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杨巍;蔡彦;梅育嘉;周燕

关键词:心肌梗死, 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摘要: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贫血.近来研究表明其具有多种非促造血方面的细胞保护作用,包括抗细胞凋亡、促血管生成等,在心肌梗死中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这些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心肌梗死的治疗学基础.为临床心肌梗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至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方法 对25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性别、饮酒、吸烟、有冠心病、脑卒中病逝以及高血脂病等因素与TIA进展至脑梗死无相关性(P>0.05);而高血压、高龄、脑动脉狭窄、糖尿病与TIA进展至脑梗死密切相关(P<0.05);TIA发作的而持续时间>30min、发作的次数超过3次以及首次发作时间距离治疗时间超过24h的患者,脑梗死发病率显著增高.结论 TIA进展至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和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杜方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方法与体会.结果 本组65例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全部痊愈出院,手术后没有胆漏和出血、高碳酸血症、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出现的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症状的3例患者及出现轻度胸部皮下气肿的2例患者经过给予相应处理后症状均缓解.结论 精心的护理及良好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袁丰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克拉霉素缓释片致喉咙沙哑一例

    病例简介患者,男,15岁,因鼻腔出血,经止血处理后,给予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01202)0.5g.患者用药2d,出现喉咙沙哑,停药1d后,此症状消失.再次给予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0.5g,喉咙沙哑症状再次出现.

    作者:王光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养正胶囊中莪术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的优化

    目的 优选佳莪术油的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的工艺.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β-环糊精包合物用研磨法制备.结果 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成30目,加8倍量水煎煮4h.以包合物的收率为评价指标,优选出佳包合工艺为:A3B2C3,该工艺的重现性好,平均包合率为62.9%.结论 增加莪术油的稳定性,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作者:姚道鲁;高俊卿;王丽环;周莹君;田晓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80例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某二甲医院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09年7-12月180例剖宫产产妇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0例剖宫产患者围术期100%应用了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的是头孢唑啉钠(75.6%),日剂量高达6g;初次用药时机,15.6%的产妇在术前大于2h给予,23.9%的产妇在术后4h内给予.用药疗程平均为(6.32±1.49)d.结论 该院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用药剂量过大、给药时机不当、使用时间过长等,应进一步加强剖宫产围术期预防用药干预管理.

    作者:王永;李育;卞慧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胆道残留结石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胆道残留结石手术的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室护士认真做好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手术器械的准备加强术中的配合.结果 手术成功,术后止血、抗感染治疗7d,效果满意,顺利出院.结论 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胆道残留结石术前准备要充分、术中配合要求高,巡回护士要相对固定.

    作者:刘晓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观察76例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76例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均顺利手术,其中行I期切除吻合术占96.1%,行肠造瘘ll期吻合术占3.9%.没有手术死亡的病例,术后切口感染4例,吻合口漏2例,腹腔感染1例.结论 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从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血浆二胺氧化酶活性及D-乳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及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脓毒症模型组(SEP组)和UTI治疗组(UTI组),每组再分为0h,12h,24h,48h和72h 5个时间点.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三组均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ml/kg腹腔注射,每12h重复一次,其中UTI组0.9%氯化钠溶液中加UTI 10×104U/kg.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血浆D-乳酸浓度.结果 SEP组和UTI组的血浆DAO活性均显著高于SH组,但UTI组较SEP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血浆DAO活性变化趋势:SH组先升高后回落,SEP组逐渐升高,UTI组先升高后持平.血浆D-乳酸浓度检测结果与血浆DAO活性一致.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SEP组肠黏膜明显损伤,UTI组次之,SH组无明显损伤.结论 乌司他丁能减轻脓毒症大鼠肠黏膜损伤,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艳;薛芊芊;李小民;陈晓兵;燕宪亮;赵宁军;许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在急诊中使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佛山市南海区黄岐医院收治的68例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150mg+0.9%氯化钠溶液20ml,缓慢静脉推注,注射10min完毕,然后以0.1~0.3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监测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的变化,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完成治疗后,显效39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2%(62/68).结论 胺碘酮在临床中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可以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勇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红外偏振光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二例

    1 病例简介患者1,女,35岁,咀嚼硬物所致,双耳前压痛,张口尤感疼痛加重,口腔科诊断为双侧颞颌关节功能紊乱,于2009年8月12日来我科就诊.检查双耳压痛明显有弹响,张口运动障碍,给予红外偏振光治疗,治疗方法:把红外偏振光治疗头紧贴患部关节部位,选择好输出功率,治疗模式,时间定为10min,然后开启启动开关即可,如为双侧,一侧治疗完毕再治疗另一侧.治疗6次后,患者感耳前疼痛消失,张口自如,仅余左侧张口时有轻微弹响,经10次治疗后就完全消失.

    作者:高长喜;史险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1 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所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脐血干细胞具备的增殖和分化能力使其成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潜在来源.脐血干细胞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β细胞,进而发挥治疗糖尿病作用.脐血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实验已纠正糖尿病动物的高血糖状态.

    作者:张丽欣;孙丽芳;邢利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癫痫治疗的卫生经济学研究

    目的 探讨托吡酯片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癫痫的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 选择144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托吡酯片组72例与丙戊酸钠缓释片组72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并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癫痫治疗的卫生经济学分析研究.结果 2种药物有效率分别为72.2%和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成本分别为1306.00元和588.50元.结论 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癫痫的经济效果优于托吡酯片.

    作者:李炳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应用.方法 对本院2010年6月5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门急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0张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406例,使用率为78.1%,多为单一用药与静脉注射给药.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头孢菌素居首位,其次为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类.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稍多.结论 我院医师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与再教育,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梁英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治疗轻中度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观察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在轻、中度新生儿黄疸中的疗效,探讨其作用原理.方法 选择在出生后1周内出现的轻、中度新生儿黄疸患儿1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88例.对照组单用茵栀黄口服治疗,治疗组应用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55%,高于对照组的79.54%.治愈时间治疗组(4±2)d,对照组(5±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治疗轻、中度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且方法简便、经济实用,患儿家长易于接受.

    作者:周莹;刘燕;李丽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药足浴法治疗慢性肾衰竭5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足浴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爱西特配合中药足浴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爱西特;疗程均为4周.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足浴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于敏;赫岩;李萌;李伟惠;王安娜;史耀勋;田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010年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从西药库计算机中提取2010年门诊西药房抗菌药物各品种的出库数量,采用WHO限定日剂量法分析用药频度(DDDs),对DDDs进行排序;从2010年1-12月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取6000份,分析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DDDs排序靠前的依次是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罗红霉素胶囊、头孢曲松钠等.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8.14%.应用中存在用法、用量不当,超剂量用药、无明确指征用药等问题.结论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通过处方点评等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龚拥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夏枯草口服液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夏枯草口服液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19例,采用夏枯草口服液配合小剂量强的松及甲状腺素片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剂量的强的松及甲状腺素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压痛消退时间、甲状腺肿胀消退时间及复发率降低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夏枯草口服液配合小剂量强的松及甲状腺素片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更快缓解、消除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激素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美华;刘忠伟;杜菊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黄芪生脉饮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围更年期失眠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黄芪生脉饮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围更年期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50例围更年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给予安定片、更年灵口服等治疗.治疗组给予黄芪生脉饮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临床症状.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黄芪生脉饮联合六味地黄丸对围更年期失眠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胡兴贵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法莫替丁与西咪替丁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观察法莫替丁注射液与西咪替丁注射液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新生儿4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法莫替丁注射液组)22例,对照组(西咪替丁注射液组)20例,分别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法莫替丁注射液与西咪替丁注射液.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法莫替丁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明显优于西咪替丁;而不良反应明显小于西咪替丁,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增鑫;李俊利;吴时光;史学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胸腺法新预防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探讨胸腺法新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60例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急性发作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注射用胸腺法新加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胸腺法新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可效地预防和减少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作者:和丽琴;左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