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丰淑君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 自杀行为, 原因, 护理对策
摘要: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是一种常见现象且病死率极高,本文通过分析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特点、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以预防和减少自杀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医护工作者要多学习,了解发病原因和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心与心的治疗和沟通,使患者快速回复和进入社会,保护生命,减少死亡悲剧的产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护患沟通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建立相互信任、配合、友好医患关系的有效方法,是医院现代化服务理念的需求,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需求.有效的护患沟通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向患者获取准确的信息,进而对患者进行亲情化的健康指导,这是实现为患者服务、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的捷径,也是促进护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需要.本文就如何运用沟通技巧进行知识宣教,使患者掌握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悦捧;杨瑞卿;马春莲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心身同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更年方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自拟更年方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运用自拟更年方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更年方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秀萍;谷庆军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门诊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门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25 422张处方,统计应用中药注射剂患者的年龄、诊断、用药品种、类别、科室等,以药品说明书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为依据,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门诊中药注射剂处方3096张,占门诊处方的12.18%.1~18岁年龄段使用中药注射剂比例较大,占总使用量的79.43%.其中,儿科急门诊开具的中药注射剂处方2446张,占门诊中药注射剂处方的79.01%,主要为清热解毒类处方2772张占89.53%.共检出应用不合理处方2467张,其中频次不合理1418张(45.80%)、疗程不合理524张(16.92%)、超适应证用药228张(7.36%).结论 该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待改善.

    作者:董红妮;蒲文;孙新康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呋喃唑酮糊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呋喃唑酮糊剂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局部涂抹呋喃唑酮糊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涂抹冰硼散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平均溃疡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平均溃疡期为(4.21±1.49)d短于对照组的(6.18±1.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呋喃唑酮糊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经济合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珊;王志力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不同转运呼吸机在机械通气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Shangrila510转运呼吸机和IMPACT750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在机械通气患者转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Shangrila510组和IMPACT750组各40例.转运时Shangrila510组使用Shangrila510转运呼吸机;IMPACT750组使用IMPACT750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比较2组转运前后呼吸、心率、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80例患者中出现病情变化4例,其中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2例,积极抢救后好转2例,其余患者在转运前后呼吸、心率、血气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在机械通气转运中效果较好,但使用中应据患者病情调整呼吸模式并定期对呼吸机进行维护,是安全、有效使用该设备的关键.

    作者:黄庆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150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心律失常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予稳心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组予普罗帕酮片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指数总分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稳心颗粒具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传英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医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及防范对策

    中药注射剂是中医药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成果,是中药现代化和中药再开发的重点发展方向.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中药注射剂的品种不断增加,临床应用的范围日渐广泛,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和死亡报道也随之增多.据2009年中国ADR监测报告称全年共收到ADR事件报告638 996份,其中引起ADR的药物类别第1位是抗生素(305 800份,约占48%),第2位是中药注射剂(43 900份,约占7%).近年来,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等多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因发生严重ADR被暂停销售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广受质疑.笔者认为,中药注射剂功能独特,疗效显著,是我国传统医学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新剂型,在治疗部分疾病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中药注射剂ADR与药物因素、患者体质、临床不合理用药三方面有关.有数据显示,70%的中药注射剂ADR是临床不合理使用造成的[1].因此,分析临床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情况,并结合我院实际和国家有关法规,找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可大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韦光华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四川省资阳地区食管癌568例临床分析

    食管癌为资阳地区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也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常见肿瘤,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较高.本文总结了资阳地区2007-2011年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对通过病理活检并确诊的食管癌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该地区的食管癌发病情况、内镜诊断特点、临床病理形态及流行病学因素,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志强;罗山铖;周祥荣;杨小东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皮肤科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各类皮肤疾病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注重沟通技巧,进行综合护理.比较2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科护理中注重护患沟通技巧是人性化护理的一部分,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和满意度,有助于患者及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琴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手术室采用舒适护理后的手术效果.方法 将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手术效果、护理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果 护理组手术总有效率及护理舒适度与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舒适护理从患者的心理出发,提高了手术效果和护理舒适度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晋世文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氟尿嘧啶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氟尿嘧啶化疗方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87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肝动脉中灌注奥沙利铂、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行化疗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87例患者中完全有效(CR)3例(3.4%),部分有效(PR)55例(63.2%),稳定(SD)23例(26 4%),进展(PD)6例(6.9%),总有效率为66.7%(58/87),甲胎蛋白下降幅度为69 3%(52/75).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及外周神经毒性,绝大多数为1~2级,无4级不良反应.结论 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较好,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涛;解皓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老年胆囊疾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于全身麻醉方式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疾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德钦;刘建平;魏秀容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致盲性眼病,在众多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中,眼压控制是目前公认的控制青光眼进展的方法.药物、激光和手术是眼压控制的3种基本方法.由于激光治疗的时间短、不良反应小而广泛应用.目前应用于青光眼治疗的激光包括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氩激光小梁成形术(argon laser trabeeuloplasty,ALT)、睫状体激光光凝术等.其中ALT在Wise等的相关研究后开始应用,到目前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氩激光对周围细胞和组织的热损伤,对小梁网产生凝固性破坏,引起瘢痕化,降低远期效果,并限制了其重复治疗及后期药物治疗的效果.而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的出现,则为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SLT的原理、临床应用进展及其并发症等报道如下.

    作者:曾招荣;谢耀元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抗菌药物在护理中的应用

    各种病原微生物所导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为常见.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护理人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医师合理应用治疗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护士的信息反馈、正确操作.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临床护士向药学部提出的抗菌药物相关问题,包括抗菌药物的皮试浓度,皮试液的配制方法、溶液配制、放置时间、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归纳,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媛媛;张彦丽;桂玥;巩颖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疗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的诊疗价值.方法 选取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作为DM组,另选取同期无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DM组管腔内膜光滑率低于对照组,下肢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肢动脉狭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直观的对下肢动脉硬化定性并判断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对DM下肢动脉病变的诊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冉红梅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美托洛尔辅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辅治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高于对照组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美托洛尔辅治CHF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剑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家庭肠内营养管理与实施探讨

    家庭肠内营养(home enteral nutrition,HEN)是指在专业营养支持小组的指导下,在家庭内进行的肠内营养支持.HEN已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家属的青睐.

    作者:武恩翠;郭振峰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我院2009-2011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与思考

    目的 分析该院2009-2011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分布情况.方法 对该院抗菌药物ADR报告102例按性别年龄分布、抗菌药物种类、ADR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分析其发展趋势.结果 102例抗菌药物ADR报告中涉及的抗菌药物有9大类,29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是喹诺酮类;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ADR损害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 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及其ADR的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陈清霞;吕永丰;梁丹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儿科住院患者600例抗菌药物使用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抽取该院2007年2月-2010年10月住院部儿科病历60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60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470份,使用率为78.3%,其中二联用药率为240份(51.1%),三联用药16份(3.4%).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32份,占被抽查病历的5.3%.结论 该院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情况,有待改进.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罗红霉素口服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19岁.主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伴咽痛、干咳2d来诊.体格检查:T 38℃,精神状态可,咽红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可见脓苔,心、肺、腹、四肢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2.0×109 /L,中性粒细胞0.75.遂给予罗红霉素胶囊150mg口服,每天2次.患者口服药物约15min后,突然出现头晕、脸色苍白、手足发凉、出冷汗,立即送急诊室救治,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谭落娇;刘辉 刊期: 2012年第2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