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芬太尼复合左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观察

包天秀;李敏;孙建宏

关键词:舒芬太尼, 左布比卡因,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术
摘要:目的 观察剖宫产时舒芬太尼复合0.5%左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4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根据硬膜外麻醉用药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Ⅰ组,舒芬太尼15μg+0.75%左布比卡因10ml,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5ml.Ⅱ组,1.73%碳酸利多卡因12ml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5ml.观察两组产妇血压、心率、SpO2、术中镇痛效果、腹壁肌松质量、有无寒颤反应情况、新生儿即刻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中镇痛效果于探查时有显著性差异,其余时段无显著性差异,血压变化和寒颤反应Ⅰ组明显优于Ⅱ组.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左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镇痛效果确切,循环稳定,并可减少寒颤反应等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舒芬太尼复合左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时舒芬太尼复合0.5%左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4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根据硬膜外麻醉用药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Ⅰ组,舒芬太尼15μg+0.75%左布比卡因10ml,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5ml.Ⅱ组,1.73%碳酸利多卡因12ml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5ml.观察两组产妇血压、心率、SpO2、术中镇痛效果、腹壁肌松质量、有无寒颤反应情况、新生儿即刻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中镇痛效果于探查时有显著性差异,其余时段无显著性差异,血压变化和寒颤反应Ⅰ组明显优于Ⅱ组.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左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镇痛效果确切,循环稳定,并可减少寒颤反应等不良反应.

    作者:包天秀;李敏;孙建宏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肾功不全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肾功不全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n=81)和低剂量组(n=81),分别采用75mg/d和50mg/d氯吡格雷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的差别.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参数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谷丙转氨酶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轻、中度出血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高剂量组重度出血患者明显多于低剂量组.结论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均具有良好的降血小板聚集率作用,但高剂量用药增加了其重度出血并发症风险,建议临床采用低剂量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作者:何肇东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卡介苗接种潜在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

    针对卡介苗接种潜在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做到安全防范,防患于未然.通过疫苗的储运,实施接种过程中、接种前、接种后等各个环节的分析,发现进行卡介苗接种的潜在危险因素,就此提出如何加强疫苗储运管理,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程,不断技术创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降低风险,提高接种工作的质量,真正做到安全接种.

    作者:邓洁梅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分析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导致小儿的单核一巨噬系统发生急性增生性的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小儿时期比较常见.由药物过敏和细菌感染、其他的病毒导致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体,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全身多个系统的出现临床表现,支原体感染并发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见.现将我院儿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5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肖小鹏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食管癌食管气管瘘的治疗分析

    目的 比较食管癌食管气管瘘三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寻找佳解决营养摄入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18例食管癌食管气管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胃管置入组、食管覆膜支架植入组和胃造瘘组,比较3组营养改善、并发症和操作难易度等方面情况.结果 3组均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但在可操作性、医疗花费、并发症等方面存在差异,以胃管置入组为佳.结论 食管癌食管气管瘘解决营养摄入问题临床上以胃肠营养管置入为佳选择.

    作者:韩红战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2011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3例,在手术治疗前后均给予全面护理,观察103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切口感染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03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42.16±5.27)min,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9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结论 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的同时给予患者全面护理,能够有效地促进手术的效果,降低手术时间,防止切口感染,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陈锁红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脑钠肽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脑钠肽(BNP)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近年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检测BNP与hs-CRP水平,并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 稳定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BNP与hs-CRP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BNP与hs-CRP水平较稳定心绞痛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hs-CRP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联合检测可以预测病情程度.

    作者:王承;张邑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影像学三例报告

    先天性支气管闭锁(congenital Bronchial atresia,CBA) 是一种以段或亚段支气管先天性闭塞为主的少见先天畸形,受累部支气管腔因黏液嵌塞而形成囊肿.多数患者系在平片或CT检查时偶然发现肺内孤立性结节或肿块.部分患者可伴随有咳嗽、呼吸困难、反复感染、喘鸣甚至咯血等呼吸道症状.在CT之前,其诊断是通过胸片上存在一个肺门附近结节或肿块阴影伴随局部区域性肺过度充气膨胀而提示的.CT扫描可以进一步详细地观察其影像学特征,是确立本病诊断的佳影像学检查技术.国外已有报告,国内尚未见相关报告.我们先后遇到3例,并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现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如下.

    作者:钟文利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2007-2011年福州市饮食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氏菌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福州市饮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沙门氏菌携带情况,为防止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分离.结果 71250名从业人员中检出沙门氏菌329株,检出率0.46%,其中B群为首位,占49.3%,其次为E1群,占24.32%,E2群少,占0.6%,每年的第三季度(7~9月)沙门氏菌的检出率高.结论 加强饮食及公共场所服务行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及其携带沙门氏菌的监测.

    作者:林勤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补肺固本汤联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补肺固本汤联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7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化疗,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肺固本汤加减.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0%、(85.5±8.6)分、17.9%;对照组则为53.8%、(75.3±7.9)分、35.9%.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补肺固本汤联合化疗对于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生明;陈为斌;林小清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住院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治疗,而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并且两组患者均在病情稳定之后尽早进行肢体功能段能.依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标准>的评定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有良好效果,可以改善实验组患者体征与症状,增加患者肌力,配合肢体功能恢复锻炼,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们认为中西医结合疗法值得在今后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黄泽滋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深静脉穿刺置管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并总结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9例乳腺癌患者采用深静脉穿刺置管化疗方法的应用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经验.结果 69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有67例一次置管成功,2例因导管固定不佳导致脱落而实施了二次置管.没有出现导管堵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细菌感染及药物泄露导致的并发症.结论 在乳腺癌化疗中应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并进行相应的护理,达到了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慧;李宏羽;曲欣莉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倍他乐克在高血压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在高血压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22例高血压或冠心病或心功能不全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11例)及对照组(11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且血糖控制效果均较满意(HbA1c<6.5%,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8.1 mmol/L)的情况下参与此临床观察.治疗组另服用倍他乐克;对照组另服用非洛地平组缓释片.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较好7例,一般3例,差1例;对照组疗效较好3例,一般5例,差3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倍他乐克在治疗高血压或冠心病或心功能不全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时对血糖血压及心血管方面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如果治疗中必须应用,则可选用,只是建议密切观察血糖的变化.

    作者:韩昌华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的护理体会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较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严重的一种,也是目前造成中老年人死亡的一种疾病,而且是心脑血管疾病为重要的危险的因素,所以控制和预防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高血压发病率和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事件导致残疾、死亡的趋势不断攀升,其起病急、病情非常凶险、发展较快,第一时间诊断、尽快抢救治疗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点.

    作者:廖林英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的精神障碍.本研究对199例发生突发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症状资料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与护理对策,以达到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突发冲动行为的发生,减轻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作者:费惠慧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分析及防范

    目的 找出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以提高药房调剂工作质量.方法 收集我院2009-2011年药房调剂差错事件,进行统计总结,对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适当的防范措施.结果 通过对差错的分析,提出了合理措施,使调剂差错得到控制,保证了患者安全有效用药.结论 对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问题,应当长期进行监督管理,药剂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重视,严格规范调剂规程,大限度控制预防差错问题的出现.

    作者:蔡霞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舒适护理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2例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34 例).对照组给予手术责任制、传统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术前焦虑、恐惧及术后睡眠障碍、腰痛等病史资料比较.结果 实验组术前焦虑、恐惧;术后的失眠、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这些方面及护理服务满意度上的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适护理加强了护患交流,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护士不仅为患者提供了舒适的治疗环境,并且给予人性化的照顾,使患者在生理、心里、精神上处于满足舒适状态,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得到了体现.

    作者:蒋红燕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泰魄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泰魄颗粒中阿魏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对泰魄颗粒中的阿魏酸含量定量分析.结果 阿魏酸的峰面积Y对进样量X(μg)的回归曲线为:Y=2513X+26.482,相关系数r:0.9997,线性范围为2.2~12.4 μg/ml.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妇月康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澍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晚期妊娠缩宫素引产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缩宫素点滴引产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11月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年龄在21~30岁,无明显头盆不称,内诊宫颈评分≤6分者共184例为观察组,同等条件184例为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不同,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2d内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浓度、低输注率、低剂量引产,是晚期妊娠引产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好方法.

    作者:赵美琴 刊期: 2012年第33期

  •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2011年我院呼吸内科395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品种数、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前3位为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病原菌送检率52.91%,检出率18.99%.存在主要问题是用药疗程过长及剂量偏大.结论 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某些不合理问题需改进.

    作者:张庆兰 刊期: 2012年第3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