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育;崔同建;刘振华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5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按随机性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治疗,如祛痰、镇静、解痉平喘、吸氧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干扰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应用于儿童毛细支气管肺炎,具有疗效好、疗程短、起效快的特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福杨 刊期: 2012年第30期
他汀类降脂药物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有着重要作用,已经在临床中得到证明.但是,单纯降低血液里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还不能够减少发生心血管事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只能够减少了一部分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死亡,大部分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仍有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危险,就算在强化的降脂中再发的冠状动脉事件危险性仍非常高.所以,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基础上,一起的降血脂治疗,就是使三酰甘油降低和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已经成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新办法.因为他汀类的药物与非洛贝特类药物在降血脂中的有互补的作用,他汀类的药物与非洛贝特类药物联合用药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本研究以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为对象,观察临床中氟伐他汀联合非洛贝特治疗后血脂的指标的变化情况,对他汀类的药物与非洛贝特类药物联合用药的疗效评价.
作者:刘士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黄杨宁片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8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餐后服用参松养心胶囊2粒/次,3次/d;黄杨宁片1.5mg/次,3次/d.对照组口服心律平,0.15g/次,1次/8h,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改善的总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7%,对照组为79.4%;治疗组动态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3.5%.治疗组对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黄杨宁片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有良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社区患者中应用推广.
作者:李倩 刊期: 2012年第30期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根据中国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判断标准[1]进行统计,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断升高[2-3].本研究在承认中药不良反应客观存在性的前提下,通过对中药不良反应原因的归纳分析,提出了减少和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对策.
作者:朱习萍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青霉素配伍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给予青霉素+0.9%氯化钠溶液250ml,联合病毒唑注射液+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青霉素+0.9%氯化钠溶液250ml,联合清开灵注射液+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为(1.5±0.5)d,少于对照组的(2.2±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青霉素配伍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效果确切,退热时间快,用药安全,成本经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詹敏霞 刊期: 2012年第30期
在使用抗生素时,要全面掌握其引起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来选择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抗生素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都是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的.
作者:张日山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探讨如何能够快速无不良反应地消除化脓扁桃体炎幼儿患处表面的化脓性分泌物.同时,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为治疗小儿化脓扁桃体炎找到经济快捷的方法.方法 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58例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者分成对照组(29例)与治疗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消炎退热等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采用消炎退热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退热时间、扁桃体脓点消失时间、咽喉疼痛缓解时间、扁桃体充血肿胀消失时间与疗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常规消炎退热方法对于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有疗效,但是效果明显弱于基于常规消炎退热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好,中西结合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具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兰艳丽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小儿头皮针穿刺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门诊输液病人,分为两组:儿童组3~14岁,40例;成人组:14岁以上,40例.输液过程中儿童组和成人组一半采取小儿头皮针穿刺,另一半采用其他型号输液针头.结果 儿童组采用小儿头皮针穿刺的一次成功率达到90.0%,其他型号针头为70.0%;成人组利用小儿头皮针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5.0%,其他型号针头为85.0%.结论 利用小儿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比其他型号的针头要好,具有成功率高和疼痛感少的优点.
作者:张红英 刊期: 2012年第30期
医院管理应在重视传统的质量管理外,引进伦理管理理念,使其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内涵要素,促进医院的发展.
作者:王建清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实行全方位的监测,包括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尿量、脉搏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等.全部采用复合静脉气管插管并对全身进行麻醉的方法,用维库溴铵、咪达唑仑或依托咪酯和芬太尼等药物对患者进行全身的麻醉.术中在对患者维持麻醉的同时还要抗休克,为增加血容量应该采用平衡盐溶液,还要适当的加入一些胶体液.对不同程度的休克患者,应该按量进行强心药物对血压的维持、血管活性药物的循环注射.结果 在我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均得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在术中达到麻醉的作用.30例患者中,28例手术后病情得到好转,被转送往ICU病房继续观察及治疗;有2例患者因病情加重,不幸死亡.结论 感染性休克的手术,好的方法是对患者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麻醉的药物也是应该注意的部分,应该选择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手术中的麻醉非常关键,要进行积极的抗休克治疗以及要维持各脏器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避免损伤到脏器.
作者:覃子宇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索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呼吸内科学实习效果的带教方法.方法 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专题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结果 与传统带教方法相比提高了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实践水平.结论 理论联系实际、讲座与讨论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实习带教效果.
作者:佟淑平;杜闻博;吕福云;耿婉如;田小 刊期: 2012年第30期
克林霉素甲硝唑联合抗厌氧菌疗效优于单一使用克林霉素或单一使用甲硝唑组治疗,而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并没有增加.因此,克林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抗厌氧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国荣 刊期: 2012年第30期
护士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她们要具有高尚的情操,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在90年代以前的心理健康研究中,人们主要侧重于对病人的心理健康研究和干预,但近年来人们愈发重视了对护理主体-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因为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令人乐观,而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
作者:刘雪睛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确诊为急性支气管炎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分别使用注射用克林霉素按15~25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30min,疗程5d;治疗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按0.5~0.8ml/(kg·次),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5d.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疗效、退热时间及咳嗽、腹泻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止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可协同抗炎抗病毒,退热及止咳止泻,效果明显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皮丹 刊期: 2012年第30期
鼻部手术患者,可以取多种体位进行手术.其中,有一部分要求取坐位手术.比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息肉手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患者,手术时多取坐位手术.这种手术体位有利于医生操作和手术中出血的引流.长期以来,取坐位手术一直是医生习惯的选择.但术中也因为体位、紧张等因素,一些患者在术中、术后会出现晕厥现象.这无疑给手术带来不便和使患者产生心理上的恐惧.我们在反复分析了术中、术后出现晕厥的原因后,经多年的临床应用观察,通过术中输液和心理引导等措施,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并对围术期护理进行了多年的总结.1 临床资料我科从2007-2011年收治取坐位鼻部手术患者36例,其中男11例,女25例,年龄15~43岁.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5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11例,鼻息肉手术10例.采取了基本统一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玉萍;朱文憬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有效方法及效果.方法 护士长起带头作用,转变护理服务观念,调整排班模式,拓展专科护理,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结果 通过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住院患者满意度由90%提升至96%,无投诉发生.结论 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不仅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而且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卡丽毕努尔·力提甫;古丽努尔·米吉提 刊期: 2012年第30期
他汀类降脂药物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有重要作用,已经在临床中得到证明.但是,单纯降低血液里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还不能够减少发生心血管事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只能够减少了一部分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死亡,大部分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病人仍有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危险,就算在强化的降脂中再发的冠状动脉事件危险性仍非常高.所以,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基础上,一起的降血脂治疗,就是使三酰甘油降低和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已经成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新办法.因为,他汀类的药物与烟酸类药物在降血脂中有互补的作用,他汀类的药物与烟酸类药物联合用药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本研究以混合型高脂血症病人为对象,观察临床中阿托伐他汀联合烟酸治疗后血脂的指标的变化情况,对他汀类的药物与烟酸类药物联合用药的疗效评价.
作者:陈丰 刊期: 2012年第30期
探讨病区静脉输液配制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降低药物配置差错的发生,保证输液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作者:唐彩玲 刊期: 2012年第30期
本研究分析剖宫产孕妇的围术期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产科2008年1月-2012年1月住院孕妇1000例, 年龄23~38岁,平均26岁;孕周35~41周,平均孕周38周;有流产或人工流产史225例.
作者:杨安媛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皮肤瘙痒症患者28例,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液灌流,观察治疗前后皮肤瘙痒情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皮肤瘙痒情况明显减轻、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也明显下降,头晕等伴随症状也明显减轻,所有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尿毒症皮肤瘙痒中的应用安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吕莉 刊期: 2012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