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城郊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用药情况研究

王建芳;骆波英

关键词:糖尿病, 2型, 治疗, 数据收集
摘要:目的 分析城郊社区2糖尿病患者治疗用药情况及解决对策.方法 选取社区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248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治疗用药,分析血糖水平与治疗方案的相关性,并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1种口服降糖药组、2种口服降糖药联合组、3种以上口服降糖药联合组及胰岛素组,比较各组间FPG、2hPG及HbA1c.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药物治疗方案呈正相关(r=0.2158,P=0.001),胰岛素组HbA1c显著高于口服降糖药组,胰岛素组HbA1c显著高于1种口服降糖药组和3种口服降糖药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对血糖控制极为重要,应通过健康教育引导患者选择佳的治疗方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救治分析

    目的 对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总结优势和不足,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68例急性心血管患者,急性心肌梗死26例,急性心力衰竭16例,急性心绞痛26例.根据不同病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临床病症、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呼吸困难、心悸、昏阙等病症得到改善,心功能得到恢复,病情明显好转,有效率较高.结论 急性心血管患者,经过及时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赵菊萍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孕栓预防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50例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采用卡孕栓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在用药后均表现为宫缩增强、出血减少.结论 卡孕栓治疗宫缩乏力性出血疗效良好.

    作者:张凌燕;王红军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某院高危药品使用应用与管理

    目前,药物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在这种形势下对药品的安全使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高危药品更是重中之重.以下结合某院在高危药品使用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的使用管理进行探讨.

    作者:蔡洁清;魏玲;万朝雷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胎儿窘迫的诊治分析

    胎儿窘迫是指宫内有缺氧征象而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的一种综合症状,主要发生在临产过程,也可发生在妊娠后期.缺氧时胎儿全身组织,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危害大,可造成胎儿死亡,及以后的胎儿智力发育异常.因此,积极预防、及时诊治与护理对减少围产儿死亡、改善预后、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作者:项燕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浅述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病,由于脑血管阻塞或心脏瓣膜脱落随血液流入血管从而造成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脑细胞永久坏死的一种脑血管意外疾病.症状一般轻微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发病早期一定要及时治疗、及早康复治疗.还可以通过用药、饮食调理、康复锻炼、控制血压血脂等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吴亚君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中期妊娠引产孕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早25mg,晚50mg,1次/12h,共4次,再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 100mg,观察孕妇用药后的反应.对照组不服米非司酮,只在孕妇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结果 观察组从注药到胎儿、胎盘排出时间短,从阵腹痛发生到胎儿、胎盘排出时间短,胎膜残留及失血量少.结论 此方法简便、安全,能有效减轻引产痛苦、胎膜残留及失血量少,应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琼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或住院符合ICD-10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和氟西汀组,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分别用SCL-90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L-90评定,两组在治疗4周及治疗8周与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躯体化、抑郁、恐怖、焦虑、偏执及总分方面度洛西汀组优于氟西汀组(P<0.05).结论 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肯定,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永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研究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总结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随机将病例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20例,动力髋螺钉(DHS)组20例,解剖钢板组24例.观察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术后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确切有效果,并发症少.

    作者:张伟明;向青天;陆万青;左红光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疗效.方法 选取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常规治疗手段一样,主要有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但观察组还辅用低分子肝素钙.结果 在总有效率、住院时间、血功能和肺通气功以及D-二聚体(DD)水平方面,观察组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利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手段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军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过8周治疗后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及斑块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TC、TG、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TG、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使得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娜孜古丽·热多拉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急诊脑梗死的抢救与护理

    近几年来高血压发病率和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事件导致残疾、死亡的趋势不断攀升,其起病急、病情非常凶险、发展较快,第一时间诊断、尽快抢救治疗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点,急诊救治高血压脑梗死成为治疗该病的重中之重.一般由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发生在清晨或活动后.由于出血部位在后鼻道,加上血压很高,血管弹性差,出血较猛,当患者看到出血较多时,心情会紧张而使血压升高,导致出血不止.值得警惕的是,反复鼻出血是脑梗死的先兆,其原因是老年人鼻腔内血管硬化,血管壁弹性降低,而脆性增加,当血压升高而脑血管未破裂之前,鼻腔的某条血管会破裂而发生鼻出血.老年鼻出血患者饮食应清淡易消化,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心情愉快,起卧、大便时动作应缓慢,以防血压升高后再致鼻出血.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脑梗死患者32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兰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缬沙坦分散片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缬沙坦分散片是现在临床使用很多的抗高血压药物,在临床的实践中发现,很多高血压患者单用缬沙坦分散片治疗还不能控制好血压.所以,我们用缬沙坦分散片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患者,观察不良反应和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凡海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种进行性的心血管综合征,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它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血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直接相关.尽早控制高血压,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联合治疗则是降压达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主要观察联合降压治疗方案(小剂量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作者:杨栋梁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护士长对病区休假日的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探讨

    探讨护士长对病区休假日的临床护理,以及如何进行安全管理,以期对临床护理管理提供可靠的经验借鉴.我科从2011年1月-2012年3 月的各种休假日期间,制定休假日安全管理值班制度,杜绝了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医源性问题的发生,为临床护理实际工作提供了参考.

    作者:陆伟;周丽娟;刘晓丽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心胸外科2009年1-12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呼吸功能训练及术后康复指导,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情况、拔管时间、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出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呼吸频率降低,血氧饱和度升高,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2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拔管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分别是(4.52±2.20)d、(10.54±3.52)d,而对照组分别为(5.63±2.60)d、(13.20±3.8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心胸外科术后患者肺功能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春蓉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老年哮喘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人哮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60例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患者病程长,诱因多以呼吸道感染为常见.中、重度发作患者多,合并症及并发症多.结论 老年人支气管哮喘发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

    作者:张春花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尿毒症脑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尿毒症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7例尿毒症脑病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同时行CVVH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意识情况及测定肾功能和电解质、酸碱、血浆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 27例尿毒症脑病患者,治愈20例,好转2例,无效2例,死亡3例.治疗后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CR)、K+、β2-MG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脑病经过CVVH治疗后,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得到持续、缓慢、稳定的纠正,尿毒症毒素得到稳定清除,患者耐受性良好,CVVH有利于尿毒症脑病的治疗.

    作者:罗婷;曹勇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卡孕栓与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孕栓与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55例有致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均行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随机分为卡孕栓组、米索前列醇组、缩宫素对照组,每组各85例.卡孕栓组为娩胎头时舌下含服卡孕栓1mg,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U;米索前列醇组为娩胎头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400μg,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U;缩宫素组为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U.观察3组术中、术后24h出血量的差异.结果 255例产妇中发生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者12例:其中卡孕栓组产后出血2例,为2.35%;米索前列醇组4例,为4.7%;缩宫素组为6例,为7.06%.结论 卡孕栓对子宫平滑肌有较强的收缩作用,与缩宫素有协同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的剖宫产术,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明显.

    作者:唐绥清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患者术后平卧方式改进的探讨

    目的 观察比较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术后患者不同卧位的头痛和舒适度,讨论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术后的舒适体位.方法 将24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术后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去除肩下垫枕,使患者有舒适的体位,不限制头部运动.对照组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h,限制头部运动.全部采用针内针法行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术后连续观察3d,对比两组患者的头痛和舒适度发生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舒适度低于实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头痛.结论 脊麻-硬膜外麻醉的手术患者术后无需去枕平卧预防头痛,并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樊桂一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慢性腹泻100例治疗分析

    目的 对100例慢性腹泻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所收治的轻度、中度慢性腹泻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李长福等的入选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不具备与慢性腹泻相冲突的疾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患者予四联活菌肠溶胶囊(双歧杆菌、肠球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进行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三联活菌胶囊(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和长型双歧杆菌)进行口服治疗,以12h没排便或者连续两次的排便正常作为腹泻缓解与否的主要指标;并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3d时的腹泻缓解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两组腹泻缓解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粪便成型率为76.2%,对照组患者的粪便成型率为3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出现头痛1例,尿常规异常1例;对照组患者中头痛2例,尿常规异常2例.结论 采用四联活菌肠溶胶囊对慢性腹泻患者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能有效缩短腹泻患者缓解时间.其不良反应也较小,适合在临床治疗当中使用推广.

    作者:费春明 刊期: 2012年第2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