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道明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为严重粉碎性,类型亦较多,以往其治疗方法以牵引为主,但患者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近年来我院采用手术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海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中利用胃镜、肠镜探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用电子胃镜或肠镜对我院收治的具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上消化道检查,发现有上消化道出血时立即给予镜下喷药法或注射血管收缩剂.结果 该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止血治疗,首次镜下止血成功率达100%,均在1~5min内停止出血,3例术后3d发生再出血,后经用止血剂注射法治疗后止血,镜下治疗近期治愈率为96.8%.结论 利用胃镜、肠镜探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操作简单,止血迅速,疗效较好,无不良反应,无并发症,适宜基层医院使用.
作者:顾晓强;代义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消化性溃疡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约占50%.据研究,成人每日消化道出血>5~10ml,大便潜血呈阳性;每日出血量50~100ml,可出现黑粪.胃内积血量250~300ml 可引起呕血,出血量<400ml一般无全身症状,400~500ml可出现头昏、心慌、乏力等,短时间内出血量≥1000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1],危及生命,病死率高达10%.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84例,疗效甚好,报道如下.
作者:谢冰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现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采用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溶栓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66例AMI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其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能明显减少AMI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减少并发症.
作者:黄纪文;冯艳翠;黄笑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高血压急症是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原发、继发高血压,缓进型、急进型或恶性高血压,在某些诱因下,血压突然急剧升高而引起的心、脑等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急需紧急处理[1].现总结分析我科2007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并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慧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分析螺旋CT与超声相结合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Klatskin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及超声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采用螺旋CT与超声相结合的检查方法,有21例检出并显示侵及范围,正确率达到90%以上,只有2例误诊为单纯性胆道炎症.结论 螺旋CT与超声联合应用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诊断准确性,为术前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高芳;朱纹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社区门诊失眠患者镇静催眠药的使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6月30日杭州市企业退休人员门诊医疗服务中心定海路门诊部接诊的237例失眠患者的门诊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社区门诊中60岁以上的失眠患者占失眠总人数的88.6%,以70~79岁者居多,占55.3%.<60岁的患者中以女性居多.社区门诊失眠患者苯二氮()类药物的使用率为99.6%(236/237),唑吡坦类药物的使用率为0.其中18.1%(43/237)的失眠患者长期连续使用苯二氮()类药物10年以上.结论 社区门诊失眠患者镇静催眠药的使用率较高,以使用苯二氮()类药物为主,社区门诊患者在镇静催眠药的使用上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需要引起社区医师的重视.
作者:方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我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脉注射液100ml+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尿量.结果 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0%(22/25)显著高于对照组72.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P、HR、尿量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疗效较好,能有效减低病死率.
作者:王清嵩;张立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急性发作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0ml/次+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连用1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评分、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发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安全性好.
作者:林凡峰;林凡源;张效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口服缓控释制剂的服用方法.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总结与归纳.结果 口服缓控释制剂要求患者不能嚼碎,只能整片吞服或按说明在片剂划痕处掰开;用药次数及服药时间等因素要严格按说明书使用.结论 药师要做到详细交代,才能指导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
作者:杨仲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Kugel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经验.方法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Kugel补片,于2006年8月-2007年10月为15例腹股沟疝患者施行无张力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术后舒适性、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15例患者术后至今均未复发,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个开放的、无张力的、免缝合的经腹膜前途径腹股沟疝修补术式,同时也是微创术式,不需要全身麻醉,只要求较少的组织分离和需要-个比全腹膜外人工材料修补法(TEP)更小的空间,亦无需像经腹腔腹膜前人工材料修补法(TAPP)那样进入腹腔.同样也不同于其他开放手术,本术式能够修补整个腹股沟区,包括内环口、海氏三角以及股管,而且不用解剖、包绕精索.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李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4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阴性精神症状量表(SANS)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和SANS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康复组的SAS、SDS和SAN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病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严献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雌激素对机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以及人类生殖繁衍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雌激素在生殖内分泌疾病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作者:张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复方白芨灌肠液对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社区应用前景.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6例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23例,均给予抗炎、抑制免疫反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白芨灌肠液灌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结肠镜表现、粪便常规及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结肠镜表现、粪便常规、C-反应蛋白及血沉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白芨灌肠液可以有效降低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并能较好改善临床症状、结肠镜表现、粪便常规,治疗效果显著,为社区合理、安全、有效防治该病提供了实践基础.
作者:武玉俐;孙冰;董青;马利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强迫症的识别相对容易,治疗常较困难,常用的一线药物为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或舍曲林,二线药物为氯丙咪嗪、文拉法辛缓释剂、西酞普兰、米氮平等,三线药物为静脉注射氯丙咪嗪和口服反苯环丙胺.本文综述强迫症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以期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喻东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对需抢救的危重患者和需反复穿刺的患者,输液多采用静脉留置针,其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BD公司推荐为3~5d,患者输液时活动不受限制,不易刺破血管形成血肿.静脉留置针在我国的使用有近20年的历史,但也存在一些缺点.自2009年1月以来我院采用静脉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的方法,明显提高了静脉留置针1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固定后的针头脱落及重新固定的情况,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雪;洪珊;戴红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654-2注射液及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5例糖尿病足部溃疡(1~2级)患者在抗菌、清创及降血糖等治疗基础上用复方丹参、654-2注射液及胰岛素外敷治疗溃疡局部,1次/d,总疗程3个月,观察治愈率、好转率.结果 治愈22例(占62.8%),好转9例(占25.7%),无效4例(占11.4%),总有效率为88.5%.结论 复方丹参、654-2注射液及胰岛素局部外敷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消除局部高血糖状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抵抗力,利于溃疡愈合,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堪宝;范书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0SAHS)患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治疗效果、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OSAHS患儿40例,年龄8~10岁,随机分为试验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每组20例.手术开始15min后试验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5m/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记录术后躁动发生率、术后4h镇痛评分,并观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3~4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15%和45%,P<0.05).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比较:试验组术后PA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40.3±11.3)min和(35.3±10.5)min,P<0.05].试验组未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 氟比洛芬酯对0SAHS患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治疗效果、镇痛效果较好,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安全性好.
作者:陈奋莺;苏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佳降糖速度.方法 选取31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现察组16例,降糖速度控制在<4mmol·L-1·d-1,对照组15例,降糖速度控制在4~6mmol·L-1·d-1,比较两组患者降糖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肝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现察组治疗后患者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t=21.320,P<0.05)和治疗后的对照组(t=13.62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前提下,降糖速度控制在<4mmol·L-1·d-1,能使患者受损的左心功能得到逆转,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宁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效果.通过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依据.
作者:苏泓洁;赵兴吉;向小勇;都定元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