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母婴阻断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观察分析

杨丽萍;孙淑媛;张瑞芬;刘彦霞;王敬君

关键词:乙型肝炎, 病毒传播, 母婴阻断, 乙肝免疫球蛋白
摘要:目的 观察母婴阻断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95例HBsAg及HBV-DNA双阳性的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分为阻断组65例和对照组30例.阻断组孕妇于孕28、32、36、39周分别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照组无任何治疗.2组新生儿于出生后24h 内肌内注射HBIG 200U,并于生后常规接受乙肝疫苗主动免疫,即分别于出生后24h内、1个月、6个月分别肌内注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结果 阻断组新生儿HBsAg及HBV-DNA 6h、1月龄及6月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组新生儿HBsAb 1月龄、6月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阳性孕妇有必要采用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方案阻断母婴传播.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关键点控制在婴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力途径[1].婴儿的护理安全尤为重要,因为婴儿时期是一生中身体变化大的一个时期,身体机能不完善,特别是免疫系统发育不发达,对外界环境变化特别敏感,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差,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容易感染.因此,对婴儿护理更需要专业细心,预防感染,确保婴儿健康成长.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成效的相关研究很多[2~5].鉴于婴儿护理的重要性,应从制度、管理、技术等关键点进行控制,以便于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向爱华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酚酞片在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酚酞片加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便秘且需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单纯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试验组50例,在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基础上加酚酞片清洁肠道.结果 试验组排便效果比对照组满意,肠道准备清洁度达到Ⅰ级和Ⅱ级为98.0%,高于对照组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酚酞片加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的效果较单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好.

    作者:徐惠萍;张玉萍;曹小清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止血药在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非外科治疗的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用止血药物立止血的疗效及立止血对血黏度的影响.方法 用头颅CT动态观察30例无手术指征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应用立止血患者及30例未应用止血药的患者72h内的血肿情况,并用血黏度仪毛细血管法检测60例脑出血的血黏度.结果 应用止血药的患者血肿增大者比例较未用止血药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液黏度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P>0.05).结论 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用止血药立止血可减少血肿增大,立止血对脑出血患者的血液黏度无明显影响,未发现增加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秦培英;黄载文;禤彩霞;宁世金;陈强棠;梁耀武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幼儿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似白糖、食盐、碱面和发酵粉,因此常被误食而引起中毒.此外,亚硝酸盐在人体中易与蛋白质中的胺类物质结合,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易引起胃癌、食管癌和肝癌,也可导致鼻咽癌和膀胱癌.

    作者:陈素敏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1例,2组均在采用相同的液体疗法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儿发热、呕吐缓解及水样便消失时间和治疗疗效,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高于对照组的82.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热退、呕吐缓解及水样便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能明显缩短发热、呕吐及解水样便时间,缩短病程,效果好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杨三平;曾彦军;陈志杰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RP-HPLC法测定环吡酮胺发用洗剂的含量

    目的 建立环吡酮胺发用洗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Waters XTerra RP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1% 乙二胺四醋酸二钠(含0.05%冰醋酸)(0.60: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304nm,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环吡酮胺浓度在20.0~24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101.0%;RSD为0.98%(n=6).结论 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发用洗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惠慧;姬怀雪;赖冉;邵珠民;白晨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比较新活素治疗1个月前后左室收缩功能(LVEF)、血浆脑利钠肽(NT-proBNP)及6min步行距离(6MWT)的变化.结果 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新活素治疗后,6MWT有所增加,LVEF有所升高,NT-proBNP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与新活素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新活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有着较好临床疗效,且安全可行.

    作者:李葆国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评价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9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9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采取康复状态量表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对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精神分裂患者合理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社会功能.

    作者:马久华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氯丙嗪治疗顽固性呃逆致休克1例

    患者,男,59岁,因脑功能损坏,四肢活动障碍,肌张力稍高,肌力Ⅲ级,3d来出现顽固性呃逆,夜间明显,医师下达医嘱,硝苯地平缓释片(伲福达)20mg,依那普利10mg,1次/12h口服控制血压,即早上9点,晚上9点分隔服.第1、2天,家属按时给药,期间也肌内注射过氯丙嗪,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第3天家属把晚上9点降压药错过了,推迟到00∶ 00服,当时患者出现了顽固性呃逆,值班医师下达医嘱肌内注射氯丙嗪25mg,00∶ 20患者出现口唇紫绀,四肢湿冷,血压70/40mm Hg(1mm Hg=0.133kPa),心率130次/min.很明显患者已出现了休克.立即开放静脉通道,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输氧,输液后患者血压回升到110/60mm Hg,口唇肢端转红润,心率70~80次/min.经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治疗后,患者渡过了危险期.

    作者:梁晓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前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前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60例ASA分级Ⅰ~Ⅱ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各30例,A组于切皮切皮前静注5mg地佐辛,B组于切皮前静注0.1mg芬太尼.观察2组患者患者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在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B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0、60、90、120min疼痛语言分级评分(VRS评分)A组均低于B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前镇痛方面,地佐辛较芬太尼更加优越.

    作者:杨帅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儿科用药不良反应37例报告分析

    近年来儿童用药的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儿童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各个器官、系统的发育均未健全,在治疗中易发生不良反应[1].笔者将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所发生的37例儿童不良反应报告总结分析,以了解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供临床安全用药参考.

    作者:李艳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抑郁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护理

    近年来抑郁症患者逐年增多,抑郁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也有所增加,笔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1 概述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通常具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等典型症状.2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抵抗而引起,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研究表明,抑郁及与抑郁相关的症状不但是构成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生理功能、并发症的发生,血糖调节及治疗等方面也会产生复杂而显著的影响[1].2型糖尿病患者也明显存在焦虑、抑郁心理障碍[2].

    作者:张秀桃;罗月英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肝癌介入治疗护理分析

    肝癌在我国是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肝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加之病情进展迅速[1],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往往已经是肝癌中晚期,失去了佳手术时期,此时肝癌介入治疗是佳选择.肝癌介入治疗是指经股动脉插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肝动脉的一种区域性局部化疗.做好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能够提高肝癌介入的治疗效果[2、3].现对我科30例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分析如下.

    作者:丰小峰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胸腺肽联合顺铂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腺肽与顺铂联合使用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008-2011年住院病例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胸腺肽与顺铂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顺铂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0.8%,对照组有效率为53.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与顺铂联合使用在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能减少胸水渗出,促进胸膜粘连.

    作者:吴震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新生儿二次断脐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脐带的处理关系到预防脐部感染,若处理不当易引起脐部感染、渗出、出血.研究表明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占66%~87%,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并继发腹膜炎,甚至危及婴儿生命.脐带脱落方式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新生儿二次断脐是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h后进行脐带的二次剪断.目的是降低脐部感染率,满足新生儿舒适需求及产妇和家属对残留脐带安全的需要.我院从2009年1月开始对正常新生儿采用二次断脐方法护理新生儿脐部.在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和渗血,促进脐部早期愈合与传统自然脱脐方法比较效果显著,现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2856例新生儿二次断脐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邱嫒和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临床药师干预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成效分析

    目的 了解普外科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为后期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和10月住院手术患者,抽取234例和245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术后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方面使用合理率有显著提高.结论 实施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彭勇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腹症患者血液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急腹症患者血液检验过程中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法与成效.方法 自2011年9月起对急腹症患者血液检验过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随机选择改进前50例急腹症患者为对照组,选择改进后50例急腹症患者为观察组,记录比较2组的血液检验结果返回时间、医师了解血检结果时间、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血液检验结果返回时间、医师了解血检结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遵循持续质量改进的原则,能指引护士正确实施急腹症患者的血液检验的护理工作,更好地实现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疾病并发症.

    作者:陆琪琳;纪俊标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舒必通胶囊的研制

    目的 研制一种理想的胃肠道副反应小的治疗骨关节痛的新药.方法 精选具有适度还氧化酶-2抑制作用的药物,加入调节机体功能、提高免疫力的多糖成分及减少胃肠道副作用的米索前列醇,并以高分子物质包衣,制备舒必通胶囊,进行质量控制标准和体外溶出度等实验.结果 舒必通胶囊在制剂的稳定性和释药性能等方面均符合要求.结论 制剂的释药性质受所加入辅料量的影响,高分子材料和多糖成分的含量不同则溶出不同.

    作者:刘国强;何萍;高石军;苏喜改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利巴韦林气雾剂应用与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73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2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和静滴利巴韦林,在此基础上再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喷雾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远高于对照组的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巴韦林气雾剂应用与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元祥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2种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手术方式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和子宫全切术两者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3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行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对照组行子宫全切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卵巢功能受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术后卵巢功能无受损,对照组术后卵巢功能受损率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曹琴霞;赵运霞 刊期: 2012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