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郑晓辉;汤炜;田卫东;李声伟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口腔颌面外伤中应用的适应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总结72例气管切开术患者的适应证、选择时机,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结果:72例患者中未发生窒息死亡病例,9例出现并发症(9/72),主要为创口出血(2例),颈部气肿(3例),创口感染(2例)及肺部、支气管感染(1例),喉狭窄(1例).结论: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术选择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万光勇;侯云;刘太生;赵峰;张明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物百安(活血化瘀抗肿瘤药)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形态观察法、MTT法及活细胞计数法观察百安对Tca8113细胞的作用,同时以常用化疗药物顺铂为对照.结果:1:50稀释的百安对Tca8113细胞的抑制率1d为50%,且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百安联合顺铂对Tca8113细胞的协同作用不明显.结论:中药提取物百安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有直接杀伤作用,且有时间依赖性,在人舌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方面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秀丽;周晓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唾液是一种复合的外分泌液,由三对大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小涎腺的分泌物所组成,在口腔内恒定地浸泡并覆盖于软、硬组织表面.唾液中含有多种成分,发挥多种生理功能.唾液分泌分静态分泌和刺激分泌,静态分泌是指无刺激状态下涎腺的基础分泌,其中分布在唇、颊、腭、舌等部位的粘膜下小唾液腺分泌是主要来源,也是形成唾液薄膜重要部分.刺激分泌又叫动态分泌,指在味觉或咀嚼等刺激下涎腺的分泌,主要由三对大涎腺的分泌组成,主要反映涎腺的储备功能,对进食的吞咽等起重要作用[1-3].
作者:王松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对A系小鼠胚腭突间充质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DEX(10ng/ml)加入培养的A系小鼠胚腭突间充质细胞,并在培养第1、3、5天时收集细胞,提取RNA,应用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腭突间充质细胞EGF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EX可显著促进腭突间充质细胞EGFmRNA的表达,并在加入DEX培养第3天时,这种促进EGFmRNA表达的作用强.结论:DEX显著促进腭突间充质细胞EGF基因的表达,可能干扰腭突间充质细胞EGF基因的表达而影响了腭发育.
作者:孙晋虎;石冰;王大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舌下腺囊肿血栓形成与囊肿病程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口腔医院1986年1月~2003年2月间收治的229例舌下腺囊肿.对切片行HE、免疫组织化学SP法CD34、CK染色,采用腺样囊性癌组织作CD34和CK染色对照.结果:229例舌下腺囊肿的血栓形成率为58.52%.有导管扩张的病例血栓形成率(64.33%),明显高于未见导管扩张的标本(9.72%)(P<0.005);囊肿直径大于3cm的血栓形成率(72.22%)高于直径小于的3cm血栓形成率(46.28%)(P<0.005);口内型血栓形成率(49.37%)低于下陷型(77.19%)和混合型(85.71%)(P<0.01);病程大于3月者血栓形成率(69.77%)高于病程不足3月的血栓形成率(51.75%)(P<0.01);术后复发病例(51.85%)与初诊病例(6.85%)血栓形成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舌下腺囊肿血栓形成与囊肿大小、类型、导管扩张及病程有一定关系,与囊肿复发没有关系.
作者:贾玉林;张文峰;陈新明;赵怡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唇裂修复术的可行性.方法:48例先天性新生儿唇裂患儿为治疗组,60例6个月以上婴幼儿唇裂患儿为对照组,行先天性唇裂修复术.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儿均无麻醉意外,手术顺利,2~11a随访上唇部疤痕明显小于对照组,上唇外型与婴幼儿时手术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生儿唇裂修复术安全可行.
作者:王新铭;王尧森;陈德厚;毛玉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舍格伦综合征的临床及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正确诊断和治疗舍格伦综合征,尽早明确有无恶性变.方法:对142例口腔颌面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中21例发生在腮腺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及3例从舍格伦综合征演变成淋巴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1例腮腺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局部表现主要为肿块、反复肿胀,与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的一般特征和腮腺表现有相关性,其中3例腮腺淋巴瘤患者有明确的舍格伦综合征病史.结论:舍格伦综合征与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表现有相关性,部分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可演变为淋巴瘤,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改变可早期判断舍格伦综合征有无恶性变.
作者:俞创奇;张志愿;杨驰;郑凌艳;胡北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颌面骨骨折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类型、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82例颌面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20例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感染6例,错(牙合)5例,神经损伤4例,钛板外露2例,骨坏死1例,牙损伤2例.结论:掌握小型钛板应用手术适应证;术前、术后适时铺以颌间结扎固定;重视操作技术是防治并发症重要措施.
作者:桂平;张兵;黄宇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面部开放性软组织创伤的临床效果,探讨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对1999~2002年共收治颌面创伤患者70例,采用MEBO法治疗40例,按常规外科疗法治疗30例.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MEBO治疗法无明显疤痕增生,平均愈合期5.8d;常规外科疗法有7例产生疤痕,平均愈合期7.5d.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面部开放性软组织创伤优于常规外科疗法.
作者:王新俊;王宝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颗突骨折应用可吸收小夹板内固定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12侧髁突骨折的患者行手术切开解剖式复位,应用可吸收小夹板进行内固定,术后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张口度及(牙合)关系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X线检查髁突复位良好,无断端移位、骨不愈或缓迟愈合表现,术后(牙合)关系恢复良好,下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可吸收小夹板治疗髁突骨折,手术可达解剖式复位,固位效果可靠,能自体降解固定材料,无骨折不愈和缓迟愈合表现,其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是髁突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作者:邹弘驹;刘泉;段瑞;陈丽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不同手术方法对上气道影响的初步定量分析,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选择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评估提供有关依据.方法:对10例经手术治疗的OSAS患者做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手术前后上气道结构的变化.结果: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术后腭后气道小矢径平均增加(2 0±0 58)mm,软腭切除长度与腭后气道小矢径增加程度无相关性;颏前徙术后舌后气道小矢径平均增加(4.1±2.2)mm,颏点前移与舌后气道小矢径增加值呈显著正相关;舌骨悬吊术后下咽气道矢径平均增加(2 93±1.2)mm,舌骨前移值与下咽气道矢径增加值呈正相关.结论:UPPP术式对扩大腭后气道矢径有意义;颏前徙术及舌骨悬吊术可以扩大舌后气道及下咽气道.骨组织的前移与咽前壁软组织的前移呈正相关.
作者:温伟生;胡敏;王照五;石校伟;张晓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神经侵袭(neural invasion,NI),或神经周围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即神经束膜内出现癌细胞浸润,是某些恶性肿瘤的一种扩散生长方式.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有沿神经侵袭的特性.近年来人们发现,这一特性是影响该肿瘤患者复发和生存的重要预后因素[1,2],甚至有学者认为肿瘤的神经侵袭是除肿瘤局部浸润、血路播散、淋巴道转移、体腔种植四种途径之外的第五种扩散转移方式.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的发生机制与其他四种肿瘤播散方式一样,它的发生发展是内在依据、外部条件和促进因素彼此作用的复杂的综合过程.
作者:郭峰;吕春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重建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以64例下颌骨缺损重建患者为研究对象,修复方法包括游离植骨,血管化游离植骨和重建钛板修复,分析其并发症种类和原因.结果:手术成功率90.6%,25位患者发生并发症(39.1%),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良性肿瘤、囊肿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恶性肿瘤.结论:多数并发症是可以治愈的,防止感染、消除死腔、妥善固定是提高下颌骨缺损重建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许亦权;胡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颜面部良性肿块切除的新术式,以避免对颜面部美观的影响.方法:对18例良性肿块患者采用口内或发际内切口入路切除的疗效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术后组织反应小,无不良并发症.结论:在临床上采用口内或发际内切口入路用于部分良性肿块切除是可行的,避免了颜面部切口,利于美观,不会对面神经及其他重要结构造成伤害.
作者:尹明平;费伟;李铮;沈志浩;梁清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癌症的进展涉及无休止的基因突变,并通过进化选择成为具侵袭性的肿瘤表型.
作者:桑至剑;朱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创伤并发呼吸道梗阻的急救.方法:对1988~2002年收治的5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并发呼吸道梗阻的患者,抢救治疗总结分析.结果:50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结论:口腔颌面部创伤并发呼吸道梗阻应分为吸入性梗阻、肿胀性梗阻、组织移位性梗阻,根据不同梗阻分别处理、及时救治,必要时应紧急气管切开或预防性气管切开,才能提高呼吸道梗阻急救成功率.
作者:鲁伟;毛永惠;汤文山;黄金莲;白园;李双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羟基磷灰石-煅石膏复合材料植入增高牙槽嵴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采用羟基磷灰石-煅石膏复合材料植入增高37例萎缩牙槽嵴患者,术后随访3月,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37例患者牙槽嵴均恢复良好,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羟基磷灰石-煅石膏复合材料植入增高牙槽嵴简便、易行,操作简单,手术效果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磊;郑晓辉;汤炜;田卫东;李声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