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霞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合用尿激酶和复方丹参滴丸.观察2组临床、心电图及中医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1%高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4.5%高于对照组的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总有效率为87.1%高于对照组的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连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妇科癌症是严重影响妇女生命的疾病之一,一旦确诊,其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同时由于其角色的改变、社交能力的下降、躯体功能的改变、生活质量的下降等均能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机体抵抗力[1].笔者对妇科癌症患者100例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分析,找出其主要的心理问题,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静;鲁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我县中学生营养素摄人情况.方法 记录入选学生人数及其食物量,计算出每人每天营养素摄人量,并与国家膳食营养素推荐量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我县中学生每人每天摄人的营养素量超过推荐值的有:蛋白质、脂肪、铁、硫胺素、尼克酸、热量.其中以脂肪突出,是推荐量的1.92倍.其次为热量,是平均推荐量的1.38倍.学生每人每天营养素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的有:钙、视黄醇当量、核黄素、抗坏血酸,分别为平均推荐量的19.91%、39.97%、41.29%、40.52%.结论 我县中学生膳食应适当减少能量摄入,添加富含维生素及钙的食物.
作者:韩永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患者,女,54岁,于2010年9月16日因发热、咽痛、咳嗽来我院就诊,诊断:呼吸道感染.给予生理盐水250m1+头孢曲松钠3g(石家庄中诺药业生产,批号为100702337)静脉注射(皮试阴性),滴注约30ml时,患者自觉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继之出现全身瘙痒、高出皮面似针尖大小的红色皮疹、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牙关紧闭、面色苍白、意识不清、四肢湿冷.
作者:侯焕芳;李存秀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推拿、牵引、运动疗法等非手术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观察2组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48h内起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第8周末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程度均轻微,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或消失,治疗第1、4、8周末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与脑电图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服用方便,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蒙云;俸小平;唐志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肾穿刺活检术即选定穿刺点用肾穿刺针经背部皮肤,刺人肾下极,取出少量肾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是肾脏病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探讨临床分型与病理分型的关系以及肾脏病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适用于各种原发、继发及遗传肾实质疾病(尤其对弥漫性病变)[1].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312例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术,通过系统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赵淑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门诊药房直接接触患者,药品调剂应准确无误,但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常导致各种差错.在强调药师的责任心和能力的同时不可忽视高强度工作下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
作者:戴继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A125检测在肾病综合征(N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10例患者中将有腹水的患者60例作为A组,无腹水的患者50例作为B组,选择健康者55例作为C组,观察3组CA125阳性率和平均浓度值.结果 A组CA125阳性率和浓度均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CA125阳性率和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A组进行6个月的随访,其中病情恶化2例,其余58例行正规治疗.结论 NS患者血清CA125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与是否有腹水关系密切.
作者:任国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病理组织制片及染色的过程中,切片质量对病理诊断有很大的影响.制出理想切片,既有助于病理的正确诊断,也可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理想的标本.笔者以多年来从事病理专业技术工作的经验,分析总结组织制片处理失误的形态表现,并探讨其原因,提供解决办法.
作者:武智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祖国医学称之为石淋,我院自2009年以来采用自拟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2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文智;刘金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化管理前、后回顾性总结与分析及问卷调查,分析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化管理的效果.结果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化管理后治疗包和消毒包、手术器械包、各种管道类物品、外来医疗器械、外院消毒包、总收入均多于管理前,且满意度高于管理前.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化管理,可以保证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有效保障医疗护理工作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而且可以使医院人力、设备等达到资源共享,从而减少投入,减少资源的浪费.
作者:蒋凤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合理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方式,并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术后平均生存时间.结果 治愈2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穿孔修补处再穿孔和感染性休克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胃癌根治术和姑息切除术的平均生存时间均长于穿孔修补术(P<0.05);胃癌根治术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姑息切除术(P<0.05).结论 合理的术式选择和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对降低胃癌穿孔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忠南;龚文锋;叶开华;蒙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集的已上报的ADR报告11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科上报例数多为55例占48.67%,其次为内科,口腔科少.男58例占51.33%,女55例占48.67%.患者年龄为0~99岁,各个年龄段均有ADR发生.其中以0~18岁的患者为主占26.55%.共涉及药品7类,其中以抗感染药物为主占67.2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3.19%.ADR所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结论 要加强ADR监测,强化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莫逢伟;付远清;骆远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妇科疾病,据报道,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症状是痛经、月经量增多,生育年龄女性较多,对妇女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月收治子宫腺肌病患者128例,笔者对临床表现和采取的诊断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克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OTC药物是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不需医师处方,消费者据药品说明书可自行判断和使用的安全有效的药品但应保证在药品质量,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如果不合理使用不仅浪费医药资源,更重要的是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因此,我们针对零售药店OTC管理的现状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孟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将脉冲发生器埋置入体内进行永久心脏起搏的技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我科于2003-2010年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10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雪彦;王淑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医院药房管理应严格把关、科学安排、实效管理,注重软、硬件建设,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使用.中药房管理在一般医院药房管理规范的基础之上,还需要针对中医药学自身的特点,加人一些符合实际的要求和规范,才能将医院中药房切实地管理好,真正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孙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门急诊处方1800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处方使用抗菌药物606张占33.7%,不合理处方57张占9.4%.所使用抗菌药物有10个种类,共36种,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为头抱克肟、头孢泊肟酯、头孢呋辛.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情况,药师应定期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覃逢超;陈楚雄;林茵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导致晕厥的病因很多,机制复杂.患者发病急,意识丧失时间短暂,到就诊时意识往往已恢复,临床医师难于观察到晕厥发作的全过程,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部分晕厥患者具有高度猝死危险,不同原因所致的晕厥预后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寻找病因对晕厥的治疗和预后的评估都十分重要.笔者对375例晕厥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焕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患者,28岁,G2P1.主因人工流产术后持续阴道出血2+月,于2010年11月30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周期正常,末次月经2010年7月23日,量、色同以往月经.停经33d,阴道少量出血,在当地医院查尿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阳性,B型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宫腔中段囊性结构.
作者:李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