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下肢淋巴水肿2例

国献素;焦保权;王红艳;刘树刚;冯永格;陈英会;葛林明

关键词:先天性淋巴水肿, 双下肢, 新生儿
摘要:例1:男,15d,主因出生后发现双下肢进行性粗大15d入院.该患儿为附近一农妇所生(无正规产前检查).足月顺产,出生时哭声响亮,Apgar评分不详,已开奶,吃奶可,无呕吐,尿、便正常.出生后患儿双下肢较正常新生儿粗(具体不详),家长未在意,之后患儿双下肢进行性增粗而就诊.入院体质量3550g.查体:体温正常,全身皮肤黏膜无明显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前囟平软,胸廓对称无畸形,心、肺、腹未见异常.脐部干燥.双臀部及阴囊发育正常.双下肢弥漫性粗大,肤色及皮温正常,运动不受限.双下肢大周径为25.3cm(同体质量足月儿双下肢大周径约为16cm).肝、胆、脾及心脏B型超声未见异常,临床生化指标与正常新生儿无明显差异,联系省级医院同位素淋巴造影提示:双下肢深组淋巴液回流正常,浅组淋巴液回流受阻.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的关系与区别

    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都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所谓不良反应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 输液反应输液反应系指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一种不良反应.

    作者:张丽春;陈瑞雪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难点及对策

    院在护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时与国外医疗护理的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各级医疗、护理工作中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家庭化护理.现就医疗护理中存在的难点及对策简述如下.

    作者:张少英;王晓红;许温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取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静脉滴注的传统药物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片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6 个月的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耐受性好,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慧;王菊红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开展凝血检测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对出血性疾病的筛选与诊断外,还可用于血检前状态的检查.因此,保证凝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但在实际的凝血检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素,笔者现对此做以下总结分析,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作者:翟秀英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羟基喜树碱对3种人膀胱癌细胞体外生长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羟基喜树碱(HPT)对3种人膀胱癌细胞(EJ细胞、T24细胞及5637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HPT对EJ细胞、T24细胞、5637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率,从而筛选出能够抑制多种膀胱癌细胞体外生长的药物浓度.结果 当加入的HPT浓度≥5ng/ml时,实验组3种膀胱细胞的OD值低于对照组,且呈剂量递减;生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且呈剂量逆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T浓度在≥5ng/ml时对3种膀胱癌细胞体外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葛蕙心;畅继武;吴朝阳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隐睾症的超声诊断

    为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现总结我院近7年来应用超声诊断的55例隐睾症的变化特点,以便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1 资料与方法患者55例,男,年龄2~45岁,中位年龄8.6岁,使用PHILIPS HDI5000及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 0MHz,要求患者检查前饮水使膀胱适度充盈减少肠气干扰,有利于膀胱两侧及腹膜后隐睾图像的观察.被检查者取平卧位,先用7.0MHz探头在腹股沟区进行纵横斜连续扫查,如未探及睾丸则更换3.5MHz探头扫查腹腔,在扫查到睾丸图像后用CDFI观察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所有可疑图像记录存挡.

    作者:张建东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乳腺癌患者心理特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在我国全部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占第3位,居女性肿瘤第2位,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1].目前,乳腺癌的治疗为外科手术治疗加术后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外科手术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乳腺根治术、乳腺改良根治术、全乳切除、全乳切除合并淋巴结清扫等,无论哪种手术方式,都从不同程度上造成乳腺缺如,从而导致女性形体上的缺失感,使女性对自我形象产生抱怨,失去生活的自信心,因此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2].本文对我科自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乳腺癌患者36例,针对患者的不同心里特征,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实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减轻或消除其心理压力,曾强治疗疾病信心,提高配合治疗的主动性,达到佳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作者:卢云霞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用药金额(DDDc)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涉及中药注射剂26种,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占主导地位.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排在前2位的是参麦和丹红;DDDs排在前2位的是生脉和参麦;DDDc排在前2位的是血必净和丹红.结论 该院中药注射剂在整体用药结构上基本合理,但部分品种还须加强临床监控.

    作者:王永;赵海欣;祁春雷;陈云琦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2011年度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对该院2011年度不良反应发生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年龄、性别、引起不良反应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性别差异不明显,以老年人发生率较高,主要以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为多,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发生率较高,涉及器官及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结论 应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严格合理地控制药物的临床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何明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宫腔镜电切术65例手术护理配合体会

    宫腔镜电切术是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疼痛轻、住院天数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避免了切除子宫、影响卵巢功能等近远期并发症,有利于维持患者术后生理及心理平衡,是一项深受广大医师、患者欢迎的微创技术[1].我院自2011年5月-2012年5月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患者65例,主要经宫颈行子宫内膜、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内突型壁间肌瘤及子宫纵膈等宫腔良性肿物的切除,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潘结琼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2011年1~12月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对该院2011年1~12月抗菌药物的应用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较高,但人均费用相对较低.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趋于合理,但有待提高.

    作者:谷竟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全麻LC患者30例随机分为D1、D2、C组各10例,于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前10min分别静脉泵注0.4μg/kg、0 6μg/kg右美托咪定和帕瑞昔布40mg(泵注时间均为10min).记录拔管后躁动评分及拔管时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结果 D1、D2组拔管后躁动评分分别为(1.51±0.49)分、(0.52±0.32)分,高于C组的(2.83±0.40)分,且D1组高于D2组;D1、D2组拔管时SBP、DBP、HR检测值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0.4~0.6μg/kg能明显减轻LC患者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显著提高拔管质量和减轻术后躁动.

    作者:胡文胜;赵秀华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受累神经广泛,症状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的进展,使我们对DPN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推动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进程.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婉霞;陈淑华;李旺兼;舒倩;江冬青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乳牙龋病的预防策略

    预防的终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行为,达到佳健康状态,它不仅是联结卫生知识与行为改变的桥梁,更重要的是一种治疗手段,对临床各种诊疗有增效作用.乳牙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如何使患者在疾病状态下保持应有健康水平,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35例乳牙龋病患者的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张培林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近期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近期疗效,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非急性根尖周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多次根管治疗法,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比较2组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2组术后1周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非急性根尖周炎的治疗中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孟宪清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卵巢早衰的中医药证治思路与方法

    卵巢早衰是指妇女体内出现月经不调、性欲减退、不孕或更年期综合征等症状,且患者发病年龄<40岁,发病原因为卵巢功能衰退[1].发生卵巢早衰的患者体内卵巢中虽有原始卵泡,但对促性腺激素无反应,甚至无卵母细胞,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促性腺激素浓度则升高[2].本文对我院36例卵巢早衰患者给予中医药证治思路与方法进行治疗,以探讨治疗卵巢早衰更为有效的临床方法,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梅艳丽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肠道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肠道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肠道病毒性脑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在接受常规补液及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疗程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6 0%、88 0%,高于对照组的41.3%、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程为(2.4±1.2)d,短于对照组的(3 7±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有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肠道病毒性脑炎效果显著,且疗程较短.

    作者:吴云敏;郑淑娇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30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效果.方法 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患者4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300例和利多卡因组160例,比较2组镇痛效果、阴道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丙泊酚组镇痛效果优于利多卡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泊酚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0,利多卡因组为2.5%.2组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发生呼吸暂停18例(6.0%),与推药速度过快有关,利多卡因组无麻醉不良反应.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效果较好,是一种比较人性化、安全、理想的终止妊娠方法.

    作者:王菊红;卢红梅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门诊药师审方的重要性

    门诊药师审方能力是一家医院门诊药房药学水平的综合体现,且药师审核处方,对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非常重要.处方审核包括处方组成、用法用量、给药频次、诊断与用药、联合用药、治疗方案、特殊人群用药、药物配伍等方面.1 药师审方的意义 处方是医师和药师对患者共同负责的重要医疗文书,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意义,处方书写正确与否,用药是否合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命安全.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及新修订的<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将医院药学工作的重心转向合理用药为核心方向转变.

    作者:徐陈云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药物临床试验存在问题分析及措施

    临床试验是新药研究开发的必经阶段,对评价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确保临床试验符合规范、试验数据真实、试验结论可靠,是药品监管及研发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同时,随着制药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和临床试验的产业化大趋势,中国将与亚洲其他国家、欧美等国的医疗机构共同竞争.提高研究质量是首要竞争手段,本文结合本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的经验体会,探讨如何全面提高临床试验质量,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朱艺芳;张全英 刊期: 2012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