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沈以兵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 临床研究,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为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分别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疾病分期,以及高血压药物的种类、用量和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用量高(70.1%),另外利尿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用量也较高(62.3%、45.2%),164例患者的用药情况以二联及三联为主,其所占比例约69.5%.结论 我院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基本符合临床应用的合理原则,但仍需进一步调整完善.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严重胰腺损伤2例

    例1.女,13岁,骑自行车相撞,车把顶伤腹部1h,住当地乡卫生院对症治疗18h,腹痛加重转住我院.查体:T 37 9℃,P 107次/min,R 21次/min,BP 90/55mm Hg(1mm Hg=0 133kPa),神志清,一般情况可,腹肌紧张,以右侧上腹部为重,X线摄腹部片未见异常,腹腔穿刺可抽出胆汁样液体,诊断为胆道系统损伤,急诊行剖腹探查术.腹腔可见胆汁性液体400~500ml,切开十二指肠外侧腹膜探查,见十二指肠挫伤,胰头部下缘胰胆管横断,有胆汁和胰液溢出,5-0可吸收线将胰胆管断端吻合,放置细引流管做支架并引流,修补断裂的胰腺组织,并用大网膜覆盖,胰头部十二指肠前后,均放置橡胶引流管.

    作者:武建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

    我科从2009-2011年对28例患有继发型肺结核大咯血的危重症患者实施抢救,效果满意,现对其实施的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8例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3~79岁.咯血量一次在500~2500ml,持续时间在1h至数天不等.临床表现患者经口鼻大量咯血,面色苍白,尿少,血压下降,口干烦躁,伴有或不伴有休克.1.2 方法彻底清理呼吸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建立经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做好输血的准备.联系介入室,做好介入治疗的准备工作.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患者的神志,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

    作者:王海梅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Rh血型鉴定的临床应用

    Rh血型是目前复杂的血液系统,由于Rh血型不符可以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及新生儿溶血反应,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给患者输血前,除了常规的ABO血型系统鉴定外,还必须进行Rh血型的检验[1].我科自2011年开始,对所有输血前、产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ABO血型鉴定的同时,常规检查Rh血型,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侯艳丽;翟秀英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2011年度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对该院2011年度不良反应发生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年龄、性别、引起不良反应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性别差异不明显,以老年人发生率较高,主要以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为多,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发生率较高,涉及器官及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结论 应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严格合理地控制药物的临床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何明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冠心病的中医防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运动量减少,特别是广州及珠江三角洲这些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饮食结构大都是高脂肪、高胆固醇、高蛋白,加之很多人都是以车代步,所以很容易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肥胖症、冠心病等,下面以冠心病为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朱艳纯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感染手术的护理体会

    感染手术主要是指手术部位已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直接暴露于感染区中的手术.包括有急性感染灶的手术,各空腔脏器破裂和穿孔的手术以及有严重污染伤口的手术.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引流液、组织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对周围环境及手术者均造成污染.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交叉感染,甚至引起某一菌种所致疾病的暴发和流行.常见的手术有:各部位脓肿切开或切除(皮肤、阑尾、膈下、胰及各体腔等),胃肠穿孔、皮肤蜂窝组织炎、感染性创伤、烧伤感染、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

    作者:金花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药物临床试验存在问题分析及措施

    临床试验是新药研究开发的必经阶段,对评价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确保临床试验符合规范、试验数据真实、试验结论可靠,是药品监管及研发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同时,随着制药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和临床试验的产业化大趋势,中国将与亚洲其他国家、欧美等国的医疗机构共同竞争.提高研究质量是首要竞争手段,本文结合本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的经验体会,探讨如何全面提高临床试验质量,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朱艺芳;张全英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老年患者烧伤原因分析及护理

    老年烧伤患者体弱多病、抵抗力低下、并发症多、创面愈合能力差,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烧伤早期护理不当易发生并发症,病死率高[1].因此,老年烧伤治疗疗效较差,病情较长,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护理工作在其治疗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现将我科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65例60 岁以上老年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护理,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小芸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彩色超声诊断与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4270例疗效观察

    随着彩色B型超声的临床广泛应用,目前超声显像已成为泌尿系结石的常见的常规检查方法和手段之一,但对泌尿系结石的患者除常规消炎镇痛和中草药排石治疗外,对反复服药疗效差或结石较大(≥1.0cm)者尚需要手术取石治疗,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组织损伤[1].我院自2005年9月始对427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采用彩超诊断定位,体外震波碎石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郑艳梅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地塞米松磷酸钠诱导后雌性大鼠血浆中氨苯砜含量的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经地塞米松磷酸钠诱导后雌性大鼠血浆中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探针药物氨苯砜浓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Ultimate-XB C18 (250 mm×4.6mm i.d.,4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8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30μl.结果 氨苯砜血药浓度在1.024~10.24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35),方法回收率为97.53%~99.52%,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2%~2.3%、2.8%~4.9%.结论 本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大鼠血浆中氨苯砜浓度的测定.

    作者:夏宗玲;陈荣;王明丽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左西孟旦与米力农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比较

    目的 比较左西孟旦与米力农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加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加用米力农注射液治疗.治疗48h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每搏心输出量(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8.0%;2组治疗后SV、LVEF检测值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

    作者:刘子文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护理体会

    为提高患者在临床中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我院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牵引、功能锻炼联合基础护理干预综合治疗,患者临床治愈率较为显著.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26例,女24例;年龄55~78岁,中位年龄57.8岁.

    作者:刘健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风湿性心脏病31例护理观察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的中部,由一间隔分为左右两个腔室,每个腔室又分为位于上部的心房和下部的心室两部分.心房收集入心血液,心室射血出心.心室的进口和出口都有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同时每年新增50万人患急性风湿热,主要是由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1].风湿性心脏病也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占各种心脏病的45%左右,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女性较男性多见.风湿性心脏病是慢性疾病,且易反复发作,患病初期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悸、气促、乏力、肢体水肿、咳嗽、咯血,直至心力衰竭,引起生命危险,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2].因此,对风湿性心脏病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通过对3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护理的分析与探讨,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寻求科学有效的风湿性心脏病护理方法,更好地在护理实践中进行应用与推广.现对3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李瑛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剖宫产出血4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出血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总结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该院近年来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出血病历为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为49.11%,宫缩乏力是剖宫产出血的首要因素.结论 医务人员应重视产前检查,认真观察和处理产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及佳手术时机.

    作者:刘素彦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21例疗效观察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而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多因高能量钝性损伤所致,保守治疗不能恢复关节结构,多需手术治疗[1].由于胫骨平台骨折是典型的关节内骨折,其处理与预后将对膝关节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按关节内骨折治疗原则应达到解剖复位,如果复位不良往往导致膝关节不稳、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回顾我院 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1例,对所有病例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作者:颜广铸;许传金;贡俊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难点及对策

    院在护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时与国外医疗护理的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各级医疗、护理工作中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家庭化护理.现就医疗护理中存在的难点及对策简述如下.

    作者:张少英;王晓红;许温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情况.方法 专项整治活动前后(2011年1~3月、2011年9~11月)分别随机抽取200份Ⅰ类切口手术病历,依据卫生部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与2009年卫生部38号文件<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用药指征、药物选择、用药时机、用药时间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适应证:1~3月有适应证的71例,9~11月有适应证的73例.药物选择:1~3月共计用药148例,其中一代头孢74例,二代头孢19例;9~11月共计用药57例,其中一代头孢34例,二代头孢3例.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合理,符合卫生部的指标.

    作者:肖志斌;李霭燕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受累神经广泛,症状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的进展,使我们对DPN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推动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进程.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婉霞;陈淑华;李旺兼;舒倩;江冬青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病毒携带者约有1.2亿人,全球感染HBV病毒的患者超过3.5亿.每年有100万左右的人因该病死亡,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该病毒主要通过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急性接触传播,以身体疲劳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伴轻微发热等为主要表现.由于人们对此病缺乏全面的认识,而且目前还无彻底治愈的特效疗法.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为关键[1].核苷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抑制病毒复制作用,对于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作者:王晓静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甲床缺损

    随着我国工农业和交通的发展,外伤的发生率显著增多,加之目前以半机械化工业为主,使手外伤的发生特别多.目前手外伤的发生率为外伤发生率的第2位[1].手外伤中手指皮肤甲床缺损临床常见,常伴有骨、关节、肌腱等深层组织损伤或外露,治疗应尽量保持患指长度、保留患指功能.临床多采用鱼际皮瓣、临指皮瓣、指动脉皮瓣、筋膜蒂皮瓣等修复,各有优缺点.回顾性总结分析自2007年1月-2011年10月,应用同指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甲床缺损,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叶永志 刊期: 2012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