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天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等因素,使得急症与意外事故的发生呈增长趋势,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则可能使一些生命丧失抢救的机会,作为一名院外急救护士,工作中遇到的危重患者多,应急突发事件多,护士的角色呈多元化,护士不仅是护理计划者、管理者、教育者、还是确保患者及时就诊的协调者,要完成这些角色功能护士不仅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还要具备评判思维和求异思维等各种思维能力.
作者:徐立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联合蚣蝎五倍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骶管注射联合蚣蝎五倍膏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骶管注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76.4%,观察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注射联合蚣蝎五倍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治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军领;苌永利;高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失眠又称睡眠障碍、不寐,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以不易人睡,或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度人睡,甚至彻夜不寐为主症,并伴有头痛、头晕、心悸、怔忡、健忘、梦遗、食欲减退和精神疲惫等,现代医学归属于神经衰弱范畴.
作者:张海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重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与低精蛋白胰岛素(诺和灵30R)联合格列美脉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长秀霖组和诺和灵30R组,每组30例.长秀霖组每天晚上18:00点注射长秀霖,诺和灵30R组每天早、晚餐前2次皮下注射诺和灵30R,2组每天早餐前30mim均口服格列美脉3mg.观察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平均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C肽水平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后FPG、2hPG、HbAlC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长秀霖组治疗后C肽升高(P<0.05),且于高于诺和灵30R组C肽水平(P<0.05).长秀霖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6.7%低于诺和灵30R组的23.3%(P<0.05).结论:该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大致相同,但长秀霖联合格列美服治疗2型糖尿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并有可能改善β细胞功能,故更具有选择优势.
作者:赵艳艳;冯玉欣;孙香;刘慧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是普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往均采用开腹胆囊摘除术,但该手术方式损伤大、恢复慢.近年来新开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无痛苦、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李新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维生素E和维生素C防治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放置吉妮IUD的育龄妇女4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于放器后及前6个月的月经期间连续口服维生素E和维生素C,对照组不服用任何止血药.放置IVD后1、3、6、12个月随访观察2组子宫异常出血情况.结果:放置IVD 1、3、6、12个月后,观察组子宫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E和维生素C联合应用防治置器后子宫异常出血效果良好,长期服用无任何不良反应,而且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胜联;张联芬;刘会英;翟亚勃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占全部脑卒中的30%左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特别是重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为高龄,常合并多脏器损害,其临床表现极为险恶,内科治疗并发症多,存活率低.
作者:吉文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我院2006年1月-2009年7月联合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及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痛患者30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玉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结合小儿头颅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与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探讨外部性脑积水颅脑B型超声的诊断标准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外部性脑积水患儿48例,使用B型超声分别从冠状面、矢状面动态观察外部性脑积水的变化并测量额顶部蛛网膜下腔深度和半球间裂的宽度,每隔3个月复查1次.结果:双侧额部或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增宽48例(100.0%),平均为4.71 mm.前纵裂增宽者41例(85.4%),平均为5.52mm.结论:外部性脑积水作为交通性脑积水的特殊类型,可存在于正常生长发育小儿中,大多数预后良好,无后遗症.但对于继发性外部性脑积水,应该采取积极地治疗措施.蛛网膜下腔宽度>(4.17±1.07)mm、半球间裂宽度>(4.91±0.85)mm可诊断为外部性脑积水.
作者:涂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剖宫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6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同期分娩的无合并症的剖宫产孕妇36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产褥病率及恶露持续时间.结果:2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产褥病率及恶露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直径3-8cm)剔除术是可行的,但应严格掌握肌瘤剔除的适应证.
作者:李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近年的研究证实,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存在血管壁炎性反应,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脂联素具有抗炎及抗动脉硬化作用[1,2].
作者:闫胜敏;李拥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哌非合剂辅助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腹部手术60例,随机分为哌非合剂静脉注射组(I组)、哌非合剂肌内注射组(Ⅱ组)和氟哌啶组(Ⅲ组),每组20例.于手术开始前5min,I组静脉注射哌替啶1mg/kg、异丙嗪0.5mg/kg,Ⅱ组肌内注射同等剂量哌替啶及异丙嗪,Ⅲ组静脉注射氟哌啶0.1mg/kg.观察3组用药前、用药后5min、15min、30min每分钟通气量(MV)、呼吸频率(R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I组给药后MV、PE、CO2水平明显改变(P<0.05或P<0.01),30min恢复至用药前水平;Ⅱ、Ⅲ组变化不明显(P<0.05).I、Ⅱ组给药后SBP、DBP、HR变化不明显(P<0.05);Ⅲ组给药SBP、DBP、HR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30min恢复正常.3组用药前后RF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哌非合剂可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硬膜外麻醉时的辅助用药之一,但应严格控制其使用剂量,并加强对呼吸的管理,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作者:贾凤斌;苏秀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增多,颅脑损伤发病率逐年增高[1].颅脑损伤经早期救治病情稳定后有神经功能障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逐渐恢复甚至功能将永久性丧失,患者病程迁延,长时间住院治疗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心理上、生理上、经济上的负担.
作者:贺宇宏;钱文茹;王敏;张琳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随着卫生改革不断深人,医院护理管理队伍每年都在调整,护士长大多数是从业务骨干中提拔起来的,但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和学习机会很少,护理管理培训主要是在院内,或者是采取传、帮、带的形式,缺乏系统规范的培训.
作者:赵晋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蓖麻油炒鸡蛋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作用.方法:将400例未临产的孕妇分为蓖麻油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蓖麻油组给予蓖麻油炒鸡蛋口服,未引起规律宫缩者,24h后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2.5mU/min,根据宫缩调整滴速,一般每隔30min调整1次,直至出现有效宫缩.对照组入院当日即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方法同蓖麻油组.结果:蓖麻油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蓖麻油炒鸡蛋加缩宫素引产成功率高、引产时间短、产后出血少、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呼双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是一种复杂外科问题应急分期手术理念.早于1983年由美国医师Stone提出,日本学者也有相关报道[1].其强调以简便可行、有效而损伤较小的应急救命手术处理致命性创伤;进一步复苏和计划分期手术处理非致命性创伤处理模式.
作者:孙守权;刘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呋喃西林散中呋喃西林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条件: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冰醋酸(30:70:0.15:0.3);流速1.Oml/min;检测波长375nm.结果:呋喃西林的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溶液在12h内稳定,平均回收率为98.9%,RSD=0.48%(n=9).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样品重现性好、专属性强、精确度高的特点.
作者:申颖;申和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第1周0.6g/d,第2周0.4g/d,第3周后为0.2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每天1次,晚上服用.比较2组治疗2个月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8.5%高于对照组的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琼艳;蒋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对该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且资料完整的2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道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春冬季高发于夏秋季.诱因主要是劳累与情绪、药物.结论:通过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胡正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消化道炎症性疾病,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近年有增加的趋势,其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与肠结核的鉴别诊断比较困难,尤其是与增生性肠结核的鉴别非常困难,因而误诊率高.
作者:孙敬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