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部分肝动脉栓塞术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

范雪红;安珍

关键词:护理干预, 肝动脉栓塞术后, 康复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部分肝动脉栓塞术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仅予以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康复质量.结果 干预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舒适度及因不适采取护理措施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动脉栓塞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康复质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临床试验存在问题分析及措施

    临床试验是新药研究开发的必经阶段,对评价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确保临床试验符合规范、试验数据真实、试验结论可靠,是药品监管及研发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同时,随着制药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和临床试验的产业化大趋势,中国将与亚洲其他国家、欧美等国的医疗机构共同竞争.提高研究质量是首要竞争手段,本文结合本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的经验体会,探讨如何全面提高临床试验质量,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朱艺芳;张全英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不断增大、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过度饮酒等导致急性胰腺炎发病率逐年上升.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是由于胰腺坏死感染,大量有毒渗液和坏死物质不断产生积聚于腹腔内,引起一系列严重生理紊乱和致死性并发症.20世纪90年代提出急性胰腺炎早期应保守治疗,使患者安全渡过急性期.这就要求必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周密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全面认识疾病,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从而降低急性胰腺炎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本院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36例实施了护理干预,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阁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致皮疹的护理对策及体会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TKI)是新一代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其包括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目前越来越多被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较少引起诸如骨髓抑制、神经病变、恶心呕吐和脱发等全身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1].有效的皮肤护理可以提高分子靶向治疗皮疹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延长生存期[2].

    作者:刘晓婷;杨秀兰;徐敏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林可霉素致膈肌痉挛2例

    例1.患者,男,23岁,因头痛、咽喉痛伴发热3d就诊.查体:T 39.6℃,P 84次/min,R 24次/min,神志清,咽部充血明显,双侧扁桃体Ⅱ°,隐窝见少许黄色分泌物,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3.4×109/L,淋巴细胞0.43,中性粒细胞0.50;尿常规、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林可霉素、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肌内注射,口服四季润喉片含片,半小时后膈肌痉挛出现呃逆,连续不止,对症治疗,肌内注射阿托品1ml后稍好转.用药4d后扁桃体肿大,表面无脓性物,渐停药后症状消失.数月后又因扁桃体炎复发就诊,给予林可霉素治疗,呃逆症状再次出现.考虑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更换抗生素呃逆症状消失.

    作者:许温;王文霞;李富华;梁媛媛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农村居民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误区与应对措施

    踝关节骨折是农村居民的常见病,患者伤后受医疗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常在家中静养或让乡医简单理疗,效果不佳才到医院或卫生院诊治.而一旦确诊,往往又受医务工作者医疗水平的限制,多种治疗误区导致许多患者延误了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任行功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甲床缺损

    随着我国工农业和交通的发展,外伤的发生率显著增多,加之目前以半机械化工业为主,使手外伤的发生特别多.目前手外伤的发生率为外伤发生率的第2位[1].手外伤中手指皮肤甲床缺损临床常见,常伴有骨、关节、肌腱等深层组织损伤或外露,治疗应尽量保持患指长度、保留患指功能.临床多采用鱼际皮瓣、临指皮瓣、指动脉皮瓣、筋膜蒂皮瓣等修复,各有优缺点.回顾性总结分析自2007年1月-2011年10月,应用同指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甲床缺损,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叶永志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全麻LC患者30例随机分为D1、D2、C组各10例,于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前10min分别静脉泵注0.4μg/kg、0 6μg/kg右美托咪定和帕瑞昔布40mg(泵注时间均为10min).记录拔管后躁动评分及拔管时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结果 D1、D2组拔管后躁动评分分别为(1.51±0.49)分、(0.52±0.32)分,高于C组的(2.83±0.40)分,且D1组高于D2组;D1、D2组拔管时SBP、DBP、HR检测值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0.4~0.6μg/kg能明显减轻LC患者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显著提高拔管质量和减轻术后躁动.

    作者:胡文胜;赵秀华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给予炎琥宁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5.0%,高于对照组的60.0%、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泉;付莺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我院近2年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以促进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方法 收集2010-2011年麻醉处方1632张,对其用药总量、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计算分析.结果 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盐酸吗啡注射液的DUI>1,芬太尼透皮贴剂的DUI=1,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布桂嗪注射液和磷酸可待因片的DUI<1.结论 麻醉药品的使用较为合理.

    作者:杨益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静脉穿刺拔针方法的改进

    目的 比较静脉输液后2种拔针方法的效果.方法 静脉输液患者200例,采用单、双日自身对照法,单日采用常规拔针法,双日采用改进拔针法.比较2种拔针方法的疼痛、渗血发生情况.结果 改进法疼痛发生率低于常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种方法的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拔针法可减轻患者疼痛,避免皮下出血,有利于再次静脉穿刺.

    作者:严素贞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新生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临床带教是培养素质型、多向型、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新生儿无陪护病房,顾名思义是无家长陪护的病房.在这里,护士除了对患儿疾病进行治疗和护理外,还要承担患儿的一切生活护理,其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责任心强是可想而知的.新生儿科在服务对象上存在特殊性,决定了护理工作有别于其他科室.需要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强的高素质护理队伍,因此,对老师和护生在新生儿科的工作要求更高,与普通病房相比要求护生要动作快、反应快,还要更加细心与耐心,给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作者:罗代辉;李华英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3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62例和联合组6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药组仅予以甲钴胺1000μg静脉注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所有患者在试验前、后均接受临床神经症状、体征评估及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传导速度(MNCV)变化.结果 单药组总有效率为90.16%,高于对照组的67.74%;2组治疗后SNCV、MNCV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联合组优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甲钴胺能有效治疗DPN,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应用疗效更佳,并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王霞娟;沈泓;朱晓巍;顾敏峰;卜瑞芳;蒋震江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近几年发病增多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态势,尽快明确诊断是治疗本病的关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月-2012年4月共收治AMI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5~80岁.1.2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呼吸困难、意识障碍、休克等症状.22例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不适;6例表现为胸闷、气促、呼吸困难;4例表现为上腹痛伴恶心、呕吐;4例表现为四肢湿冷,大汗淋漓;2例表现为牙痛;2例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

    作者:闫懋松;桑安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困难原因及护理对策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和抗感染物质.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还能促使母体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子宫复旧.母乳养困难是指多种原因引起乳汁不足,不能满足新生儿生理需要导致婴儿体质量下降、尿液减少、脱水热等症状.剖宫产产妇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对母乳喂养失去信心,影响产后母乳喂养.

    作者:祁向梅;陈丽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艾灸配合烫伤膏治疗压疮感染创面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艾灸配合烫伤膏治疗压疮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 压疮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应用艾灸配合烫伤膏治疗.比较2组疼痛度、粘连度及创面平均愈合天数.结果 观察组疼痛度、粘连度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 01).结论 艾灸配合烫伤膏治疗压疮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燕蓉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姑息护理在空巢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人口结构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空巢化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问题,由于经济、社会文化、人们的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和空巢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同时随着疾病谱的转化,患恶心肿瘤的患者与日俱增,特别是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其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措施与护理方法的得当与否,与其生存质量或生命长度有直接关系,经过多年对多个空巢肿瘤患者的护理,笔者发现姑息护理在后期对空巢肿瘤患者大有裨益,现总结如下.

    作者:罗淼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的关系与区别

    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都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所谓不良反应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 输液反应输液反应系指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一种不良反应.

    作者:张丽春;陈瑞雪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消化性溃疡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的西医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中药益胃愈疡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4.1%、89.7%,高于对照组的48.7%、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较单纯西医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永德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锁骨肩峰端骨折应用钩钢板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锁骨肩峰端骨折在成人患者中往往在中、高能量损伤多见,锁骨肩峰端骨折因胸锁乳突肌的牵拉等因素造成锁骨远端向上向后移位,此类损伤临床常见.AO/ASIF锁骨钩钢板的设计符合肩锁关节局部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特性,我科近5年来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临床实践证明此方法固定牢固,患者能早期活动肩关节,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折断,再骨折、移位等并发症.

    作者:韩海军;曹智强;陈辉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金荞麦片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金荞麦片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鼻-鼻窦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麻黄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金荞麦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7.1%、91.4%,高于对照组的45.7%、7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金荞麦片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效果显著.

    作者:王红艳;苏秀霞;傅占江;冯永格;张涛 刊期: 2012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