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资社;闵恒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的2种疾病,尤其亚洲儿童是Hp感染的高危人群.现回顾分析行13C呼气试验患儿60例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1],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静敏;韩丽华;游根巧;边朋;宋平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维生素C 1500mg,高储存峰值为3000mg.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细胞间质的合成,具有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刺激凝血功能、增加对感染的抵抗作用.
作者:刘晓梅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定位与规范化管理,总结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对策.方法 明确手术室护理定位,建立手术室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其规范化操作水平.结果 手术室护理人员素质明显提升,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结论 先导性的手术室护理定位对促进护理规范化管理作用突出,精确定位可减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人力物力使用低效、无效和浪费,释放护理团队的整体协作性和效率,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唐小丽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腹腔开放技术在胃肠外科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应用腹腔开放技术治疗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应用腹腔开放技术的效果.结果 通过应用腹腔开放技术对患者的感染进行控制,保护创面,经二次手术治疗,患者恢复较好,无继发脓肿、肠瘘、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胃肠外科应用腹腔开放技术控制较为严重的腹腔创伤、感染及治疗肠瘘较为安全有效.
作者:谢国荣 刊期: 2012年第25期
在我国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发病率约为1.7%~4%.但由于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机理认识不足,常被结石致肝胆管癌的并发症所掩盖,以致延误诊断,丧失手术时机[1].笔者对15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勇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抗结核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肝功能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方法 将500例肺结核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阳性患者156例作为HBVM阳性组,另将HBVM阴性患者344例作为HBVM阴性组.HBVM阳性组又分为3个亚组,其中Ⅰ亚组(HBsAg、HBeAg、HBcAb阳性,余阴性)52例,Ⅱ亚组(HBsAg、HbeAb、HbcAb阳性,余阴性)56例,Ⅲ亚组(HBs-Ab外,1或2项阳性)48例.分析2组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HBVM阳性组肝功能损害率为45.5%高于HBVM阴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亚组肝功能损害率高于Ⅲ亚组(P<0.05).HBVM阳性组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纳差、巩膜黄染、肝脾肿大发生率高于HBVM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M阳性组ALT、TBIL及DBIL水平均高于HBVM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M阳性组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短于阴性组,恢复时间长于HBVM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结核治疗中HBVM阳性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比率明显增加,损害程度也明显增高,因此在抗结核治疗前检查HBVM及肝功能十分必要,之后密切监测肝功能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处理.
作者:陈恩泰;何晴;苏丽芳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在预防Ⅰ类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3000例Ⅰ类手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50例和对照组1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管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比较2组的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手术室安全管理,对不安全因素进行监测和控制,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瑞卿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了解该院住院分娩新生早产儿现状.方法 对2009-2011年该院住院分娩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2011年,该院住院分娩新生儿14 860例,早产儿922例,发生率为6.20%;其中,2009年住院分娩新生儿3947例,早产儿206例,发生率为5.22%;2010年住院分娩新生儿5098例,早产儿327例,发生率为6.41%;2011年住院分娩新生儿5815例,早产儿389例,发生率为6.69%.结论 早产儿发生率呈上升发展趋势,应加强围生保健工作,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提高人口出生素质.
作者:黎秋波 刊期: 2012年第25期
患者,女,47岁.因降结肠癌术后5个月,拟行第4次化疗于2012年1月21日入院.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体温36℃,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0/70mm Hg.精神可,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正常,心率88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外形正常,腹部可见一长约12cm陈旧手术瘢痕,肋下未触及肝脾,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二便正常.
作者:高大蓉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0例采取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7~18个月,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8个月.30例患者:优秀14例(46.7%),良好11例(36.7%),一般3例(10.0%),差2例(6.7%),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减少和消除骨折部位的血肿,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极大地促进了骨折的愈合.
作者:叶银静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86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口服.治疗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疗效,且无致心律失常作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嘉琼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予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联合庆大霉素治疗.30d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能极大提高溃疡愈合率并降低溃疡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勤梅 刊期: 2012年第25期
自2008年始我科采用早期急诊手术治疗急性嵌顿性痔2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嵌顿性痔患者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5~68岁;发病时间<3d 12例,3~5d 5例,>5d 5例.致病因素有进食辛辣食物、饮酒过多、大便干结困难及剧烈咳嗽等.临床表现为肛门剧烈疼痛,肛缘充血水肿,内痔核脱出肛门外且肿胀,手法不能回纳肛内,大多伴有血性渗出及黏膜糜烂.其中伴发小便困难4例,伴发绞窄性坏死2例.
作者:万先彬 刊期: 2012年第25期
凡妊娠27周前自然中止妊娠者称为流产;发生于受孕12周以前者称为早期流产;发生于受孕12~27周者称为晚期流产.凡有流产先兆如少量阴道流血、腰酸、阵发性下腹痛,但胎盘与胎儿并未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者称为先兆流产.
作者:王江冉;赵金荣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连花清瘟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双黄连颗粒口服,疗程均为5d.治疗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维海;庞玲玲 刊期: 2012年第25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代用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刺激小、安全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减少护士工作量、减少患者痛苦及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优点[1].特别是在部队运送伤员过程中,对静脉输液的伤员可有效防止穿刺针脱出,为确保静脉通道液路通畅创造条件.近年来我校培训对象转变为基层部队护理士官,从2008年开始笔者在护理技能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侧重点上进行了改革,在静脉输液教学中增加了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的技能训练,为其在基层部队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并收到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雅丽;寻丽彬;胡宝军 刊期: 2012年第25期
黄芪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补气类中药之一,具有补气固表、托毒生肌、排脓止汗等功效,应用于全身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新型制剂也层出不穷.现就黄芪的生物学特征、药理功效和现代制剂的研究进展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季荣进 刊期: 2012年第25期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1],严重危害妇女的身体健康,其治疗复杂,因而止血成了棘手问题,积极探讨其非手术疗法非常必要.
作者:杜晓青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全程陪伴责任助产模式与传统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全程陪伴责任助产模式分娩的初产妇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传统服务模式下分娩的初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全程陪伴助责任产模式优于传统服务模式,有利于母婴健康和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作者:胡双英 刊期: 2012年第25期
为确保药品质量及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必须加强社区医院药库药品入库、出库管理,从源头上杜绝外来假劣药品流入医院.1 药品入库管理
作者:沈海平;陈益新;李恒芳 刊期: 2012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