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膜早破致尿潴留的护理

刘云霞;赵金荣;李金凤;李秀娟

关键词:胎膜早破, 尿潴留, 护理
摘要:孕妇在临产前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6~8h不能自动排尿,且膀胱胀满称为尿潴留.胎膜早破的孕妇由于绝对卧床休息,取头低足高位等体位的不适应,紧张、焦虑的情绪及医院环境的不适应常引起尿潴留,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胫骨隐性骨折1例

    患者,女,17岁.主因左小腿间歇性疼痛1个月,运动后加剧3d.查体:双下肢及膝关节周围皮肤色泽正常,肌群无明显炎性肿胀,左侧比目鱼肌压痛明显.患者否认外伤史,但于1个月前参加学校长跑运动.左胫腓骨X线正侧位片示:左胫骨近端背侧见骨膜反应,皮质轻度增厚.X线诊断:左胫骨隐性骨折待查,建议MRI检查.磁共振成像所见:左胫骨上段内后侧骨皮质增厚,邻居骨髓腔可见片状稍长T1、稍短T2信号,质子压脂序列及T2压脂序列骨髓腔片状高信号,部分骨皮质高信号,邻近内后方软组织肿胀、增厚,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胫骨上段骨髓及皮质中见稍高信号片絮样轻度强化,临近软组织轻度强化,其他未见明显异常.印象:(1)左胫骨上段异常改变,结合临床符合应力性骨折;(2)左膝关节少量积液.

    作者:曹尚超;毛毳;王伟;李永华;刘国红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消银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消银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56例随机分成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治疗组予消银颗粒治疗,对照组予复方青黛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3%高于对照组的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3.9%低于对照组的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5.4%低于对照组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银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健;孙力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小剂量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在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封管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对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长期留置导管维持透析的尿毒症患者5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每次透析结束后以肝素钠溶液封管,试验组以尿激酶肝素混合液替代每周中间1次肝素钠(其他2次使用肝素钠)封管,2组均连续使用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透析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和观察期内导管阻塞率、溶栓后再通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透析血流量、KT/V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导管阻塞率为1.38%低于对照组的1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肝素混合液用于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封管较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平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烧伤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烧伤创面分泌物的细菌检出率及耐药性.方法 烧伤患者112例创面采集标本212份,用普通细菌培养方法,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做细菌药敏和细菌耐药试验.结果 212份标本中细菌生长阳性138份(65.09%),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7.54%)和铜绿假单胞菌(24.64%)为主,且耐药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噻肟敏感性高(54.4%),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性高(70.2%).结论 应及早进行创面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

    作者:刘明华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90作为脑梗死组,其中轻型28例(轻型亚组)、中型42例(中型亚组)、重型20例(重型亚组);另将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CRP、Fib及D-D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CRP、Fib及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型亚组CRP、Fib及D-D均明显高于轻型亚组(P<0.05).结论 联合检测CRP、Fib及D-D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彩霞;万涛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糖尿病院外低血糖昏迷32例原因分析及预防

    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血浆葡萄糖(血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一般以血糖浓度<2.8mmol/L作为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1].低血糖昏迷是由低血糖症中的重度低血糖导致,属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分析32例院外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寻找原因,旨在预防低血糖症尤其是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作者:张翠兰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护患沟通探讨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密切,追求生命质量和寻求健康知识的欲望日益增强[1].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现代医院质量评价中,决定护理服务质量优劣的首要依据是有无护患纠纷,分析医疗纠纷原因,80%护理纠纷是由护患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引起[2,3].因此,有效地护患沟通对防范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胡海鸿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对比剂肾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否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术后的急性肾损害.方法 将12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60例.在全部采用水化治疗和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的基础上,高剂量组术前12~24h阿托伐他汀加量至80mg口服.观察造影前及造影后1、3、5d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酸苷酶(NAG)/尿肌酐(Cr)、尿渗透压的改变情况.结果 造影后1、3、5d,高剂量组Ccr水平高于低剂量组,血β2-微球蛋白及尿NAG/Cr水平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造影前后Scr、尿渗透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IN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造影前使用高剂(80mg)的阿托伐他汀可能有助于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作者:解皓;李海涛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人文关怀护理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人文关怀护理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人文关怀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0例.人文关怀组在实施专科护理的基础上融入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常规护理组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和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结果 人文关怀组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积极施行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可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志娟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超声雾化给氧辅治重症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给氧辅治重症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重症小儿肺炎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22例和对照组76例.试验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给氧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湿化瓶给氧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和有效时间.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雾化给氧辅治小儿肺炎疗效优于一般湿化瓶给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直肠阴道漏2例

    例1.患者,女,66岁.主因脓血便4个月入院,结肠镜检查示:距肛门6cm处菜花样肿物,病理报告为直肠中分化腺癌.胸部X线片及肝胆B型超声多普勒检查均无异常.充分肠道准备后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第4天排气,第5天有气体及少量大便自阴道排出,指肛检查示:吻合口距肛门4cm前壁有1cm大小漏口;阴道检查:距外口约7cm处有0.8cm大小缺损,较周围组织硬,可见少许粪样液体渗出.给予肠外营养、抗炎、通畅引流等15d无好转,行横结肠造瘘术,3个月后治愈.

    作者:刘防震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胸外伤致支气管断裂1例

    患者,男,56岁,主因胸部碾压伤30min入院.诉胸痛、憋气,咳嗽,呼吸困难.查体:T 35.9℃,脉搏(P)140次/min,呼吸(R)25次/min,血压(BP)120/76mm Hg,烦躁不安,鼻翼煽动,表情痛苦,强迫体位,神志模糊,查体尚合作.气管向左侧偏移,右侧胸部饱满,呼吸动度右侧较左侧低,广泛胸壁触痛,可触及右侧皮下气肿,右侧2、3、4肋骨可触及骨擦感,触觉语颤右侧较弱,叩右侧呈鼓音,右肺呼吸音消失.心脏检查阴性.腹部查体阴性.急行胸部正位X线检查:(1)右侧大量气胸,左侧少量气胸;(2)纵隔及皮下气肿;(3)右侧多发肋骨骨折;(4)右肺萎缩;血常规示:WBC 18.84×109/L,中性粒细胞0.792,RBC 4.09×1012/L,血红蛋白(Hb)137g/L;血气分析:pH 7.21,二氧化碳分压(PaCO2)19mm Hg,氧分压(PaO2)45mm Hg,血氧饱和度(SpO2)85%.

    作者:曹国斋;齐书亮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卡马西平致剥脱性皮炎1例

    患者,女,42岁.因三叉神经痛服用卡马西平,3d后患者面部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未予重视及诊治,继续服用卡马西平2d后,皮疹泛发全身,面部可见水疱,口腔黏膜糜烂,瘙痒加重伴发热,入住我院中西医结合科.查体:T 39℃,心率(HR)94次/min,P 20次/min,BP 100/80mm Hg;神清,全身皮肤可见弥漫性红斑,面部可见水疱、糜烂,伴有结痂,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9.2×109/L,N 0.79,L 0.20,E 0.01,血红蛋白(Hb) 124.6g/L,血小板计数(PLT)238×109/L;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肝功能及肾功能正常.

    作者:刘红静;苑凤未;张桂荣;陈健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心理干预对手术室新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护理单位,高强度的工作也给护士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手术室新护士从学校到医院,面临着重要的角色转变,常会因手术室的工作和环境的特殊性,使新护士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何优质高效地做好心理干预工作,使新聘用护士尽快独立上岗,是每位带教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敏;沈桂仙;王伟伟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分析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亦是内科常见急症,具有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的特点[1].若能在急诊科终止其发作,可无需住院,因此终止发作是其主要的治疗目的.我科近年急诊治疗PSVT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宝石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格列齐特和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格列奇特和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格列齐特组(普通组)和格列齐特缓释片组(缓释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1疗程后将2组体质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不良反应率和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格列齐特缓释片比较,格列齐特性价比高.结论 格列奇特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依从性高,性价比高,可替代格列齐特缓释片.

    作者:贲小兰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整形外科SWOT分析和战略选择

    新一轮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公立医院在公益性前提下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1].科室管理者需从经营管理的战略高度不断实践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提高科室运营效率及效益;终提升科室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2].现对我院整形外科进行SWOT分析,从管理学层面分析整形外科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法.

    作者:余纯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院前气道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中有效的气道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对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自身对照试验,比较采取气道管理前后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道管理后平均血氧饱和度为(93±3)%均明显高于未行气道管理时的(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院前急救中,综合有效的气道管理能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防止窒息的发生,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作者:李萍;何春梅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皮肤创伤愈合大鼠模型的应用进展

    通过对皮肤创伤愈合大鼠模型的类型、麻醉剂和止痛剂使用等方面比较,使其能更好地应用于皮肤创伤愈合的治疗报道如下.1 模型的类型以Davidson等[1]描述的各种动物创伤愈合模型为框架,结果显示,55个研究中有10例所用模型属慢性创伤模型.为了复制缺血条件,9例研究应用皮瓣手术,1例研究应用阿霉素溢出法制备皮肤坏死模型.有些研究属几种类型,如某研究中部分应用了36个月龄的大鼠,应归为衰老和创伤愈合的复合型模型.据Gottrup等[2]的报道,没有可与人的慢性不愈性创伤相比的大鼠慢性创伤模型,大部分应用急性外科创伤模型,可分为切口和切除模型.其他模型有死亡空间、创伤腔室、烧伤及功能减弱.

    作者:甘露;宋文静;徐春艳;秘淑萍 刊期: 2012年第31期

  • 2011年我院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该院活产新生儿出生24h内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状况.方法 统计分析2011年该院出生活产新生儿5671例出生24h内乙肝疫苗接种状况.结果 5671例活产新生儿中,乙肝疫苗接种5135例,接种率为90.55%,未接种536例,未接种率为9.45%.未接种原因依次为:早产217例(40.49%),吸入性肺炎130例(24.25%),新生儿窒息56例(10.45%),羊水Ⅲ度浑浊或胎粪样52例(9.70%),其他81例(15.11%).结论 早产是造成新生儿出生24h内未接种乙肝疫苗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提高新生儿出生24h内乙肝疫苗接种率.

    作者:黎秋波;秦小莲;赵璐;卢昱菁 刊期: 2012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