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生素C的临床不合理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

刘晓梅

关键词:维生素C, 不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
摘要: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维生素C 1500mg,高储存峰值为3000mg.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细胞间质的合成,具有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刺激凝血功能、增加对感染的抵抗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CLL患者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例.治疗组予以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方案治疗,对照组予以CHOP方案化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2组合并感染率、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组治疗CLL具有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煜;王琰;刘乃嘉 刊期: 2012年第25期

  • 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0例采取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7~18个月,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8个月.30例患者:优秀14例(46.7%),良好11例(36.7%),一般3例(10.0%),差2例(6.7%),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减少和消除骨折部位的血肿,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极大地促进了骨折的愈合.

    作者:叶银静 刊期: 2012年第25期

  •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健康干预探讨

    消化内科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新兴的纳米技术在消化病领域不断交叉与渗透,消化疾病谱也会随之改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笔者结合当今消化疾病研究的发展趋势,现对我国消化内科健康干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叶宝铭;梁庭芳 刊期: 2012年第25期

  • 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肾癌又名肾细胞癌,是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约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5%,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典型表现有血尿、腰痛及腰腹部肿块,还可出现高血压、贫血、体质量减轻等副肿瘤综合征[1].目前,对于有机会手术的患者治疗首选方法是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手术范围包括切除患肾、肾周筋膜、同侧肾上腺、上1/2输尿管、同侧淋巴结.

    作者:饶莉 刊期: 2012年第25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

    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尤其是老年人更易发.由于骨质疏松,特别易发生骨折,其中又以股骨颈骨折多见.由于其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严重危害老年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12年第25期

  • 胫骨穿刺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胫骨穿刺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势.方法 对49例危重患者采用胫骨近端穿刺骨髓腔输液并给予抢救药物.分析其效果.结果 49例危重患者在循环衰竭外周静脉建立困难时,采用胫骨近端穿刺输液,均能在40~150s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结论 经胫骨近端骨髓腔穿刺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中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为抢救赢得了时间,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罗斌;梁隆斌;徐尚刚;余明海 刊期: 2012年第25期

  • 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已成为患者选择就医直接重要的指标之一.护理工作的重点不应只是简单地接待患者和机械地操作,而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以其闪亮新颖的思想内涵融入护理工作中.门诊作为医院的窗口,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信誉与社会影响,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规范的仪容仪表是实施人性化服务的前提[1].

    作者:何燕敏 刊期: 2012年第25期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和治疗对策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提出治疗对策.方法 对217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出的217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高,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普遍耐药.结论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严重,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提高治愈率及减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作者:陆巧燕;廖彬 刊期: 2012年第25期

  • 中医推拿联合硫酸锌口服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中医推拿联合硫酸锌口服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 将轮状病毒肠炎患儿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联合硫酸锌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颗粒剂(妈咪爱)和蒙脱石散(思密达)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48h及治疗72h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推拿联合硫酸锌口服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好,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俊香 刊期: 2012年第25期

  • 髓内钉-螺旋刀片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5例分为PFNA组22例和DHS组23例.治疗后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可靠、创伤小,能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作者:宁资社;闵恒 刊期: 2012年第25期

  • 小儿消化性溃疡48例临床分析

    小儿消化性溃疡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症之一,但由于年龄越小的患儿其症状越不明显,加上检查不够仔细,常会出现误诊、漏诊情况,从而耽误了病情的诊治[1].近几年,随着内镜检查在儿科临床的广泛应用,明显提高了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同时也提升了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笔者对2008年3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小儿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文举;王丽 刊期: 2012年第25期

  • 老年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目的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数据库及网络架构,开发和构建适合基层医院使用的老年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控软件系统,促进老年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运用Delphi 7.0开发工具,采集医院信息系统中老年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有关数据,设计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依据、联合用药、预防用药等查询功能,对临床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有效监控.结果 从2011年8月-2012年5月,各病区老年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前期相比,各种指标均有较大的改进.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从42.77%降至28.35%,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了8.39%,预防用药比例下降了16.78%,联合用药比例从56.83%降至39.12%.结论 该系统使用方便、快捷,为临床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作者:钱慕仪;梁汉昌;王君宁;黄健华 刊期: 2012年第25期

  •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探讨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过渡的重要阶段,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医学生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在我国,临床教学采用的是师带徒式的培训方式.医学生在完成基础医学和临床理论课学习后,有1年时间进行临床实习,在各科室由1名临床带教教师带领1名学生开展临床活动,在连贯的临床环境中进行学习.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先进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1].

    作者:胡波;陈冰雪;姚欣;牛月海;王振国 刊期: 2012年第25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海 刊期: 2012年第25期

  • 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12例临床观察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60~70岁中老年人中约1/3有骨质疏松症,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半数以上有骨质疏松症[1].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是骨吸收和骨重建失衡的结果.帕米膦酸二钠属第2代二膦酸钠盐类药物,为破骨细胞活性抑制剂,现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乳癌、肺癌或肾癌等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大量骨溶解.我所近4年来采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质疏松症12例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彭德尚;刘和叶;付慧兰;徐光辉 刊期: 2012年第25期

  • 心理护理在泌尿外科中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泌尿外科中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泌尿外科住院的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2组心理状况.结果 2组护理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泌尿外科中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

    作者:王蕾;宁强华 刊期: 2012年第25期

  • 早期急诊手术治疗嵌顿性痔的临床观察

    自2008年始我科采用早期急诊手术治疗急性嵌顿性痔2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嵌顿性痔患者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5~68岁;发病时间<3d 12例,3~5d 5例,>5d 5例.致病因素有进食辛辣食物、饮酒过多、大便干结困难及剧烈咳嗽等.临床表现为肛门剧烈疼痛,肛缘充血水肿,内痔核脱出肛门外且肿胀,手法不能回纳肛内,大多伴有血性渗出及黏膜糜烂.其中伴发小便困难4例,伴发绞窄性坏死2例.

    作者:万先彬 刊期: 2012年第25期

  •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经颅多普勒异常与预后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经颅多普勒(TCD)异常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1例在病后次日行TCD检查,分析TCD参数变化与患者病后30d预后的关系.结果 21例患者中,脑梗死侧大脑中动脉(MCA)无血流且预后差的比例为88.8%(8/9)高于MCA血流正常者的22.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好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FV)高于预后差组,PI低于预后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行TCD检测可反映患者预后.

    作者:彭君;梁芳;周雪缘 刊期: 2012年第25期

  • 负压置换治疗儿童鼻窦炎的护理体会

    鼻窦炎是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并发症.因病程长、易复发,常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导致其休息及生活困难,影响学习,造成生活质量下降.负压置换疗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费用低、用药安全、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成为儿童慢性副鼻窦炎的常用疗法[1].2011年1-12月我院门诊行鼻窦负压置换治疗儿童鼻窦炎37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莉娜;潘娴;韦秋瑜;覃桂姣;甘柳萍 刊期: 2012年第25期

  • 超声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型糖尿病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6例行超声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36例患者治疗后肢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径和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临床症状及体征也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治疗中无不良反应,亦无出血倾向.结论 超声波具有明显消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溶解血栓的作用.

    作者:姚欣;张林红;胡波;牛月海;王振国;陈娜 刊期: 2012年第2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