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颌面部显微外科技术特点

顾晓明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 显微外科, 外科技术, 外科学, 口腔颌面外科, 细小管道, 外科医生, 特殊训练, 神经修复, 神经外科, 器官移植, 科学领域, 矫形外科, 耳鼻喉科, 实验室, 大设备, 组织, 整复, 眼科, 手术
摘要:显微外科是20世纪外科学领域里程碑性的技术.它是由经过特殊训练的外科医生利用视觉放大设备和精细器材进行的各种手术活动,是典型的从实验室进入临床的外科技术.目前这项技术已经渗透到外科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矫形外科、整复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神经外科、眼科和耳鼻喉科领域已成为常规,在细小管道再通、神经修复、组织和器官移植等范围内是必备的技术.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组织工程方法修复涎腺的实验研究

    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研制出了人工皮肤、人工骨、人工肌腱等人造器官并大量应用于临床,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及供体.涎腺的组织工程化修复重建,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临床上治疗困难的这类疾病,如因头颈肿瘤放疗后涎腺功能丧失、先天性涎腺缺失、涎腺的干燥性疾病等.目前涎腺的重建修复,缺乏自身的供体,而异体移植又存在供体短缺,移植后需长期免疫治疗的缺陷.因此,组织工程化人工涎腺组织的修复重建成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作者:黄桂林;李龙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复方MTZ海绵制剂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应用

    在口腔颌面外科牙拔除术中,以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拔除术为复杂,并发症的发生也较多,常出现局部肿胀,术后干槽症等现象.许多学者[1,2]尝识过不同的方法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效果不是非常肯定,现将我科制作的复方MTZ海绵制剂放置在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牙槽窝内,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启德;姚建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口腔粘膜下纤维变性恶变1例

    粘膜下纤维性变(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可侵犯口腔和咽部的疾病.Paymaster首先提出OSF可能是癌前状态,我科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柳志文;李凤娥;李运良;吴汉江;凌天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石骨症合并下颌骨骨髓炎1例

    患者,男性,20岁.因双侧下颌肿胀,颌下瘘道流脓6个月于2002年12月10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双侧下颌肿胀,继而双侧颌下形成瘘道,长期流脓.3个月前于外院诊治,行双侧颌骨刮治,术后10d再次形成瘘道至今.患者曾于8岁、13岁、15岁时分别发生过右股骨、左股骨、左前臂骨折,在他院诊断为:石骨症.

    作者:张辉秋;李明华;武彩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直肠癌髁状突转移1例

    颌面部转移瘤约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1%,包括软硬组织及颌骨转移,原发肿瘤部位以乳腺,肾为多见,转移瘤中70%为腺癌.我们报道1例直肠癌转移髁突病例.

    作者:马健;潘朝斌;陈伟良;黄洪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颌面颈部肿瘤与颈动脉外科

    我国的口腔颌面外科被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腔颌面外科,其水平和学术地位居世界先进行列并使不少国家同道为之羡慕.尤其在颌面颈肿瘤手术治疗、整复与功能重建上更居我们的优势.但是,对涉及颈动脉的颌面深区如颅底、咽旁、颞下部位的肿瘤及颈部肿瘤的手术治疗,虽不是不可逾越的禁区,但却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惑我们的难点.

    作者:吕春堂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贺斯人造血浆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外科手术中的血容量(人造血浆)补充问题是麻醉科医师的重要课题之一,成分输血和血浆代用品的合理联合使用,可以达到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免疫力和凝血功能、减少并发症的目的.贺斯是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属新一代人造血浆代用品.我科自1999年起将6%贺斯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病人,效果良好安全,未发现过敏样反应,减少了同种输血的次数及用量,节约了手术费用.

    作者:卢玲玲;张惠;张晓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舌甲状腺瘤囊性变1例

    舌甲状腺瘤多来自舌甲状腺基础上,临床上舌甲状瘤并不多见,文献多见于个案报道,而发生舌甲腺瘤囊性变更为少见,我科收治1例巨大的舌甲状腺瘤囊性变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维平;汪庆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p53、p16蛋白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p53、p16蛋白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它们在口腔疣状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8例正常口腔粘膜、13例疣状癌、10例高分化鳞癌、10例低分化鳞癌组织中HPV16/18 E6、p53、p16蛋白和HPV16/18 DNA的表达.结果 1. 疣状癌HPV16/18 E6蛋白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为69.2%(9/13),p16蛋白表达缺失率为23.1%(3/13),过度表达率为69.2%(9/13),平均染色强度与高分化鳞癌和低化分鳞癌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V16/18 E6蛋白与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16/18 DNA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3. 疣状癌HPV16/18 E6蛋白与p53蛋白、p53蛋白与p16蛋白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而HPV16/18 E6蛋白与p16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1. 进一步证实HPV16/18 型感染是口腔疣状癌的重要致病因子.2. 疣状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p53基因突变.3. p16基因变异在疣状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用疣状癌中p16蛋白过度表达与HPV16/18型感染有关.4. HPV16/18、p53、p16蛋白在疣状癌与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证实疣状癌是一种独立类型的恶性肿瘤.

    作者:邹萍;唐瞻贵;沈子华;冯德云;姚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病36例报道

    白塞氏病又称白塞氏综合征.病症见口腔、二阴、皮肤、眼睛、关节、肠道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我科从1996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白塞氏病患者36例,采用中西医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再军;高义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颌面部巨大神经鞘瘤恶变1例

    神经鞘瘤为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体积较小.头颈部神经鞘瘤主要发生于颅神经,其次是周围神经.本例肿瘤生长巨大,病程较长,尚属少见.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崔金业;崔琳;盛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牵引成骨后腭咽部功能变化

    目的通过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Rigid External Distraction, RED)前后唇腭裂患者静止位和[i]发音位头颅定位侧位片腭咽部结构变化,拟评价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对唇腭裂患者腭咽部结构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1999~2001年行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的唇腭裂术后上颌发育不足患者21名,平均年龄15.05岁.所有患者RED术前后拍摄静止位及[i]位头颅定位片,然后对腭咽部结构功能指标测量分析.结果 (1)RED术后PNS-A、PNS-PPW、NR、ASPHP、RVCR、EASP和MSP具有显著性变化;(2)RVCR的变化与上颌骨前移幅度、PNS-PPW增加幅度和NR增大程度呈正相关.上颌前移幅度还与软硬腭夹角增加呈正相关.结论 (1)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后腭咽腔深度增加,对唇腭裂患者腭咽闭合功能仍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同时腭咽部软组织有代偿性改变;(2)上颌骨前移幅度与RED术后腭咽闭合功能变化有关;(3)咽后壁瓣的存在对防止和减少RED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产生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青云;邱蔚六;唐友盛;王国民;沈国芳;朱敏;张桦;房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例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

    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Fimilial gigantiform cementoma)亦称巨大型牙骨质瘤,具有家族史及遗传特征,是一种发生在颌骨的罕见疾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运良;段红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腭部岛状瓣修复腭裂3例报道

    在常规的腭裂修复中,除了因腭部裂隙本身过宽外,术中设计错误,操作不当,均可导致鼻侧黏膜关闭困难,以致术中就遗留穿孔的隐患.我科应用3例腭部岛状瓣修复腭裂,3例为单侧完全腭裂,年龄平均为5岁,裂隙宽者为2cm,均采用二瓣法行腭裂根治术.2例因术者经验不足在裂隙剖开时,没有留有足量的鼻侧粘骨膜,导致缝合困难,其中1例鼻腔创缘距已超过1cm,1例因本身鼻侧粘骨膜过薄,分离时不慎出现裂口而不能直接缝合.在此情况下,改用腭部岛状瓣修复术.

    作者:曹洪伟;安厚鹏;曹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84例拔除下颌阻生牙两种方法的比较

    下颌阻生齿,尤其是低位及埋伏阻生齿的拔除.因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创伤大、术后局部出现疼痛、肿胀及张口受限较为常见.作者对184例阻生齿随机采用涡轮钻法和锤凿法拔牙,现将两种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关丽;赵丽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0例平阳霉素治疗淋巴管畸形的报道

    淋巴管畸形为小儿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不能自行消退,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累及范围广泛的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常常无法彻底切除,易致术后复发,且遗留较大疤痕.因而许多学者开始探讨应用一些非手术方法治疗这类病变[1].近年来,平阳霉素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学者相继报道应用博莱霉素病变内注射取得较好疗效[2].本研究通过观察平阳霉素治疗后病变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斌;夏丰;张文峰;赵怡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在口腔癌中的表达

    口腔癌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术后对患者的面容及功能都影响很大,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切除范围的局限,又易引起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如何控制和减少肿瘤的生长,减小对患者面容及功能的影响,防止复发和转移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实验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对口腔鳞癌组织中的TGF-βRⅡ进行检测,观察其表达情况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为利用细胞因子治疗口腔癌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尚德志;张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微创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目的研究微创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60例预防性气管切开患者,被随机等分为2组,组1采用微创技术,组2采用传统技术.记录操作时间和成功率,操作中BIS、HR、MAP、RR和SpO2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和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1)组1、组2成功率均为100%,操作时间为(5.6±3.2)min和(9.2±4.1)min,差异显著.(2) 扩张气管壁过程中,组2的BIS和MAP明显大于组1.(3) 术后组2出现切口疼痛和凹陷性瘢痕病例明显多于组1.结论微创气管切开术成功率高、操作迅速、创伤小、遗留瘢痕小,有更广泛应用前景.

    作者:姜虹;朱也森;张志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DIC牙种植体的临床应用

    我国于80年代中期开展了纯钛种植体的基础理论和动物实验研究[1].90年代初国家卫生部口腔种植中心成功研制开发出CDIC系列纯钛种植体并应用于临床.我科从1993年初开展了人工种植牙的种植修复技术,对128例患者作了133枚CDIC种植体的植入,并作种植义齿修复,经过5a的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傅隆生;吴日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ras癌基因表达与恶性多形性腺瘤预后的相关分析

    目的研究ras基因表达与恶性多形性腺瘤(MPA)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随访40例MPA,应用免疫组化SABC技术检测ras基因产物(ras p21)在MPA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ras p21 阳性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阴性(P<0.01),生存期亦显著延长;未复发组的ras p21阳性率显著高于复发组(P<0.05).结论 ras p21表达水平与MPA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郭小玲;魏奉才;孙善珍;王振岸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