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生脉饮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围更年期失眠疗效观察

胡兴贵

关键词:黄芪生脉饮, 六味地黄丸, 围更年期, 失眠
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生脉饮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围更年期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50例围更年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给予安定片、更年灵口服等治疗.治疗组给予黄芪生脉饮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临床症状.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黄芪生脉饮联合六味地黄丸对围更年期失眠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76例护理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变化快,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AMI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降低AMI患者死亡率的关键[1].2008年1月-2010年l月,我科治疗76例AMI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秦宪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改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目前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全国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施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医患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作者:韩建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养正胶囊中莪术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的优化

    目的 优选佳莪术油的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的工艺.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β-环糊精包合物用研磨法制备.结果 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成30目,加8倍量水煎煮4h.以包合物的收率为评价指标,优选出佳包合工艺为:A3B2C3,该工艺的重现性好,平均包合率为62.9%.结论 增加莪术油的稳定性,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作者:姚道鲁;高俊卿;王丽环;周莹君;田晓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红外偏振光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二例

    1 病例简介患者1,女,35岁,咀嚼硬物所致,双耳前压痛,张口尤感疼痛加重,口腔科诊断为双侧颞颌关节功能紊乱,于2009年8月12日来我科就诊.检查双耳压痛明显有弹响,张口运动障碍,给予红外偏振光治疗,治疗方法:把红外偏振光治疗头紧贴患部关节部位,选择好输出功率,治疗模式,时间定为10min,然后开启启动开关即可,如为双侧,一侧治疗完毕再治疗另一侧.治疗6次后,患者感耳前疼痛消失,张口自如,仅余左侧张口时有轻微弹响,经10次治疗后就完全消失.

    作者:高长喜;史险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碘对比剂外渗的防范和管理

    减少碘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对发生碘对比剂外渗的患者进行妥善处理.通过对碘对比剂外渗相关因素的防范,对发生外渗患者启动对比剂外渗风险预案,从使用对比剂的各环节加强管理,防范对比剂外渗.有效地减少了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外渗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和指导,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赵国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常用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 记录2004-2006年,192例泌尿外科门诊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口服药物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所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共34人:(1)α-受体阻滞剂30人:其中盐酸特拉唑嗪24人,甲磺酸沙唑嗪控释6人;(2)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4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时间:≤3 d的有24人,其中α-受体阻滞剂22人,5α-还原酶抑制剂2人.结论 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药物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特拉唑嗪等)和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中,α-受体阻滞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首剂效应发生率较高,其中又以盐酸特拉唑嗪发生率高.5α-还原酶抑制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老年人对降压药的耐受性差,压力感受器反应障碍,故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医生在给老年人用盐酸特拉唑嗪时,应从1 mg用起,嘱睡前服用,并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作者:陈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纯中药制剂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4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格列奇特和阿卡波糖,但禁用抗氧化剂);治疗组另加用丹蛭降糖胶囊,两组疗程均为20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 hPG、FINS、FFA水平,IRI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SOD、GSH-PX、MDA)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INS、FFA水平,IRI及氧化应激指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蛭降糖胶囊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氧化应激状态,改善内皮损伤.

    作者:方朝晖;倪英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克拉霉素缓释片致喉咙沙哑一例

    病例简介患者,男,15岁,因鼻腔出血,经止血处理后,给予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01202)0.5g.患者用药2d,出现喉咙沙哑,停药1d后,此症状消失.再次给予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0.5g,喉咙沙哑症状再次出现.

    作者:王光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氨茶碱临床使用案例分析

    氨茶碱为茶碱与乙二胺复合物,其药理作用主要来自茶碱,乙二胺可增加茶碱的水溶性.主要作用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力,减少呼吸肌疲劳;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低剂量一般不加快心率;舒张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和胆管;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球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具有利尿作用[1].在日常使用中,总结一些使用案例,提高对氨茶碱的正确应用.

    作者:何智武;金国;李雪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夏枯草口服液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夏枯草口服液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19例,采用夏枯草口服液配合小剂量强的松及甲状腺素片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剂量的强的松及甲状腺素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压痛消退时间、甲状腺肿胀消退时间及复发率降低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夏枯草口服液配合小剂量强的松及甲状腺素片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更快缓解、消除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激素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美华;刘忠伟;杜菊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氯沙坦对高血糖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高血糖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高血糖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氨氯地平(HG/A组)和氯沙坦(HG/L组)治疗12周.并将两组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S)患者分别作为MS/A组和MS/L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HG/A组和HG/L组患者在经过12周治疗后,SBP和DBP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患者SBP和DBP降低幅度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HG/L组FINS水平和HOMA-IR与HG/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MS/L组患者FINS水平和HOMA-IR与MS/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糖合并高血压患者在经过氯沙坦治疗12周后,不仅血压下降,而且胰岛素敏感性提高MS患者经氯沙坦治疗12周后胰岛素敏感性也提高.

    作者:马妮娜;沈潞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A组)和对照组38例(B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以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较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值、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值、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缓解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粉双;杨亚非;谢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血浆二胺氧化酶活性及D-乳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及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脓毒症模型组(SEP组)和UTI治疗组(UTI组),每组再分为0h,12h,24h,48h和72h 5个时间点.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三组均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ml/kg腹腔注射,每12h重复一次,其中UTI组0.9%氯化钠溶液中加UTI 10×104U/kg.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血浆D-乳酸浓度.结果 SEP组和UTI组的血浆DAO活性均显著高于SH组,但UTI组较SEP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血浆DAO活性变化趋势:SH组先升高后回落,SEP组逐渐升高,UTI组先升高后持平.血浆D-乳酸浓度检测结果与血浆DAO活性一致.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SEP组肠黏膜明显损伤,UTI组次之,SH组无明显损伤.结论 乌司他丁能减轻脓毒症大鼠肠黏膜损伤,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艳;薛芊芊;李小民;陈晓兵;燕宪亮;赵宁军;许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综合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人格状况,并研究其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自制一般情况量表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部分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得出了相应的结果和解决办法.结论 消化内科患者应关注其相关因素,早发现、早治疗其焦虑、抑郁情况.

    作者:李亮;曹茂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长疗程使用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长疗程甲巯咪唑片(MMI)治疗Graves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155例Graves病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完成18个月MMI治疗后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愿意接受长疗程MMI治疗者为长疗程治疗组,以维持量MMI长疗程治疗,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不愿意接受MMI长疗程治疗者,完成18个月疗程后停用MMI,若甲亢复发重新治疗者为常规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使用MMI治疗,初剂量均为10mg,3次/d,依病情逐渐减量达维持量后,每3~6个月复诊一次,复查甲状腺功能,记录临床表现.结果 长疗程治疗组患者的甲状腺肿、突眼、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E/A及LVEF均优于常规治疗组;而且心房纤颤、永久性甲减及甲亢复发的发生率均较低,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Graves病甲亢患者接受MMI长疗程治疗有利于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肿大及突眼的好转,而且其心功能异常、心房纤颤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低,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敏;雷永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胃肠镜检查术中应用异丙酚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异丙酚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患者98例,由专职麻醉医师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1.0~1.5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即行胃肠镜检查,检查过程中酌情追加异丙酚用量.全程监测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如躁动、呛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待患者清醒后询问遗忘程度及复诊率.结果 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胃肠镜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仅少数出现呼吸抑制、SpO2下降、心律失常等,经处理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在6min内苏醒且对胃肠镜检查过程无记忆,自觉欣快舒适,乐于再次接受异丙酚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占99.5%.结论 应用异丙酚静脉全麻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兴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电子阴道镜对宫颈疾病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电子阴道镜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妇产科2006-2010年166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行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1)电子阴道镜在诊断宫颈疾病中敏感度为80.1%,特异度为87.3%,假阴性率为3.8%,阳性预测值为83.1%.(2)阴道镜图像与组织学结果相比:醋酸白上皮符合率为66.7%,二联征符合率为72.2%,三联征符合率100%,可疑宫颈癌符合率100%.(3)宫颈疾病以30~39岁发病者所占比例大(46.7%).结论 电子阴道镜检查技术诊断宫颈疾病结果准确可靠,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对CIN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作者:谭炳云;闫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和用药分析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在临床治疗中,为了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复方用药和合并用药疗法已成趋势.但是,随着合并用药品种的增多,药物相互作用发生药动学、药效学改变或理化配伍禁忌的可能性增大,不仅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开展处方用药情况的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处方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从而保障用药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禹晓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头孢他啶注射液与常用注射剂配伍的稳定性

    介绍头孢他啶注射液与常用注射剂的配伍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查阅头孢他啶注射液与常用注射剂配伍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了头孢他啶注射液与常用注射剂配伍的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头孢他啶注射液可与常用注射剂配伍,但要谨慎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曹国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2010年度普外科围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普外科2010年度手术250份出院病历,对手术切口类型,选用抗菌药物的种类、联用情况、用药时间等内容做统计分析,并做出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围术期预防性用药使用率达100%.共涉及抗菌药物19种,使用前6位依次为头孢西丁、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替硝唑、奥硝唑、头孢孟多、哌拉西林.结论 需要加强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伟忠;周晓光;黄春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