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红燕
前置胎盘为妊娠晚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也是导致围生儿及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Nesbitt(1962)报道围生儿死亡率在美国纽约仍高达10%~20%,近年报道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有所下降,分别<1.5%及8%~12%,但仍是高危妊娠中一个严重问题[1].为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我院对前置胎盘开展积极的期待治疗,于2008-2010年共收治前置胎盘患者78例,获得显著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全珍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了解骨科创伤性休克的特点,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采取边诊断边救治,再诊断再救治,优先处理致命伤的原则.结果 抢救及时迅速,13例休克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 对于创伤骨科而言,要求护理人员有更高的创伤骨科技术,复苏过程中,如何正确掌握补液速度,防止补液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星星;蒋秋萍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对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旨在发现问题、查找原因,从而指导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趋于合理.方法 以抗菌药物使用的类别及品种排序为指标对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住院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结果 非手术组使用类别以青霉素类为主,品种为美洛西林,手术组使用类别以头孢类为主,品种为头孢替安.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是仍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大管理力度,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作者:陈静;朱瑾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缩宫素点滴引产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11月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年龄在21~30岁,无明显头盆不称,内诊宫颈评分≤6分者共184例为观察组,同等条件184例为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不同,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2d内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浓度、低输注率、低剂量引产,是晚期妊娠引产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好方法.
作者:赵美琴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甲地孕酮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化疗或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甲地孕酮,然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两组食欲改善、消化道反应改善、体质量增加、疼痛减轻、KPS评分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地孕酮对改善晚期肿瘤患者效果显著,且基本无不良反应.
作者:高巍然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建立泰魄颗粒中阿魏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对泰魄颗粒中的阿魏酸含量定量分析.结果 阿魏酸的峰面积Y对进样量X(μg)的回归曲线为:Y=2513X+26.482,相关系数r:0.9997,线性范围为2.2~12.4 μg/ml.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妇月康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澍 刊期: 2012年第33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的有创性护理操作技术,留置针具有韧性好且对血管刺激小等优点,如何稳、准、快、高质量建立静脉通路,提高穿刺成功率就成为留置针应用中的重要操作内容.静脉穿刺成功的前提是保持良好的静脉血管充盈度.我科采取双根止血带结扎,留置针改良进针法,这样明显提高了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彩霞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科2011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分组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60例)及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组,60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的方式治疗,显著提高了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作者:江建华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评价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优点.方法 分析120例新式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情况,并与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娩头难易、术后进食时间及排气时间等.结果 新式剖宫产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间平均缩短25min,术后进食平均早6h,术后排气平均早14h,出血量平均减少50ml.对膀胱无干预,术后均无血尿及排尿困难发生.结论 新式剖宫产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素萍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围术期的护理和康复功能训练,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56例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的整体护理和早期功能训练,出院后康复期训练指导,随诊3~24个月.结果 56例患者中,1例高龄有慢性支气管炎史并发肺炎,1例高龄女患者张力性尿失禁,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康复出院.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其髋部畸形疼痛减轻,稳定性和运动功能恢复和改善.结论 髋部骨折围术期的整体护理和正确康复功能训练,是可以预防并发症,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保护手术成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过程.
作者:刘连芳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调查患者手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的使用进行规范.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24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观察组患者存在问题制定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有31例采用了头孢及酶抑复方制剂治疗,有11例采用了联合用药方式用药,8例无故用药持续时间在48h以上,13例出院时携带口服用药.对照组中,有82例采用了头孢及酶抑复方制剂治疗,有34例采用了联合用药方式用药,68例无故用药持续时间在48h以上,78例出院时携带口服用药.观察组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为81.67%,远高于对照组的4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完善,制度健全,加强监管,能对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有效地规范.
作者:刘慧霞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6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及13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COX-2水平.结果 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2.31%(94/130),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15.00%(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无关,而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COX-2高表达,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粟连秀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通过对全街道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普查,掌握和了解本街道生殖道常见病、多发病,制定有效防治措施,降低生殖道疾病发生率.方法 对钟埭街道的15个村(社区)20~49岁已婚育龄妇女妇检,查白带、宫颈刮片、盆腔B超、乳腺检查,并作登记分析.结果 2010年共普查6752人次,其中生殖道炎症5218人次,占受检者的77.3%,2011年共普查6190人次,其中生殖道炎症2782人次,占受检者的44.9%,前3位依次为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结论 对广大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普查是必要的,生殖道炎症发病率高,通过实地卫生宣传和疾病防治,发病率下降明显,效果显著.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用血塞通注射液400mg加入250~500ml液体内静脉滴注,1次/d,15d为1个疗程;休息3d,进行第2个疗程.结果 痊愈33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9例,无效者均为10d后才正规治疗.结论 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是治疗脑梗死较为理想的药物.
作者:臧文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通过对45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进行干预治疗,观察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患者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阿卡波糖干预治疗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血糖转归的影响.
作者:张菊亮;宋红波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在妇产科围术期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9月妇产科手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在手术进行麻醉、诱导期内给予头孢呋辛1g,静脉注射,于手术之后的6 h内,重复给药1次;对于进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外加甲硝唑;对照组患者在麻醉的诱导期间给予头孢呋辛1g,静脉滴注,并常规用药头孢呋辛,每天药量为3g,静脉滴注4d后,改用口服抗菌药物,直至拆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高体温、平均退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药物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平均高体温37.3~39.0℃,平均退热时间51h;观察组患者平均高体温37.0~38.2℃,平均退热时间42.5~49.0h.对照组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平均剂量12.0g,5例患者出现恶心或者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平均住院时间11d,平均药物费用3000元;观察组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平均剂量3.5g,无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出现,平均住院时间8d,平均药物费用1300元.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感染率为9.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4%,感染率为3.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菌药物在妇产科围术期的应用将起到预防伤口感染的作用,降低病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程度,降低了患者术后的感染率及病发率;使其缩短了住院的时间,减少了药物的使用量,病患身体恢复的情况也比较理想.
作者:石慧娟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6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中选择阴道试产35例,阴道试产率58.33%(35/60),试产成功率80%(28/35);剖宫产32例(其中包括阴道试产失败改剖宫产7例),所有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母婴情况均良好.结论 瘢痕子宫并非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对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完全可行的,降低再次剖宫产率,有利于产后恢复,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促进围生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潘莉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异位的情况,探讨正位处理方法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乳腺癌患者PICC发生异位的情况进行分析,再进行正位处理.结果 本组42例乳腺癌患者PICC发生异位的患者,经过分析和处理,40例正位成功,其中2例血管畸形正位不成功,总有效率95.24%.结论 乳腺癌患者PICC发生异位的正位处理与是否撤导丝关系不大,主要在于选择合适的血管,以及根据胸片将导管撤出合适的长度.
作者:张婷;尚立华;张广英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尿路结石的发病率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2003年3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设其为观察组.另选择100例无消化系统病症,但患有其他病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尿路结石检查,对两组患者尿路结石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中有9例患有泌尿道结石,其中5例为确诊患有消化性溃疡后被检查出存在不透X线的结石,2例患者为确诊消化性溃疡之前即诊断存在不透X线的结石,其余2例患者在患病之前即疑似存在结石,经本次全面检查,存在结石情况得到确诊.对照组患者中仅1例患有尿路结石.结论 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关注治疗方式的合理性,尽量避免服用易吸收的碱类,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液体,从而有效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尿路结石等并发症.
作者:言悦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提高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静脉穿刺的护理、肠胃道反应的护理、骨髓抑制的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乳腺癌手术后化疗的患者采取全程护理,191例乳腺癌患者中,显效152例,有效32例,无效7例,有效率达96.34%.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化疗顺利进行.
作者:曲欣莉;孟微微;房思良 刊期: 2012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