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棋
目的 探讨药源性急性肾衰竭的原因及引起急性肾衰竭的药物种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2例药源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药源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原发病、合并症、使用药物、给药途径.结果 药源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原发病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占41.2%,其次为发热,占13.8%;无合并疾病者占45.6%,合并高血压者占22.9%;导致药源性急性肾衰竭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甘露醇及化疗类药物等.结论 抗生素类、甘露醇及化疗类药物是我院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主要常见药物,应及时予以诊断治疗,并停用可疑药物.
作者:任玉芳;马玉斌;闫伟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处方是指导药剂人员调配药物的书面文件,其作用是向医务工作者、患者介绍药品的重要信息,具有技术和法律责任.但是有部分临床医生却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开中药处方书写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在开具中药饮片处方时,较普遍存在出现配伍禁忌、用药名称不严谨、计量过大、药品用法交待不清、处方不完整等问题.
作者:杜才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进而抑制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合成,在起到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肾损害、肝损害、心血管事件等.现对其不良反应的类型、危险因素和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傅得兴;封宇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应用.方法 对本院2010年6月5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门急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0张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406例,使用率为78.1%,多为单一用药与静脉注射给药.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头孢菌素居首位,其次为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类.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稍多.结论 我院医师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与再教育,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梁英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用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方法 选择由影像学检查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并排除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等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在生活方式及行为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二甲双胍口服的治疗组69例和在生活方式及行为干预的基础上仅给予辛伐他汀口服的对照组63例.治疗结束后分析2组总有效率、并分析2组在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及肝功能等的变化,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5%(64/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48/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生活方式及行为干预的基础上联用辛伐他汀和二甲双胍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利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我院2010年度普外科围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普外科2010年度手术250份出院病历,对手术切口类型,选用抗菌药物的种类、联用情况、用药时间等内容做统计分析,并做出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围术期预防性用药使用率达100%.共涉及抗菌药物19种,使用前6位依次为头孢西丁、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替硝唑、奥硝唑、头孢孟多、哌拉西林.结论 需要加强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伟忠;周晓光;黄春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1 病例简介患者1,女,35岁,咀嚼硬物所致,双耳前压痛,张口尤感疼痛加重,口腔科诊断为双侧颞颌关节功能紊乱,于2009年8月12日来我科就诊.检查双耳压痛明显有弹响,张口运动障碍,给予红外偏振光治疗,治疗方法:把红外偏振光治疗头紧贴患部关节部位,选择好输出功率,治疗模式,时间定为10min,然后开启启动开关即可,如为双侧,一侧治疗完毕再治疗另一侧.治疗6次后,患者感耳前疼痛消失,张口自如,仅余左侧张口时有轻微弹响,经10次治疗后就完全消失.
作者:高长喜;史险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代文治疗服用洛汀新无效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28例曾服用洛汀新现已无效的患者,改服代文,测定服药前及服药后4周时血压值.结果 血压由服药前(154.3±3.1/101.6±2.1)mmHg下降到(129.4±4.1/88.3±2.7)mmHg,两组血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代文用于治疗洛汀新无效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有效.
作者:刘加新;徐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药药理学是随着中药的悠久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学科,其研究方法要以中医理论体系作为出发点,来研究中药的特性,这种研究理论就是传统的中药药理研究.
作者:周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异丙酚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患者98例,由专职麻醉医师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1.0~1.5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即行胃肠镜检查,检查过程中酌情追加异丙酚用量.全程监测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如躁动、呛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待患者清醒后询问遗忘程度及复诊率.结果 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胃肠镜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仅少数出现呼吸抑制、SpO2下降、心律失常等,经处理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在6min内苏醒且对胃肠镜检查过程无记忆,自觉欣快舒适,乐于再次接受异丙酚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占99.5%.结论 应用异丙酚静脉全麻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兴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在轻、中度新生儿黄疸中的疗效,探讨其作用原理.方法 选择在出生后1周内出现的轻、中度新生儿黄疸患儿1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88例.对照组单用茵栀黄口服治疗,治疗组应用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55%,高于对照组的79.54%.治愈时间治疗组(4±2)d,对照组(5±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治疗轻、中度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且方法简便、经济实用,患儿家长易于接受.
作者:周莹;刘燕;李丽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76例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76例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均顺利手术,其中行I期切除吻合术占96.1%,行肠造瘘ll期吻合术占3.9%.没有手术死亡的病例,术后切口感染4例,吻合口漏2例,腹腔感染1例.结论 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从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电子阴道镜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妇产科2006-2010年166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行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1)电子阴道镜在诊断宫颈疾病中敏感度为80.1%,特异度为87.3%,假阴性率为3.8%,阳性预测值为83.1%.(2)阴道镜图像与组织学结果相比:醋酸白上皮符合率为66.7%,二联征符合率为72.2%,三联征符合率100%,可疑宫颈癌符合率100%.(3)宫颈疾病以30~39岁发病者所占比例大(46.7%).结论 电子阴道镜检查技术诊断宫颈疾病结果准确可靠,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对CIN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作者:谭炳云;闫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前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全国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施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医患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作者:韩建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临床药师深入肾内科查房的工作经验和药学评价.方法 结合临床药师深入肾内科提供药学服务的情况,总结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结果 临床药师针对临床各方面需要发挥药学专长,在肾内科开展药学服务取得初步成效.结论 临床药师只有利用自己的药学专长,从基础到专业扎扎实实在临床做下去,才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药学服务.
作者:刘杰彦;何远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胆道残留结石手术的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室护士认真做好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手术器械的准备加强术中的配合.结果 手术成功,术后止血、抗感染治疗7d,效果满意,顺利出院.结论 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胆道残留结石术前准备要充分、术中配合要求高,巡回护士要相对固定.
作者:刘晓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模式.方法 对开展的合理用药工作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对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的新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结果 通过工作实践,建立了一些新的有效的合理用药工作模式.结论 合理用药工作模式的探索,是多渠道、多形式来开展合理用药工作的有益尝试,对强化医护人员合理用药意识,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者:徐丽婷;孙爱军;王娟;贾正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帮助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54例患者被初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根据心脏彩超、心肌Te99mSPECT、心电图、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进行确诊.结果 本组患者心脏彩超诊断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84.4%.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极易误诊,主要应与缺血性心肌病和心肌致密化不全仔细鉴别.
作者:邹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常用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 记录2004-2006年,192例泌尿外科门诊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口服药物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所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共34人:(1)α-受体阻滞剂30人:其中盐酸特拉唑嗪24人,甲磺酸沙唑嗪控释6人;(2)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4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时间:≤3 d的有24人,其中α-受体阻滞剂22人,5α-还原酶抑制剂2人.结论 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药物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特拉唑嗪等)和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中,α-受体阻滞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首剂效应发生率较高,其中又以盐酸特拉唑嗪发生率高.5α-还原酶抑制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老年人对降压药的耐受性差,压力感受器反应障碍,故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医生在给老年人用盐酸特拉唑嗪时,应从1 mg用起,嘱睡前服用,并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作者:陈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30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0例患者,平均切口长度4.7cm;平均手术时间为52.8min;平均术中失血量59.4 ml;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8d.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手术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开洪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