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喹诺酮类药物引发癫痫发作85例文献分析

沈云霞;顾玲;吕建峰

关键词:药物, 喹诺酮类, 不良反应, 癫痫
摘要:氟喹诺酮类药物自1979年人工合成以后,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尽管该类药物的耐受性一般较好,但仍可发生包括癫痫在内的药物不良反应.笔者就国内文献报道中有关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癫痫样发作的个案进行汇总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对中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梗死多发于老年人,但中年人患脑梗死并非罕见,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而且多为急性发病,既往无脑梗死史,预后差,给恢复治疗带来困难.由于中年人承担着艰巨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有很重的心理压力,所以对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会芳;赵瑞芹;张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三味止泻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本病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病情一般较轻,但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近年来患病率有明显的增加.目前西医治疗以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胺吡啶为主;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均有较大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给患者带来不便.我科2004-2010年以三味止泻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万辉;郑宗秀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格华止)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2型糖尿病的佳药物治疗方案.方法 将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华止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FBG、2hPG、HbA1c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华止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俞铖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吴茱萸、小茴香外用治疗小儿口疮120例体会

    小儿口疮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口腔疾患,以口颊、舌边、上鄂、齿龈等处发生溃疡为特征,影响小儿的进食和休息,给患儿带来极大痛苦.常用治疗方法为内服消炎药,外敷冰硼散、思密达等药,但其局部刺激性大、疼痛,患儿不易接受,疗程长且效果不佳.

    作者:欧翠敏;邵国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人性化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人性化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精神科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分别于护理前、护理3个月末评定生活质量评分,并评价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护理3个月后生活质量较护理前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80%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其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熊铁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

    本院2009年5月-2010年10月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0例行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0例,均为女性,年龄18~45岁,中位年龄30岁,因单侧或双侧乳房肿块就诊.所有患者均行双乳彩色超声检查,提示单乳肿块20例,双乳肿块10例,直径0.5~3cm,平均2.0cm,其中临床可扪及20例,拟诊为乳腺纤维腺瘤20例,乳腺囊性增生10例.

    作者:漆兰;叶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心脏电风暴患者3例救治护理体会

    电风暴又称交感风暴,为24h内自发≥2次室速或室颤(VT/VF)[1],其根本原因是各种因素所致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在一些二级预报试验的报告中其发生率达10%~20%.2008年10月-2009年9月本科收治该病患者3例,在对其救治护理中发现,该病具有一定的特点,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吴藤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责任问题及防范

    随着人民群众法制观念的日益增强,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常识,与之相比,个别护士的法律意识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护理要求,部分护士还没有意识到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法律问题,因此,护理纠纷也日趋上升.为了提高护士的法制观念,本资料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作一综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者:卢玉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一氧化碳中毒的观察与护理

    一氧化碳(CO)中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突发事件,凡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均可产生CO气体,如果防护措施不佳或通风不良时,即可发生急性CO中毒,从而危及生命.CO经呼吸道吸入透过肺细胞迅速弥散入血,无蓄积作用,多以原形从肺呼出,在体内则被氧化为二氧化碳,进入血液中的CO约90%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子中的卟啉Ⅸ的亚铁复合物发生紧密而不可逆的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使之失去携氧功能,终导致低氧血症.

    作者:周银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单核细胞内Ag85抗原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及外周血(PB)单核细胞中Ag85抗原对结核性脑膜炎(TBM)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择98例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将其中TBM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非TBM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SF及PB单核细胞中结核杆菌早期分泌抗原Ag85复合物蛋白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比较PPD、Ag85对于检测TBM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PPD在CSF及BP单核细胞中的特异度分别为84.78%、82.61%,敏感度分别为30.77%、26.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g85抗原在CSF及PB单核细胞中的特异度分别为93.48%、78.26%,敏感度分别为90.38%、4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内Ag85抗原诊断TBM简便易行,且敏感度、特异度均较满意,可作为诊断TBM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旻;杨笑;范学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病毒性心肌炎11例治疗体会

    心肌炎是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常为各种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其中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高.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所引起的心肌急或慢性炎症.一般是在病毒感染(如感冒、咽痛、腹泻等)后的1~3周内发生.导致心肌炎的病毒有多种,主要经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少数肝炎患者可发生心肌炎.病毒可直接损伤心肌,也可通过免疫机制导致心肌炎症.

    作者:宋素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32例治疗体会

    高血压急症是严重的、需要紧急控制的高血压并发症,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及时进行合理的治疗,对高血压急症患者至关重要.笔者现对32例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倪焕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胆囊切除术损伤胆管20例临床分析

    胆囊切除术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而医源性胆管损伤是胆囊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虽不常见,但时有发生,处理较为棘手.国内外文献报道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0.1%~0.5%.现将我科观察的20例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加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加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强化期每天加用注射用加替沙星0.4g.2组疗程均为8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茂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与整改措施

    笔者现对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加深对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认识,并提出相关整改措施.1 现状分析

    作者:丁小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早进食的探讨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早进食对乳汁分泌及肠蠕动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24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A、B组各120例.A组产妇于剖宫产术后6h即进食;B组产妇于排气后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结果 A组6~12h内有乳汁分泌及肠蠕动恢复者明显多于B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励产妇早进食,可增强其食欲,促进乳汁分泌及肠蠕动顺利恢复,以进一步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彭春杰;王殿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在手术室的应用

    随着临床医学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灭菌技术已不能满足某些不耐高温的精密医疗器械等的特殊需要,而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是继戊二醛、环氧乙烷等灭菌技术之后的新的低温灭菌技术,已受到广泛关注.我院自2010年9月将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用于手术室灭菌,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秀霞;刘正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嗜铬细胞瘤切除术15例麻醉管理体会

    嗜铬细胞瘤是由嗜铬组织发生的较少见的肿瘤,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10%发生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包括腹膜后和后纵隔等部位.虽然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为良性,但因其合成和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或)肾上腺素,导致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及其他并发症,如心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1].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麻醉处理比较困难,急剧的循环功能紊乱是麻醉与手术危险的根本原因.本院2000年以来实施嗜铬细胞瘤手术15例,现将其麻醉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赵海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重度哮喘100例护理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多见于老年人,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寒冷、感染、理化等因素作用容易引起急性发作,特别是并发哮喘持续状态,病死率极高.本院内科自2005年以来共收治慢阻肺合并重度哮喘患者100例,抢救成功率为70%,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赵瑞芹;张玲;王会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药浸浴治疗大面积烧伤46例临床分析

    2005-2010年我院采用中药浸浴治疗大面积烧伤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大面积烧伤[烧伤面积>30%体表总面积(TBSA)]患者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2~55岁.烧伤面积30%~92% TBSA.烧伤原因:火焰烧伤19例,热液烫伤11例,化学烧伤7例,电烧伤9例.治疗时机: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达到浸浴时的临床指标:选择2~4d浸浴治疗1次,直至创面愈合或手术植皮.本组患者平均住院44d,较传统换药治疗创面提前7~12d愈合.

    作者:秦凤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