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炎衣原体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体会

赵延斌

关键词:衣原体, 肺炎, 呼吸道感染, 治疗
摘要:目的 总结肺炎衣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本医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回顾性总结.结果 本次试验中由于衣原体感染阳性所占比例为18%,经过相应的抗生素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95%,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和呕吐,2例患者出现腹泻.结论 肺炎衣原体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需要使用正确的药物进行治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泮托拉唑对CYP2C19强代谢型消化性溃疡药动学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泮托拉唑(PAN)治疗CYP2C19 强代谢型(Ems)消化性溃疡(PU)患者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泮托拉唑的药代动力学情况.结果 40mg组和60mg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5116.49±784.27)μg·h-1·L-1和(8052.87±507.43)μg·h-1·L-1;峰浓度( Cmax)为(1242.04±122.51)μg/L和(1674.70±67.34)μ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清除率(CL)为(12.05±0.51)ml/h和(16.18±0.17)ml/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CYP2C19基因分型可为PU个体化抑酸治疗方案提供依据;CYP2C19 Ems PU个体口服PAN60mg/d比40mg/d能获得更好的预期治疗效果.

    作者:陈尚君;刘冰熔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2011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统计分析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2011年药物出入库数据及当年所有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采用随机抽取、分类统计、同时与2010年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比较等方式,了解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结果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销售额高,占抗菌药物销售额的58.30%;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49%,高于其他科室;2011年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率明显低于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杨晓往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抗菌药物进行抗菌药物金额、品种、使用频度等进行排序分析.结果 门诊22个月抗菌药物使用共78个品种,金额构成比例高的是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药物,用药频度(DDDs)排序第一的是喹诺酮类,第二是头孢菌素类;门诊抗菌药物占药品总金额48.03%,注射剂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总金额数的52.12%,而口服抗菌药物占47.88%;注射用药频率高为头孢类药物,口服用药频率高是喹诺酮类药物.结论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还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合理规范用药.

    作者:胡治国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气囊助产术在产程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气囊助产术是应用气囊助产仪经阴道助产的一种非药物性的值产、助产方法,它对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的痛苦.降低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软产道裂伤率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我院自1999年1-7月随机对62例孕足月临产初产妇施行了气囊助产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海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依巴斯汀双倍剂量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CIU)是皮肤科常见病,临床以病程持续或超过6周,反复出现风团伴瘙痒为特征,同时排除物理及其他可疑的刺激原因.部分患者抗组胺药物常规剂量治疗效果欠佳,为进一步探讨CIU 的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依巴斯汀双倍剂量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宗国勇;吴海娟;黄小雄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氟西汀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氟西汀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用Meta分析对5项氟西汀与其他抗抑郁剂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的文章进行再分析.结果 氟西汀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合并效应量d=2.07,95% CI(1.77,2.36),χ2=13.70,P<0.01.氟西汀与其他抗抑郁剂在第2周末和治疗结束后的组间比较,分别为y合并=0.31,95% CI(0.02,0.60),χ2=2.10,P<0.05;y合并=0.13,95% CI(-0.10,0.36),χ2=1.12,P>0.05.提示氟西汀起效快,两组疗效相仿.结论氟西汀与其他抗抑郁剂的疗效相仿,但起效快.

    作者:阳中明;蔡昌群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药物治疗是高脂血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循证医学有证据表明,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病死率[1].本研究旨在分析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增斌;孟明;张文博;葛小丽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 评价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90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乳腺癌围术期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乳腺癌围术期专业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对缩短、降低乳腺癌病人不愉快的程度有一定效果.

    作者:冯建霞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氯吡格雷治疗脑缺血引起的眩晕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脑缺血引起的眩晕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给予丁咯地尔静脉滴注,联合氯吡格雷口服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丁咯地尔静脉滴注,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14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04,P<0.05).结论 氯吡格雷在治疗脑缺血引起的眩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戴海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醋酸泼尼松龙结合维生素B12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醋酸泼尼松龙结合维生素B12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符合神经性皮炎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醋酸泼尼松龙结合维生素B12 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氟芬那酸丁酯涂搽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结论 醋酸泼尼松龙结合维生素B12皮下注射治疗神经性皮炎,相较一般外擦药物治疗疗效更好.

    作者:黄英举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加味知柏地黄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知柏地黄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2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味知柏地黄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5%,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知柏地黄汤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疗效,改善血脂代谢.

    作者:颜瑞棠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52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妈富隆治疗)和对照组(米非司酮治疗),每组各26例,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痊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0例,不良反应1例(轻度恶心),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3例,不良反应2例(轻度恶心),总有效率为73.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有2例月经减少,有1例直接进入绝经期,剩余患者月经均恢复正常;对照组治疗期间有1例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有5例出现月经减少,有2例直接进入绝经期,剩余患者月经均恢复正常.结论 妈富隆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效果明显优于米非司酮,能够有效恢复正常月经,有效治疗阴道不规则流血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合理推广应用.

    作者:张进先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进展

    作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措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临床应用广泛,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冠脉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再发心肌梗死等严重不良心脏事件起重要的作用,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会增加非心脏手术术中出血风险,因此,临床医生应合理权衡抗血小板治疗的手术出血风险与停用抗血小板治疗的血栓形成风险,制定个体化方案,帮助患者顺利实施手术,同时保障患者从长期抗血小板治疗中获益,并大限度地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贺立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脉压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脉压(PP)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10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36例高血压患者,行彩超检查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正常组和颈动脉斑块组,并实施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出平均PP.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患者动脉血中CTGF的表达水平.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PP较正常组有增高,且CTGF也处于高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脉压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高水平的CTGF导致了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脉压的变化.

    作者:罗才福;刘许增;余新东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疗效观察

    胃、十二指肠穿孔为普通外科的常见疾病.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连续胃肠吸引的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本研究就1997年5月-2011年12月经治的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97例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7例患者中,男59例,女38例;发病年龄21~72岁,平均41.5岁;穿孔原因如下:外伤致穿孔1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致穿孔78例,胃恶性肿瘤致穿孔9例;穿孔部位:发生于胃体部者10例 (全部为锐器刺伤),胃窦部穿孔30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57例.临床表现全组患者均有中上腹疼痛症状.腹痛剧烈者91例,上腹或全腹有压痛者84例,有典型板状腹者68例.发病至手术<12h 55例,12~16h 24例,16~24h 12例,>24h 6例.

    作者:王彰勇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裂隙脑室综合征(slit ventricle syndrome,SVS)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由于过度分流所导致的一种临床表现以间歇性头痛为主,影像学检查发现脑室呈裂隙状,甚至看不到脑室形态,并且伴有分流泵充盈迟缓的一种综合征.SVS是与分流手术直接相关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作者:彭震;李震;焦征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急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对重症患者进行应急护理的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6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24h的应急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征和病情恢复、精神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采取应急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病患的病死率,提高病患的生命质量.

    作者:郭佳娴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针刺联合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伤科门诊病例7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即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法结合正骨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7.5%,对照组为73.3%.结论 针刺联合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率高,效果显著,复发率低.此外,疗程短,价格低廉,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黎友允;罗昌军;刘晨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及其护理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手术治疗尽管作用很大,但手术的本身仍是一种对身体的创伤和组织的破坏,会产生疼痛、不适、出血等.无论手术的大小,人们普遍对手术的反应是紧张、疑虑、恐惧,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心理变化各有不同,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手术和稳定情绪,是护士首要的工作.

    作者:陈玉萍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比较动态血糖监测与指血血糖监测分别结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双C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以CGMS观察治疗2周后血糖谱的变化,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全天平均血糖、血糖≤3.9 mmol/L时间百分比[TPG≤3.9mmol/L(%)]、血糖≥10mmol/L时间百分比[TPG≥10 mmol/L(%)]控制血糖水平.结果 双C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GMS结合CSII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王娟;祁贯成;史宝强;李洪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