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长文
目的 探讨应用异丙酚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患者98例,由专职麻醉医师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1.0~1.5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即行胃肠镜检查,检查过程中酌情追加异丙酚用量.全程监测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如躁动、呛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待患者清醒后询问遗忘程度及复诊率.结果 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胃肠镜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仅少数出现呼吸抑制、SpO2下降、心律失常等,经处理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在6min内苏醒且对胃肠镜检查过程无记忆,自觉欣快舒适,乐于再次接受异丙酚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占99.5%.结论 应用异丙酚静脉全麻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兴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高压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是应用德国赫尔曼高压臭氧发生器对患者的自体血进行臭氧化处理后再将血液回输到体内,用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疼痛、感染、过敏性皮炎等疾病的治疗.我们通过对4000余例患者的治疗,深刻体会到这项新技术不但要掌握技术,而且要对患者实施连续的心理护理措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曹国庆;倪家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中使用气管插管和球囊面罩辅助呼吸两种人工辅助呼吸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院前急救中需人工辅助呼吸患者119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和球囊面罩组,根据病情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紫绀缓解病例,SPO2升高病例,24h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h两组患者血气指标pH、PaO2、PaCO2、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插管与球囊面罩人工辅助呼吸的临床抢救效果是一样的.但在现场抢救中两种方法各有长短.
作者:唐维骏;黄晓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贫血.近来研究表明其具有多种非促造血方面的细胞保护作用,包括抗细胞凋亡、促血管生成等,在心肌梗死中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这些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心肌梗死的治疗学基础.为临床心肌梗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杨巍;蔡彦;梅育嘉;周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优选佳莪术油的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的工艺.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β-环糊精包合物用研磨法制备.结果 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成30目,加8倍量水煎煮4h.以包合物的收率为评价指标,优选出佳包合工艺为:A3B2C3,该工艺的重现性好,平均包合率为62.9%.结论 增加莪术油的稳定性,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作者:姚道鲁;高俊卿;王丽环;周莹君;田晓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胆道残留结石手术的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室护士认真做好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手术器械的准备加强术中的配合.结果 手术成功,术后止血、抗感染治疗7d,效果满意,顺利出院.结论 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胆道残留结石术前准备要充分、术中配合要求高,巡回护士要相对固定.
作者:刘晓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介绍头孢他啶注射液与常用注射剂的配伍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查阅头孢他啶注射液与常用注射剂配伍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了头孢他啶注射液与常用注射剂配伍的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头孢他啶注射液可与常用注射剂配伍,但要谨慎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曹国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急危重病患者进行初步诊治的主要场所,也是影响医疗和护理工作质量的主要环节.本文探讨急诊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常见原因,包括工作环境、患者因素、护士因素、护患关系及护理技术水平方面,并提出了可行的防范措施,包括完善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加强护患沟通、提高专业业务能力等.认为通过人性化管理,有效降低了急诊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减少了护患纠纷,密切了护患关系,满足了患者个性化需求,提升了急诊科工作质量,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殷美;孙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持续胰岛素泵入(CSII)和分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58例随机分成CSII和MDI两组,CSII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MDI患者采用胰岛素笔治疗.结果 CSII组与MDI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分别为(3.56±0.72)d和(5.61±0.46)d,胰岛素用量为(32.7±5.6)U/d 和(40.3±7.8)U/d,低血糖发生率3次/例和 8次/例.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II组和MDI组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且CSII更能有效的控制血糖,节省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张宪军;石雨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阐述细胞色素P450在临床联合用药中的重要性,对临床不合理联合用药进行干预.方法 对临床药师在查房中搜集到的典型的不合理用药案例中与细胞色素P450有关的病例进行用药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能及时发现、解决潜在的与细胞色素P450相关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促进药物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吴紫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干胶质瘤的疗效,探讨剂量、给予方式及制定计划的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08年12月间伽玛刀治疗的57例脑干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边缘剂量平均为(36.0±1.8)Gy.结果 57例随访26~50个月;肿瘤控制率为14.0%.结论 伽玛刀分次治疗脑干胶质瘤安全有效,其疗程短,放射治疗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近期疗效明显,长期疗效仍然较差.
作者:宋传臣;周东学;白永瑞;殷玉华;陈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为减少门诊药房、中心药房发药差错隐患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我院门诊药房2009年外包装相似的药品,通过药房工作人员了解实际处方调配工作中因药品外包装相似造成的差错隐患.结果 共发现12对外包装相似的药品,相似内容包括图案、颜色、盒子大小等,因其包装相似造成的调配差错隐患共25次.结论 必须重视外包装相似的药品,并采取防范措施以消除因药品外包装相似而造成的处方调配差错隐患.
作者:陈宇红;陆卫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其对于冠心病的风险预测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65例(对照组).冠心病组196例,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直径狭窄程度≥70%为阳性)11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45例,心肌梗死(AMI)38例,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而AMI组hs-CRP、CK、CK-MB水平又著显高于以上其他组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各亚组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s-CRP水平的变化对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变化程度呈正相关.hs-CRP可作为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对冠心病、AMI的风险预测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急腹症围术期的应用.方法 将120例接受手术的急腹症患者随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护理,治疗组给予FTS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不适、术后静脉输液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缩短,进食时间提前,咽痛恶心不适降低,住院天数缩短.结论 在急腹症围术期护理中应用FTS,可以减少患者的术前术后不适感,减少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红英;黄春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酮洛酚贴外敷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确诊为颈源性头痛的患者90例,采用酮洛酚贴外敷于患侧之上颈部,连续3周,第1周2次/d,后2周1次/d,定时更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优、显效率53.3%,有效率27.8%,总有效率81.1%;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酮洛酚贴外敷治疗颈源性头痛,简便、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
作者:罗宏柏;邹艳红;姜长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30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0例患者,平均切口长度4.7cm;平均手术时间为52.8min;平均术中失血量59.4 ml;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8d.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手术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开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药源性急性肾衰竭的原因及引起急性肾衰竭的药物种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2例药源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药源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原发病、合并症、使用药物、给药途径.结果 药源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原发病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占41.2%,其次为发热,占13.8%;无合并疾病者占45.6%,合并高血压者占22.9%;导致药源性急性肾衰竭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甘露醇及化疗类药物等.结论 抗生素类、甘露醇及化疗类药物是我院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主要常见药物,应及时予以诊断治疗,并停用可疑药物.
作者:任玉芳;马玉斌;闫伟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进而抑制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合成,在起到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肾损害、肝损害、心血管事件等.现对其不良反应的类型、危险因素和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傅得兴;封宇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及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脓毒症模型组(SEP组)和UTI治疗组(UTI组),每组再分为0h,12h,24h,48h和72h 5个时间点.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三组均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ml/kg腹腔注射,每12h重复一次,其中UTI组0.9%氯化钠溶液中加UTI 10×104U/kg.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血浆D-乳酸浓度.结果 SEP组和UTI组的血浆DAO活性均显著高于SH组,但UTI组较SEP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血浆DAO活性变化趋势:SH组先升高后回落,SEP组逐渐升高,UTI组先升高后持平.血浆D-乳酸浓度检测结果与血浆DAO活性一致.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SEP组肠黏膜明显损伤,UTI组次之,SH组无明显损伤.结论 乌司他丁能减轻脓毒症大鼠肠黏膜损伤,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艳;薛芊芊;李小民;陈晓兵;燕宪亮;赵宁军;许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A组)和对照组38例(B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以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较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值、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值、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缓解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粉双;杨亚非;谢媛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