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顺铂和氟脲嘧啶联合应用抗口腔鳞癌的实验研究

王安训;温映萍;李苏;黄洪章

关键词:CDDP, 5-FU, 口腔肿瘤, 鳞癌细胞
摘要:目的研究顺铂(cisplatin, CDDP)和5-氟脲嘧啶(5-fluorouracil, 5-FU)联合化疗对口腔鳞癌(Tca8113 细胞株)的体内外抗瘤作用.方法应用CDDP和5-FU单独或联合治疗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 细胞系)及其裸鼠移植瘤,采用MTT法检测其体外杀伤作用;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液及移植瘤内5-FU的浓度.结果 CDDP和5-FU均对口腔鳞癌细胞具有强的体外杀伤作用,其IC50分别为:0.59μmol/L和2.33μmol/L.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瘤经CDDP和5-FU单独或联合治疗后生长均明显受到抑制(P<0.001),其抑瘤率分别为:57.0%(5-FU)、84.4%(CDDP)和97.2%(5-FU+CDDP),CDDP和5-FU存在协同的抑瘤作用(P<0.001);组织病理学显示各治疗组移植瘤内出现囊性变和灶性坏死;肿瘤组织和血液中可检测到高浓度的5-FU.结论 CDDP和5-FU联合化疗可能是口腔鳞癌有效的化疗方案.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下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临床总结

    作者通过自1996~2000年采用纯钛板对200例下颌骨骨折内固定,在遵循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无创外科,早期功能4项原则下,降低了并发症,缩短了治疗期,早期恢复颌骨功能,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咏芳;孟令秋;逯长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830例唇裂唇红整复的个性化设计原则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830例唇裂中,单侧唇裂689例;双侧唇裂162例,年龄3月~51岁.

    作者:杨丽;邵敏;吴海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DIC牙种植体的临床应用

    我国于80年代中期开展了纯钛种植体的基础理论和动物实验研究[1].90年代初国家卫生部口腔种植中心成功研制开发出CDIC系列纯钛种植体并应用于临床.我科从1993年初开展了人工种植牙的种植修复技术,对128例患者作了133枚CDIC种植体的植入,并作种植义齿修复,经过5a的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傅隆生;吴日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理暗示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牙拔除术(extraction of teeth)是口腔颌面外科基本的手术.是治疗某些牙病和由其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一些疾病的手段,也是应用广泛的手术[1].但是由于社会角色和情感因素的不同,不同的个体对拔牙的感知及反应不同.许多人对口腔科的治疗有畏惧心理,同样的麻醉及手术操作过程,不同的患者反应不同,有些人的反应特别强烈,常常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在术前给予心理暗示干预的方法对我院口腔门诊182名单牙牙拔除术患者的术中反应以及手术配合情况进行对照观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爱停;谢红梅;郭长勇;朱宏日;陈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并发咽旁间隙感染3例报道

    阻生牙拔除术是口腔科较为常见的手术,因其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而较易引起拔牙并发症,从1980年至2002年我科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后引起咽旁间隙感染患者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乐群;钱家生;曹兵;刘伟弘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粉碎性颧骨骨折的治疗

    颧骨位于面中两侧较为突出的部位,当受到严重的撞击伤时,不仅颧骨与额骨、蝶骨、上颌骨、颞骨的连接骨缝处会发生骨折,颧骨体部也会发生粉碎性骨折[1],这类骨折往往同时伴有上颌骨骨折,引发的症状较为严重,复位和固定也较为困难,我科自2000年共收治28例粉碎性颧骨骨折,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文刚;张世周;袁锡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口腔粘膜下纤维变性恶变1例

    粘膜下纤维性变(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可侵犯口腔和咽部的疾病.Paymaster首先提出OSF可能是癌前状态,我科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柳志文;李凤娥;李运良;吴汉江;凌天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1例颌骨骨折合并颅脑血肿同期手术的临床观察

    当颌骨骨折合并颅脑血肿时,主要取决于颅脑血肿的严重程度[1].现对颌骨骨折与颅脑血肿同期发生而危及生命时,需同期手术治疗已有相关文章报道[2~5],现将我科11例颌骨骨折合并颅脑血肿同期手术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沈海平;周建国;沈燕;庞飞;步中琦;朱亚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颌面颈部肿瘤与颈动脉外科

    我国的口腔颌面外科被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腔颌面外科,其水平和学术地位居世界先进行列并使不少国家同道为之羡慕.尤其在颌面颈肿瘤手术治疗、整复与功能重建上更居我们的优势.但是,对涉及颈动脉的颌面深区如颅底、咽旁、颞下部位的肿瘤及颈部肿瘤的手术治疗,虽不是不可逾越的禁区,但却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惑我们的难点.

    作者:吕春堂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钛种植体与单纯珊瑚及复合BMP珊瑚代用品结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单纯珊瑚与复合BMP的珊瑚表面贴附移植后与同期植入的钛种植体形成骨结合的情况.方法将单纯珊瑚与复合BMP的珊瑚置于去皮质的犬髂骨表面,同时植入钛种植体,用种植体固定人工骨,不同时间取材,观察种植体与人工骨的骨结合情况.结果种植体与单纯珊瑚与复合BMP的珊瑚均可以形成骨结合.单纯珊瑚12周时,种植体与珊瑚之间形成结构不规则的骨界面;同时,材料有大量的吸收.珊瑚复合BMP时新骨明显增多,形成粗的骨小梁,骨髓腔变小,6周时与种植体之间已经形成基本完善的骨界面;且材料总体吸收量较少.结论天然珊瑚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与钛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BMP、珊瑚复合材料植入可以加快成骨,延缓吸收.此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种植外科.

    作者:赵晋龙;何黎升;刘宝林;马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染NIH3T3细胞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BMP-2)基因转染NIH3T3细胞体内诱导新骨的能力.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BMP-2基因转染至NIH3T3细胞,将转染细胞悬液注入裸鼠股四头肌内,第6周取材,观察肌肉组织内诱导新骨生成情况.结果基因转染实验组裸鼠肌肉组织中有类骨组织形成,部分区域伴有钙盐沉着,未见明显炎症反应.结论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染NIH3T3细胞在裸鼠肌内具有异位诱导成骨作用.

    作者:周炳荣;胡勤刚;华子春;曾凡杰;黄晓锋;邱蔚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上颌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ai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常发生于20岁以下的患者,女性较男性多见,多发生于下颌第一磨牙前的部位.临床报道少见.1999年10月我科接诊了1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娟;李永清;徐建林;朱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成功救治颌面部多发性、粉碎性骨折并失血性休克1例

    患者,男,34岁,因爆炸飞石击伤颌面部致流血不止并昏迷半小时急诊入院.查体:测血压:50/35mmHg,心率:128次/min,呼吸:23次/min,急性痛苦面容,唇色苍白,重度贫血外观,昏迷,双眶下缘经鼻背不规则横形完全撕裂,部分骨质外露,颌面部多处不规则挫裂伤,鼻面部塌陷畸形,眼、鼻、口及面部伤口流血不止,颧骨、鼻骨及右侧上颌窦前壁呈粉碎性骨折,右上颌窦前壁游离碎骨下塌畸形,并有部分外露,上颌骨骨折松动错位,下颌骨骨折无明显错位,咬合欠佳.

    作者:罗世柏;张南生;龙煦;谭绪云;邓江稳;赵连响;付建平;王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微创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目的研究微创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60例预防性气管切开患者,被随机等分为2组,组1采用微创技术,组2采用传统技术.记录操作时间和成功率,操作中BIS、HR、MAP、RR和SpO2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和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1)组1、组2成功率均为100%,操作时间为(5.6±3.2)min和(9.2±4.1)min,差异显著.(2) 扩张气管壁过程中,组2的BIS和MAP明显大于组1.(3) 术后组2出现切口疼痛和凹陷性瘢痕病例明显多于组1.结论微创气管切开术成功率高、操作迅速、创伤小、遗留瘢痕小,有更广泛应用前景.

    作者:姜虹;朱也森;张志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石骨症合并下颌骨骨髓炎1例

    患者,男性,20岁.因双侧下颌肿胀,颌下瘘道流脓6个月于2002年12月10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双侧下颌肿胀,继而双侧颌下形成瘘道,长期流脓.3个月前于外院诊治,行双侧颌骨刮治,术后10d再次形成瘘道至今.患者曾于8岁、13岁、15岁时分别发生过右股骨、左股骨、左前臂骨折,在他院诊断为:石骨症.

    作者:张辉秋;李明华;武彩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RPMI 1640,DMEM及不同生长因子对大鼠颌下腺细胞生长作用的观察

    目的观察RPMI 1640、DMEM及不同生长因子对大鼠颌下腺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探讨有利于大鼠颌下腺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在RPMI 1640或DMEM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一定浓度的FBS(胎牛血清)、EGF(表皮生长因子)、HC(氢化可地松)、INS(胰岛素),观察纤维细胞和腺细胞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增殖能力.结果在含5%FBS、10ng/ml EGF、5μg/ml HC、5μg/ml INS的DMEM培养基中,上皮细胞生长良好,在只含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中,纤维细胞生长旺盛,上皮样细胞生长不良,在不含血清的培养基中所有细胞均生长缓慢.结论含有5%血清、10ng/ml EGF、5μg/ml HC及5μg/ml INS的DMEM培养基适合鼠涎腺上皮样细胞的生长.

    作者:白忠诚;司徒镇强;刘斌;李晓霞;李莉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先天性面斜裂1例

    先天性面斜裂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军;王思明;朱丽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牵引成骨后腭咽部功能变化

    目的通过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Rigid External Distraction, RED)前后唇腭裂患者静止位和[i]发音位头颅定位侧位片腭咽部结构变化,拟评价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对唇腭裂患者腭咽部结构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1999~2001年行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的唇腭裂术后上颌发育不足患者21名,平均年龄15.05岁.所有患者RED术前后拍摄静止位及[i]位头颅定位片,然后对腭咽部结构功能指标测量分析.结果 (1)RED术后PNS-A、PNS-PPW、NR、ASPHP、RVCR、EASP和MSP具有显著性变化;(2)RVCR的变化与上颌骨前移幅度、PNS-PPW增加幅度和NR增大程度呈正相关.上颌前移幅度还与软硬腭夹角增加呈正相关.结论 (1)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后腭咽腔深度增加,对唇腭裂患者腭咽闭合功能仍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同时腭咽部软组织有代偿性改变;(2)上颌骨前移幅度与RED术后腭咽闭合功能变化有关;(3)咽后壁瓣的存在对防止和减少RED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产生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青云;邱蔚六;唐友盛;王国民;沈国芳;朱敏;张桦;房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07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舌下腺位置表浅、导管分支多而细小,容易因外伤、感染、结石堵塞、异物滞留而造成导管部分或全部堵塞,使腺液排出受阻,形成囊肿的机会较高.本文总结了我院口腔科门诊与病房1978~2002年207例舌下腺囊肿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晓薇;王陈宝;赵民朝;刘会英;甲成;王俐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在口腔癌中的表达

    口腔癌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术后对患者的面容及功能都影响很大,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切除范围的局限,又易引起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如何控制和减少肿瘤的生长,减小对患者面容及功能的影响,防止复发和转移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实验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对口腔鳞癌组织中的TGF-βRⅡ进行检测,观察其表达情况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为利用细胞因子治疗口腔癌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尚德志;张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