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恩代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占全部脑卒中的30%左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特别是重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为高龄,常合并多脏器损害,其临床表现极为险恶,内科治疗并发症多,存活率低.
作者:吉文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增多,颅脑损伤发病率逐年增高[1].颅脑损伤经早期救治病情稳定后有神经功能障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逐渐恢复甚至功能将永久性丧失,患者病程迁延,长时间住院治疗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心理上、生理上、经济上的负担.
作者:贺宇宏;钱文茹;王敏;张琳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胺辅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在一般保肝治疗(护肝片口服、复合维生素静脉滴注等)基础上给予甘草酸二胺治疗;对照组37例在一般保肝治疗基础上(同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改善情况和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2、4、6、8周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治疗2、4、6、8周后TBIL和ALT水平亦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2组治疗结束时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酸二胺能较好地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
作者:刘本付;郑贤妹;唐明新;豆练兵;王俊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2008年5月-2010年7月我科对395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取得满意效果,但一部分患者发生静脉炎,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共395例,其中穿刺上肢静脉205例,下肢静脉190例.
作者:王殿玲;彭春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输尿管镜下取石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腔内泌尿外科领域中重大的发展和突破.其具有微创、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发展至今已成为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应用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365例,其中3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本文对其并发症及防治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丁玉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短期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辛伐他汀治疗A组27例和辛伐他汀治疗B组26例及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般治疗,不予任何降脂药物;辛伐他汀治疗A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每天20mg;辛伐他汀治疗B组加用辛伐他汀,每天40mg.治疗1周后比较3组CRP及TNFa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及治疗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CRP、TNFα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后与血清CRP、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组治疗后CRP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短期干预可阻滞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炎性反应.
作者:刘恩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结合小儿头颅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与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探讨外部性脑积水颅脑B型超声的诊断标准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外部性脑积水患儿48例,使用B型超声分别从冠状面、矢状面动态观察外部性脑积水的变化并测量额顶部蛛网膜下腔深度和半球间裂的宽度,每隔3个月复查1次.结果:双侧额部或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增宽48例(100.0%),平均为4.71 mm.前纵裂增宽者41例(85.4%),平均为5.52mm.结论:外部性脑积水作为交通性脑积水的特殊类型,可存在于正常生长发育小儿中,大多数预后良好,无后遗症.但对于继发性外部性脑积水,应该采取积极地治疗措施.蛛网膜下腔宽度>(4.17±1.07)mm、半球间裂宽度>(4.91±0.85)mm可诊断为外部性脑积水.
作者:涂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女,35岁.主因停经80d,突然下腹部剧烈疼痛4h伴少量阴道出血,于2009年1月9日急诊人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8年10月19日,停经约40d出现恶心、偏食、乏力等早孕反应.于2009年1月4日在我院行妇科B型超声检查提示:双侧附件无异常,宫内孕可疑,嘱患者1周后复查.
作者:王志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尺骨鹰嘴骨折是肘关节常见损伤之一[1],成人多见,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大多数病例骨折线涉及半月状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由于肘关节伸屈肌的作用,骨折很容易发生分离移位.切开复位内固定已被普遍认为是治疗尺骨鹰嘴移位骨折的可行方法.
作者:邱庆军;温子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而输液反应也是临床输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加强了对输液反应的观察,现将输液反应的发生和预防报道如下.1发热反应的发生和预防1.1因素分析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因输人致热物质所致.
作者:赵小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血液透析伴肾性贫血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EPO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蔗糖铁联合EPO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及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8%高于对照组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Hb、RBC、HCT、SF及TSA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时,首选蔗糖铁联合EPO治疗,可有效为善贫血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英华;林永明;梅劲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纳络酮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等治疗.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纳洛酮2mg加人生理盐水300m1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40例给予洛贝林9mg和尼可刹米1.125g加人生理盐水3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均7d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后PaO2、PaC02、pH水平均得到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aO2、PaCO2、PH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茜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氨溴索联合蛤蚧定喘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治疗方案.方法:将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9例采用氨溴索联合蛤蚧定喘胶囊治疗,B组49例采用蛤蚧定喘胶囊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日间/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结论: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时,应选择氨溴索联合蛤蚧定喘胶囊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林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20例DPN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以甲钴胺500ug静脉注射,同时予以血塞通400mg加人生理盐水250m1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只给予血塞通400mg加人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15d.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血塞通治疗DPN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
作者:周逸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于术前30min给予二联抗生素单次预防性静脉滴注,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于手术后对产妇给予二联抗生素静脉滴注3-7d.分析比较2组术后治愈率、高体温、退热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及腹部切口感染情况.结果:2组术后治愈率均为100%.试验组术后退热时间为(39±8)h快于对照组的(63±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术后住院天数为(4.31±1.56)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32±3.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少于对照组的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安全、有效的较好方法.
作者:邱芝青;叶蔚;谢丽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临床上妇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大多由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导致炎症迁延所致.当机体免疫力较差时可有急性发作,往往病程迁延、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还由于各种宫腔操作增多以及不卫生的性生活等影响,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作者:李晓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对该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且资料完整的2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道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春冬季高发于夏秋季.诱因主要是劳累与情绪、药物.结论:通过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胡正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消化道炎症性疾病,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近年有增加的趋势,其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与肠结核的鉴别诊断比较困难,尤其是与增生性肠结核的鉴别非常困难,因而误诊率高.
作者:孙敬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国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饮食摄入增加.加上人们社交活动的增多,造成无节制的饮食、饮酒、吸烟,势必损害心血管的健康.另外很多人以车代步,造成身体蛋白、脂肪代谢减慢,增加了身体负荷,机体的垃圾堆积,血液浓度增加,血液循环减慢,脂肪、胆固醇沉积血管壁,血管变窄硬化,在心脏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邵丽红;谈伟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护理安全管理不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而且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分析现存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小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