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心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张志华;李素霞;袁晓燕

关键词:肺心病, 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护理
摘要:肺心病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是指由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 病.呼吸衰竭常见于肺心病晚期.由于各种原因使肺脏不能完成正常的气体交换,导致机体出现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缺氧早期主要表现为紫绀、心悸和胸闷等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头痛、头胀、烦躁不安、语言障碍,并有幻觉、精神错乱、抽搐或震颤等.动脉血氧分压低于3.3kPa(25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超过9.3kPa(70mmHg)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更明显,出现意识淡漠、嗜睡,进而昏迷以至死亡.肺性脑病及呼吸衰竭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因此,做好肺性脑病与呼衰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呈增多趋势,其药物治疗一直是心血管内科的难点之一[1];虽然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性心律失常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因其技术限制、并发症较多及费用昂贵,在基层医院难以普及[2].笔者运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63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海文;时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正天丸与氟桂利嗪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正天丸与氟桂利嗪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服用正天丸6g,3次/d;氟桂利嗪10mg,每晚睡前服.对照组服用氟桂利嗪10mg,每晚睡前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其中治愈12例,显效15例,好转2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2.5%,其中治愈7例,显效13例,好转9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天丸与氟桂利嗪联合治疗偏头痛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学玲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消栓颗粒治疗颈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自2009年9月-2011年5月采用消栓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AIV)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作对照研究,疗效满意,不易复发,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根据游国雄等提出的VBAIV的诊断标准.(1)眩晕为自身旋转式视物晃动感.(2)急性起病,年龄多数中年以上,符合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3)眼底动脉硬化,Ⅱ级和Ⅲ级以上,有或无颈椎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4)除眩晕外,至少伴一种脑干病证.(5)引起眩晕的眼耳疾病除外.(6)颅脑MRI小脑脑干的梗死,出血灶及肿瘤除外.

    作者:李占华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妊娠期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HDCP)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相关调查问卷,通过相关专业医护人员对150例HDCP产妇(观察组)和300例本院住院待产的健康产妇(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孕妇的年龄、平均收入、孕期体质量增加、家庭高血压遗传病史、不良情绪等都是HDC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DCP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避免这些高危因素对预防HDCP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尚有其他潜在因素需要进一步探索.

    作者:周茵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4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计数及病死率.结果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率、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对脓毒性休克发病的多环节起阻断作用,明显降低其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金宝灿;王天昌;广跃乾;胡显静;王琼;韦薇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我院呼吸科处方点评实施前后抗生素用药情况分析

    呼吸科是抗生素使用频度较高的科室之一,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是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关键因素.由于抗生素发展迅速,品种不断增多,虽给医生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但同时可能带来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导致耐药现象,造成感染无法控制的严重后果[1].处方点评是指药师以规范处方书写与合理用药为点评对象,分析评价处方(包括医嘱单)中不合理用药现象,达到合理管理处方用药,各家医院实施处方点评后,均一定程度降低不合理用药的比例[2].本研究笔者随机抽取我院呼吸科实施处方点评前后完整处方进行处方点评,评价处方点评对呼吸科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影响,现分析如下.

    作者:黎丽;毛向群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我院2009-2011年口服降糖药的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9-2011年口服降糖药的应用频率、消耗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口服降糖药的消耗金额逐年增长,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是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和瑞格列奈.结论 医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呈增长趋势且应用合理.

    作者:王宪英;王梅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诺和灵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诺和灵(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6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患者住院的期间除要求很好控制饮食外、还需适当的进行锻炼体育,同时要诺和灵N每天睡前皮下注射、诺和灵30R三餐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血糖降低后换成诺和灵30R早餐晚餐二次餐前半小时给药.对照组(34例)给予严格的饮食控制和适当体育锻炼,配合吃格列吡嗪.结果 治疗组血糖达标所用时间为(10±3)d,对照组为(21±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发2型糖尿病给与诺和强化灵治疗,可以快速降低血糖,改善高葡萄糖的毒性作用,从而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恢复,减轻胰岛素抵抗.

    作者:符春辉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PICC)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我国,并在临床普遍应用,它是由外周静脉(常用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由于其创伤小,操作便捷,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和并发症少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可由护士单独操作.它减少了患者因频繁穿刺所致的局部出血和感染,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率,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外渗导致的严重后果,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1-3].

    作者:袁晓燕;张志华;李素霞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疗效.方法 选取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常规治疗手段一样,主要有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但观察组还辅用低分子肝素钙.结果 在总有效率、住院时间、血功能和肺通气功以及D-二聚体(DD)水平方面,观察组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利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手段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军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以其痛苦轻、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普遍应用.通过细致的围术期护理,使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患者了解有关知识,消除或减轻恐惧不安心理,使其能安全顺利的度过围术期.

    作者:唐迎峰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病情发展对临床合理用药的需求

    目的 在我国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外药品种量繁多,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又特别是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医疗纠纷时常发生,所以促进合理用药工作已成为医疗服务行业和社会普遍关心的大事.

    作者:金迪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原发性痛风30例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通过对痛风误诊病例的分析,提高对痛风的诊断率.方法 分析3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误诊原因.结果 30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中合并代谢综合征24例,占80%;误诊疾病分别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3例(占43.3%),风湿性关节炎6例(占20%),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4例(占13.3%),创伤性关节炎4例(占13.3%),急性化脓性关节炎2例(占6.7%),蜂窝组织炎1例(占3.3%).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原发性痛风的鉴别,检测血尿酸是防止原发性痛风误诊或漏诊的关键.

    作者:张火圣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临床路径及临床药师在临床路径中的作用

    临床路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医疗管理模式,对降低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合理运用医疗资源来说,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医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临床路径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中应用,临床药师肩负着用药方案制订、监测、用药指导与教育等责任,在临床路径的实施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德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焦虑心理的护理干预

    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常见,指心室以上部分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和传导的异常.研究表明,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会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心理干预护理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尤显重要.本研究探讨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焦虑心理的护理干预,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张阿英;单建华;袁浩龙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小儿腹泻重度脱水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小儿腹泻重度脱水患儿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的90例腹泻重度脱水患儿,分析总结对此类患儿的护理.结果 本组90例腹泻重度脱水患儿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后均痊愈,治愈率100%,护理有效率为96%,未发现病情加重或死亡患儿.结论 对腹泻重度脱水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可加快患儿的康复和治愈,也有利于及早及时治疗腹泻,避免引起其他疾病.

    作者:程雪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间苯三酚联合利多卡因在绝经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自我国提倡计划生育以来,节育器(IUD)是育龄妇女主要的避孕措施.绝经后妇女宫颈变硬萎缩,往往取环困难.近年来,间苯三酚、利多卡因在外科领域中广泛应用,为了减少患者伤害及痛苦,根据药物作用机制采用间苯三酚静脉注射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给绝经后妇女取环,提高取环成功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余茂娜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浅析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 观察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胸部CT与X线检查确诊,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为6个月~4年,46例患者保持随访,随访率为95.83%.良性肿瘤患者无病情复发;合并重症肌无力的病例中,7例在术后6个月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例患者持续药物治疗18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恶性肿瘤患者11例,发生脑部转移2例,肺部转移为1例,均进行化疗与放疗的维持治疗,效果良好,没有进行再次手术.结论 纵隔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术前应当进行胸部CT与X线确诊,确定发病部分,针对性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张思东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长效口服避孕药致美沙酮维持治疗失效一例报告

    1 病例简介患者,女,31岁,未婚,无业人员,因吸食海洛因 6年,曾 2 次戒毒失败,经朋友介绍,于2011 年 10月9日来我中心美沙酮门诊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主要吸毒方式为烫吸,既往无外伤及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血压105/70mmHg,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尿吗啡初筛阳性.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HCV阴性,HIV 阴性.

    作者:谢小敏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生活质量研究

    目的 通过住院白内障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调查,探索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变化.方法 选用生活质量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的调查问卷,对我院2010-2011年住院的253例白内障患者在围术期进行评定和调查.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焦虑自评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P<0.01);生活质量问卷因子分和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P<0.01),文化程度与生活质量问卷总分、术前心理需求总分及焦虑自评量表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内障手术能提高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凌宇 刊期: 2012年第2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