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走出抗感染药不合理使用的误区

朱道明

关键词:抗菌药, 抗病毒药, 抗真菌药
摘要:抗感染药物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目的 是把病原体杀灭,控制疾病,终治愈疾病.但在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本文根据目前用药情况,就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问题讨论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心静脉导管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颅内感染中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颅内感染中的作用及护理.方法 采用ARROW中心静脉导管外接三通管及一次性引流袋,形成一个密闭的引流装置进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便于观察脑脊液的量、色,并可根据病情准确调节引流的速度.结论 治疗颅内感染时,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外引流简便、安全、经济,同时做好穿刺前、穿刺时和穿刺后护理可大大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贤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走出抗感染药不合理使用的误区

    抗感染药物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目的 是把病原体杀灭,控制疾病,终治愈疾病.但在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本文根据目前用药情况,就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问题讨论分析.

    作者:朱道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介入室的无菌管理

    目的 加强介入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减少和预防感染,保证介入手术安全.方法 建立合理布局,制定操作流程,作好人员和物品管理.结果 实行了介入手术室无菌管理,介入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严格的操作规程使介入手术无感染发生,保证了安全.结论 介入手术室严格的无菌管理是预防感染的关键,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是无菌管理的保证.

    作者:赵国华;姜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护理进展及体会

    通过对186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所出现的19例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过程的探讨,认为在应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中,正确的操作和严格的护理及密切的观察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作者:赵艳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榆尿管下段结石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左氧氟沙星)0.2g/次,2次/d;中成药肾石通冲剂4g/次,2次/d,同时每日饮水>2000ml;治疗组45例给予常规治疗+口服盐酸坦索罗辛(哈乐)0.4rag,1次/d,疗程4周.结果 对照组结石排出率为57.8%(26/45),平均排出时间(9.2±3.3)d;治疗组结石排出率为88.9%(40/45),平均排出时间(4.8±2.2)d;两组排出率及排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能明显提高结石排出率,有效缩短排出时间.

    作者:彭发强;杨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阳性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分析

    为探讨阿德福韦(ADV)对HBeAg阳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本研究对56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治疗,发现治疗组获得更大益处,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6例选自2005年10月以来我院门诊或(和)住院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其中治疗组男42例、女14例,年龄28~65岁,平均(49.75±11.85)岁;慢性乙型肝炎病程2~25年,平均(9.53±8.03)年,肝硬化病程1~5年,平均(2.89±1.25)年.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各28例,人选标准包括:(1)HBsAg、HBeAg和抗-HBc均阳性;(2)失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7;(3)HBV-DNA 105拷贝/ml;(4)肾功能正常;(5)排除合并HAV、HCV、HEV和HIV病毒感染;(6)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7)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HBV-DNA、HBeAg阳性比例和Child-pugh评分等方面均有可比性,且均排除慢性心、脑、肾疾病患者.

    作者:郭耀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强迫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强迫症的识别相对容易,治疗常较困难,常用的一线药物为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或舍曲林,二线药物为氯丙咪嗪、文拉法辛缓释剂、西酞普兰、米氮平等,三线药物为静脉注射氯丙咪嗪和口服反苯环丙胺.本文综述强迫症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以期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喻东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9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45例)和常规治疗联合静滴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简称中药组,51例),现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超声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常规组(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超声心功能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且中药组比常规组疗效显著(P<0.05).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静滴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可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和心功能状况,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上更优于常规治疗组.

    作者:陆洪华;吴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层卫生院药品管理办法的实践与总结

    基层卫生院药房管理工作比较繁琐,其中包括药品管理、人员管理、调剂管理、抗生素合理应用管理、门诊及住院医师处方管理、卫生管理、设施管理等,其中药品管理是核心.我们医院药品管理经历了两种模式,即粗放式管理和精细化计算机网络管理,两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现分别分析如下.

    作者:吴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耳内镜下耳垂脂肪移植术修补鼓膜穿孔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耳垂脂肪移植术修补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2010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2例鼓膜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烧灼贴片组,31例)和观察组(耳内镜下耳垂脂肪移植术组,31倒).然后将两组患者的不同大小、部位的鼓膜穿孔愈合率、听力改善幅度、愈合时间、患者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不同大小、部位的鼓膜穿孔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听力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耳内镜下耳垂脂肪移植术修补鼓膜穿孔综合疗效较佳.

    作者:孙丹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安全性研究

    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进而抑制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合成,在起到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肾损害、肝损害、心血管事件等.现对其不良反应的类型、危险因素和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傅得兴;封宇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1病例简介患者,男,50岁,因”突发胸痛1h”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h步行时突然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伴大汗、胸闷不适.休息不能缓解,无头晕、头痛、肢体活动障碍.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病史.体格检查:神清,血压110/65 mmHg,颈软,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心率47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异常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水肿,四肢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作者:张锦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溶栓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研究

    目的 现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采用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溶栓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66例AMI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其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能明显减少AMI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减少并发症.

    作者:黄纪文;冯艳翠;黄笑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术中利用胃镜、肠镜探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用电子胃镜或肠镜对我院收治的具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上消化道检查,发现有上消化道出血时立即给予镜下喷药法或注射血管收缩剂.结果 该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止血治疗,首次镜下止血成功率达100%,均在1~5min内停止出血,3例术后3d发生再出血,后经用止血剂注射法治疗后止血,镜下治疗近期治愈率为96.8%.结论 利用胃镜、肠镜探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操作简单,止血迅速,疗效较好,无不良反应,无并发症,适宜基层医院使用.

    作者:顾晓强;代义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Klippel-Feil综合征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Klippel-Feil.综合征的病因、病理、X线表现及继发性病理改变.方法 选取15例Klippel-Feil综合征患者,其中男6例,女9例;2例为父子关系.年龄8~67岁,平均37.5岁.病史3个月~28年.患者均摄颈椎正侧位片,部分摄张口位片及胸、腰椎片.回顾性分析15倒患者的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结果 C3/C4融合6例,C4/C5融合3例,C5/C6融合1例,跳跃式融合2例,寰枢关节不稳1例,寰椎枕化1例,脊突融合1例,腰椎融合2例.结论 颈椎X线平片是诊断Klippel-Feil综合征的首选方法,能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本病的并发症可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继发性病理改变有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症状会逐步加重,轻微的外伤也可导致脊髓损伤.

    作者:周亚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配合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可减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梗死面积越小,疗效越显著,尤其是在2h内溶栓更佳[1-2],病死率较低.但静脉溶栓也有一定的风险,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所以加强护理配合有特别的意义.

    作者:丁先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左卡尼汀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慢性心功能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7例,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疗程2用.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法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LVESD、LVED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VESD、LVED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LVFE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磊;徐华;王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湿润烧伤膏在治疗小儿皮肤擦挫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湿润烧伤膏在小儿皮肤擦挫伤中的治疗效果和应用前景.方法 将2005-2008年168例小儿皮肤擦挫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3倒,对照组85例,治疗组创面全程采用湿润烧伤膏及湿润暴露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呋喃西林、利凡诺等药浸纱条.通过比较有效率及一期愈合率,判断湿润烧伤膏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和一期愈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润烧伤膏及湿润暴露疗法治疗小儿皮肤擦挫伤疗效显著,疗程短,能防止或减少瘢痕形成,操作简单,值得各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崔素霞;邹海滨;李素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

    目的 针对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的作用机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将70例临床症状、体征与胸片检查大致相似的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治疗上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案,护理上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另加强用药时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采用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用药时护理及心理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可尽早恢复小儿健康,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硝笨地平联合倍他乐克在顽固性高血压治疗中的综合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O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硝苯地平组)45例和观察组(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45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压及血脂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在顽固性高血压治疗中的综合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以作为顽固性高血压治疗的方案.

    作者:赵苏;杨兴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