愈合、颅内压恢复正常、减压窗凹陷、伤情已趋稳定后尽早手术,这不仅能尽早解除颅骨缺损带来的精神负担和改善严重的自觉症状,而且可终止或逆转颅骨缺损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改善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选择外伤后颅骨缺损患者60例,在颅骨修补前后进行生活质量评估,以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艳州;刘永昌;梁新;曹栓柱;姜红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朱砂和雄黄抗病毒药理作用新认识

    探讨朱砂和雄黄抗病毒的药理作用.从药剂医师的角度了解病毒的生理结构和生物特性,灭活病毒蛋白酶的物质有酸、碱、砷化物和重金属.说明了朱砂(硫化汞)作为重金属对病毒蛋白酶有灭活作用的科学原理.说明了雄黄(二硫化二砷)作为砷化物对病毒蛋白酶有灭活作用的科学原理.有机地把中药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医学科学的空间构向链接起来,解决了几种恶性病毒感染无药可用的残酷局面.朱砂和雄黄抗病毒药理作用有效,完全符合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和药理学的科学原理.

    作者:丁新侃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3716名幼儿园儿童营养不良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幼儿园儿童营养不良状况.方法 对19所幼儿园3716名儿童进行营养不良调查.结果 3716名儿童中,儿童营养不良173名,营养不良率为4.66%.其中,男性儿童2001名,营养不良92名,营养不良率为4.60%;女性儿童1715名,儿童营养不良81名,营养不良率为4.72%.结论 19所幼儿园儿童营养状况较好,营养不良率相对较低,但仍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倡合理膳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进一步降低幼儿园儿童营养不良率.

    作者:张春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5%和92.5%均高于对照组的40.5%和7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丹参注射液治疗AECOPD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永亮;梅菊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1].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绝大多数预后良好[2].

    作者:王平革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缺血预处理对鼠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肝组织的保护作用及肝组织耐受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 将42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SO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再依3个不同时限(40、50、60min)各分IR40、IR50、IR60及IPC+IR40、IPC+IR50、IPC+IR60亚组.检测各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并行肝组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对照组SOD水平低于SO组,TNF-α、ALT及MDA水平高于S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LT、MDA水平和IPC+IR60亚组TNF-α水平均高于S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IPC+IR60亚组TNF-α、MDA水平与IR60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C+IR组其余亚组SOD、TNF-α、ALT及MD水平与IR组各相应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明显减轻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所致肝损伤;预处理后肝门阻断50min可能是SD大鼠肝组织能耐受缺血的较安全时限.

    作者:李新辉;王淑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老年消化性溃疡是指60岁以上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退变等因素,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经过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笔者总结了2005年6月-2011年6月我院住院的264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提高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命.

    作者:白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