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儿童药品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

刘强

关键词:儿童, 药品, 合理用药
摘要:儿童药品的生产及使用存在诸多问题,国家需要制订相关政策规范儿童药品的研发生产及使用,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保障儿童合理用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尿毒症脑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尿毒症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7例尿毒症脑病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同时行CVVH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意识情况及测定肾功能和电解质、酸碱、血浆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 27例尿毒症脑病患者,治愈20例,好转2例,无效2例,死亡3例.治疗后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CR)、K+、β2-MG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脑病经过CVVH治疗后,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得到持续、缓慢、稳定的纠正,尿毒症毒素得到稳定清除,患者耐受性良好,CVVH有利于尿毒症脑病的治疗.

    作者:罗婷;曹勇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北京市某医院2011年门诊处方点评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医院门诊处方常见问题,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处方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12月10950张门诊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 该医院门诊处方平均每张用药品种数为2.00种,抗菌药使用率平均为25.25%,注射剂使用率平均为18.8%.在10950张门诊处方中,不合理处方445张,不合格率为4.06%.其中,不规范处方216张,占不合格处方的48.54%;用药不适宜212张,占不合格处方的47.64%;超常处方17张,占不合格处方3.82%.结论 该医院门诊处方基本合理,但尚有问题存在,仍需加强对处方的管理、审核及干预以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

    作者:李静;徐宇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浅述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病,由于脑血管阻塞或心脏瓣膜脱落随血液流入血管从而造成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脑细胞永久坏死的一种脑血管意外疾病.症状一般轻微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发病早期一定要及时治疗、及早康复治疗.还可以通过用药、饮食调理、康复锻炼、控制血压血脂等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吴亚君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早产孕妇应用利托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早产孕妇应用利托君的效果,提高宫缩抑制剂治疗早产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2月-2010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90例先兆早产孕妇.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利托君组与硫酸镁组,每组各45例.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利托君组的显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显效时间;利托君组的胞胎成功率以及延长孕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胞胎成功率以及延长孕龄;并且,利托君组的胸闷、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 利托君治疗早产孕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林银凤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以腹痛及呕吐为首发症状的中枢性白塞病一例报告

    1 病例简介患者,女,36岁,主因反复中上腹部不适8月,呕吐20d入院.患者于2011年11月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部剑突下隐痛不适,无烧心泛酸,无恶心呕吐,多发生在餐后,无肩背部及腰部发射痛,无黄疸高热,自行口服中草药,腹痛有所好转.

    作者:苏惠玲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重症颅脑损伤手术后气管切开一例的护理体会

    重症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重症颅脑损伤约占脑损伤的20%,该病病情危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一般高达30%~50%,是临床救治的难点.气管切开术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机体缺氧的有效措施,但气管切开后因失去了温暖、湿润气体和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其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对于乡镇卫生院来说,该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难度很大,我院于2009年5月救治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1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娟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低分子右旋糖酐与丹参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报告

    目的 了解低分子右旋糖酐与丹参致过敏性休克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丹参与低分子右旋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并结合我院发生的1 例过敏性休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低分子右旋糖酐与丹参混合滴注易诱发严重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与两者都具有抗原性及混合后微粒增加有相关性.结论 临床医生、药师、护士应重视低分子右旋糖酐与丹参混合滴注致严重不良反应.联合用药时二者不宜配伍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鲁斌;金勇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阿托品治疗儿童假性近视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品治疗儿童假性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3月入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180例假性近视儿童.对其采用硫酸阿托品眼膏治疗半年,同时实施追踪观察措施,收集所选患者在1年内的所有验光屈光度的检查情况,后总结和分析儿童近视度数变化的情况.结果 6个月后,近视度数均已得到有效控制,儿童中既有近视度数减少的现象,也有近视度加深的现象,加深幅度为-0.50DS,但总体评价仍在可控范围内,在近视加深的儿童中近视度数的增幅已明显减慢,轴向与散光相差不大.统计近视屈光度结果为:有102例屈光度得到控制不增长,占56.7%;有56例屈光度减少,占31.1%;有22例屈光度加深,占12.2%.结论 对于假性近视儿童,使用硫酸阿托品眼膏进行早期治疗,可以降低儿童的近视度数或者控制其停止加深,无不良反应发生,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硫酸阿托品眼膏治疗儿童假性近视有效、安全、可靠.

    作者:姚龙全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天花粉配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天花粉配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63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天花粉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花粉配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法不仅能减少异位妊娠手术的创伤,恢复输卵管功能,使后期受孕几率增加,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十分适合在基层医院间推广.

    作者:钱淑琴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缬沙坦分散片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缬沙坦分散片是现在临床使用很多的抗高血压药物,在临床的实践中发现,很多高血压患者单用缬沙坦分散片治疗还不能控制好血压.所以,我们用缬沙坦分散片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患者,观察不良反应和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凡海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本组患者人性化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护理后,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米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具有较高价值,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苏娜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慢性腹泻100例治疗分析

    目的 对100例慢性腹泻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所收治的轻度、中度慢性腹泻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李长福等的入选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不具备与慢性腹泻相冲突的疾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患者予四联活菌肠溶胶囊(双歧杆菌、肠球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进行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三联活菌胶囊(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和长型双歧杆菌)进行口服治疗,以12h没排便或者连续两次的排便正常作为腹泻缓解与否的主要指标;并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3d时的腹泻缓解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两组腹泻缓解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粪便成型率为76.2%,对照组患者的粪便成型率为3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出现头痛1例,尿常规异常1例;对照组患者中头痛2例,尿常规异常2例.结论 采用四联活菌肠溶胶囊对慢性腹泻患者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能有效缩短腹泻患者缓解时间.其不良反应也较小,适合在临床治疗当中使用推广.

    作者:费春明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后效应及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后效应指的是当细菌和抗菌药物进行短暂的接触时,当药物的浓度逐渐下降直至比低的抑菌浓度还要低的时候或是其消除后,仍然可抑制细菌的生长的效应.目前对于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的评价,抗菌药物后效应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评价参数.随着对抗菌药物后效应的不断深入的研究,人们更是认识到抗菌药物中的峰浓度和其抗菌活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剂量依赖性极为明显,也无需始终将患者体内浓度始终保持在有效的血药浓度水平上.当血药浓度比小杀菌浓度(MBC)和低抑菌浓度时(MIC)稍低时,其中由高浓度所产生的相应的抗菌后效应仍可以对细菌的生长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因此我们可根据抗菌药物后效应的相应特点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的指导.

    作者:王艳春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二例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主要为小儿较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成人较少见.在临床上时有发生,但由于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常常造成误诊及漏诊.现对2010年7月-2011年5月收治的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患者误诊的原因、诊断要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叶青;周国华;周友乾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乳腺癌术后护理常规护理,治疗组除常规护理之外再给予早期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量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治疗组肩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康复有明显作用.

    作者:莫海营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银丹心泰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冠心病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使心肌缺血的一种心脏病.临床上以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多见.银丹心泰滴丸是一种新型的治疗冠心病的纯中药制剂,我们自2008年以来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12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炯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生活质量研究

    目的 通过住院白内障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调查,探索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变化.方法 选用生活质量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的调查问卷,对我院2010-2011年住院的253例白内障患者在围术期进行评定和调查.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焦虑自评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P<0.01);生活质量问卷因子分和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P<0.01),文化程度与生活质量问卷总分、术前心理需求总分及焦虑自评量表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内障手术能提高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凌宇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

    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自我保健能力,从而稳定血糖水平,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雪睛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护士长对病区休假日的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探讨

    探讨护士长对病区休假日的临床护理,以及如何进行安全管理,以期对临床护理管理提供可靠的经验借鉴.我科从2011年1月-2012年3 月的各种休假日期间,制定休假日安全管理值班制度,杜绝了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医源性问题的发生,为临床护理实际工作提供了参考.

    作者:陆伟;周丽娟;刘晓丽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苯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苯那普利是现在临床使用很多的抗高血压的药物,在临床的实践中发现有很多的高血压的患者单用苯那普利治疗还不能控制好血压.本研究观察苯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卫民 刊期: 2012年第2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