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勇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多数患者为虚实夹杂证,故自拟磁石柏子仁汤治疗虚实夹杂证不寐,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贾长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急危重病患者进行初步诊治的主要场所,也是影响医疗和护理工作质量的主要环节.本文探讨急诊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常见原因,包括工作环境、患者因素、护士因素、护患关系及护理技术水平方面,并提出了可行的防范措施,包括完善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加强护患沟通、提高专业业务能力等.认为通过人性化管理,有效降低了急诊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减少了护患纠纷,密切了护患关系,满足了患者个性化需求,提升了急诊科工作质量,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殷美;孙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基础设施在医疗服务质量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不少质量特性是靠设施来达到规定要求的,是保障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它不仅为医院的正常医疗等活动提供基本条件,而且还为患者和医院职工提供生活服务保障,同时还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1],医院基于当前和未来的目标,对为实现医疗服务的符合性所需的各类基础设施进行管理,这些基础设施按ISO9000标准[2]可分为:(1)建筑物、医疗场所和相关的设施,如医疗布局、办公场所、建筑物等.(2)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包括医疗仪器设备等.(3)支持性服务(包括运输、储存、动力、通讯或信息系统)如医疗技术、研发设施等.
作者:韩耀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进而抑制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合成,在起到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肾损害、肝损害、心血管事件等.现对其不良反应的类型、危险因素和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傅得兴;封宇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用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方法 选择由影像学检查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并排除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等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在生活方式及行为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二甲双胍口服的治疗组69例和在生活方式及行为干预的基础上仅给予辛伐他汀口服的对照组63例.治疗结束后分析2组总有效率、并分析2组在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及肝功能等的变化,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5%(64/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48/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生活方式及行为干预的基础上联用辛伐他汀和二甲双胍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利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在急诊中使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佛山市南海区黄岐医院收治的68例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150mg+0.9%氯化钠溶液20ml,缓慢静脉推注,注射10min完毕,然后以0.1~0.3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监测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的变化,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完成治疗后,显效39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2%(62/68).结论 胺碘酮在临床中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可以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勇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其对于冠心病的风险预测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65例(对照组).冠心病组196例,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直径狭窄程度≥70%为阳性)11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45例,心肌梗死(AMI)38例,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而AMI组hs-CRP、CK、CK-MB水平又著显高于以上其他组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各亚组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s-CRP水平的变化对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变化程度呈正相关.hs-CRP可作为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对冠心病、AMI的风险预测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酮洛酚贴外敷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确诊为颈源性头痛的患者90例,采用酮洛酚贴外敷于患侧之上颈部,连续3周,第1周2次/d,后2周1次/d,定时更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优、显效率53.3%,有效率27.8%,总有效率81.1%;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酮洛酚贴外敷治疗颈源性头痛,简便、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
作者:罗宏柏;邹艳红;姜长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A组)和对照组38例(B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以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较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值、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值、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缓解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粉双;杨亚非;谢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灭菌注射用水与0.9%氯化钠溶液为新生儿进行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 190例住院新生儿按单双数床号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单数床号的新生儿使用灭菌注射用水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为双数床号的新生儿使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口腔护理舒适度和口腔发生鹅口疮情况的结果.结果 两组新生儿口唇干裂、恶心、哭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腔出现鹅口疮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灭菌注射用水与0.9%氯化钠溶液用于新生儿口腔护理,均能有效预防鹅口疮的发生;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患儿舒适、更易接受.
作者:奚小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急腹症围术期的应用.方法 将120例接受手术的急腹症患者随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护理,治疗组给予FTS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不适、术后静脉输液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缩短,进食时间提前,咽痛恶心不适降低,住院天数缩短.结论 在急腹症围术期护理中应用FTS,可以减少患者的术前术后不适感,减少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红英;黄春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慢性疾病,抗病毒治疗用药时间较长,患者所需费用较高,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恩替卡韦是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在体内经磷酸化后转化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形式,抑制病毒多聚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文中通过对两种不同品牌恩替卡韦治疗CHB的成本进行分析,为患者选择药品提供参考.
作者:叶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1例)及安慰剂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4d,同时给予血栓通、阿司匹林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剂替代依达拉奉,余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和常规检查,以治疗第221dESS增分率和第90d 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21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增分率分别为(61.3±28.8)%和(35.1±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0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DL增分率分别为(73.1±29.8)%和(43.1±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ACI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朱炯端;孙芳;余向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法莫替丁注射液与西咪替丁注射液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新生儿4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法莫替丁注射液组)22例,对照组(西咪替丁注射液组)20例,分别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法莫替丁注射液与西咪替丁注射液.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法莫替丁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明显优于西咪替丁;而不良反应明显小于西咪替丁,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增鑫;李俊利;吴时光;史学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早产儿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质量大部分在<2500g,头围<33cm.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差,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颅内出血是围生期新生儿常见的脑损伤,主要病因与围生期缺氧或产伤密切相关,尤其是早产儿多见,由于早产儿凝血功能不健全,缺乏凝血因子,血管壁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故在缺氧或损伤的条件下,易发生颅内出血.本组收集我院2010年1-12月颅内出血病例20例,其中有8例为早产儿.本病早表现为神经兴奋症状,如激惹、脑性尖叫、反应低下、惊厥、昏迷并伴有前囟门张力增高、体温不稳、面色苍白、双眼凝视、瞳孔不等或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等.
作者:钱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常用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 记录2004-2006年,192例泌尿外科门诊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口服药物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所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共34人:(1)α-受体阻滞剂30人:其中盐酸特拉唑嗪24人,甲磺酸沙唑嗪控释6人;(2)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4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时间:≤3 d的有24人,其中α-受体阻滞剂22人,5α-还原酶抑制剂2人.结论 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药物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特拉唑嗪等)和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中,α-受体阻滞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首剂效应发生率较高,其中又以盐酸特拉唑嗪发生率高.5α-还原酶抑制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老年人对降压药的耐受性差,压力感受器反应障碍,故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医生在给老年人用盐酸特拉唑嗪时,应从1 mg用起,嘱睡前服用,并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作者:陈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可影响患者预后和增加术后病死率.明确腹部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如长期卧床、严重创伤、恶性肿瘤、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机械物理方法和药物预防等),对挽救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药源性急性肾衰竭的原因及引起急性肾衰竭的药物种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2例药源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药源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原发病、合并症、使用药物、给药途径.结果 药源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原发病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占41.2%,其次为发热,占13.8%;无合并疾病者占45.6%,合并高血压者占22.9%;导致药源性急性肾衰竭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甘露醇及化疗类药物等.结论 抗生素类、甘露醇及化疗类药物是我院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主要常见药物,应及时予以诊断治疗,并停用可疑药物.
作者:任玉芳;马玉斌;闫伟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变化快,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AMI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降低AMI患者死亡率的关键[1].2008年1月-2010年l月,我科治疗76例AMI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秦宪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在轻、中度新生儿黄疸中的疗效,探讨其作用原理.方法 选择在出生后1周内出现的轻、中度新生儿黄疸患儿1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88例.对照组单用茵栀黄口服治疗,治疗组应用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55%,高于对照组的79.54%.治愈时间治疗组(4±2)d,对照组(5±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治疗轻、中度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且方法简便、经济实用,患儿家长易于接受.
作者:周莹;刘燕;李丽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