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式刀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的实验研究

张淑梅;冯子坛;常丽丽;刘红芬

关键词:针式刀, 乳头切开术, 犬, 猪
摘要:目的 探讨针刀式乳头切开术(NKP)的应用价值.方法 犬以肠代乳头实验按照混合电流中凝、切电流所占的比例不同分为A组(凝、切电流各占25%与75%)、B组(凝、切电流各占50%)、C组(凝、切电流各占75%与25%).各组凝、切指数均为3.5.麻醉后经上腹部正中切口入腹,选择空肠壁切开,取30个切口.猪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实验将猪十二指肠剖开,无菌生理盐水纱布将肠内容物擦拭干净后置于电极板上.针式刀切开时采用混合电流(凝切电流比例为75%:25%),凝、切指数均为3.5,切开长度为1.0~1.5cm,切开方向朝向11~12点位置.观察犬以肠代乳头实验切口出血率和猪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实验,肉眼和光镜下观察记录局部及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犬以肠代乳头实验C组切口的出血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A组和B组切口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猪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实验,肉眼观察3组局部组织均出现颜色变白,碳化,伴有烧焦味.光镜下组织切片观察3组局部及周围组织的损伤不明显.结论 NKP应用混合电流切开,可以在乳头切开的同时起电凝作用,减少了出血,且对组织损伤轻.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探讨

    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出血量大,病死率高,常见原因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酸相关性疾病.肝硬化门脉高压时,食管各层静脉均明显扩张,其中以深静脉主干的扩张、扭曲尤为显著.笔者就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作初步探讨.

    作者:张继保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应用与护理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72例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通气.观察治疗前、后pH值、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pH值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O2较治疗前升高,PaCO2、HR、RR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防止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兰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卡马西平联用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马西平联用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应用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1、2、4、12周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2、4、12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且在减量或停药后消失.结论 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好、安全性高、价格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向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医院中药房管理分析对策

    中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作为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中药以其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被人们所接受.中医院是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的重要载体.中医院中药房是直接为患者服务的窗口,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医院的医疗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中医的传承和发扬.为提高中药房管理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在中药房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作者:张翠翠;黄晶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细节管理在控制ICU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重症监护室(ICU)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场所,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做好ICU各个环节的细节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加强培训1.1 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及消毒技术规范的培训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控制感染意识和参与院感控制的责任感.发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手册>,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作者:饶文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72例,其中阴道分娩46例(VBAC组),再次剖宫产126例(RCS组),比较其出血量、住院费用与时间.结果 再次行剖宫产126例中无腹腔粘连42例,腹膜粘连者84例;子宫不完全破裂2例,先兆子宫破裂5例,瘢痕组织薄脆20例,瘢痕愈合不良91例,瘢痕处胎盘粘连8例.VBAC组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时间均少于R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剖宫产史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无试产禁忌者应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效果明显,安全,经济.

    作者:张相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昏迷患者留置胃管操作流程改进分析

    目的 探讨提高昏迷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为昏迷患者留置胃管;观察组分别制定浅昏迷、昏迷伴躁动、气管插管或切开、舌根后坠患者留置胃管操作流程,评估患者病情后按照操作流程为患者置入胃管.结果 观察组1次置管成功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呛咳发生率为42.9%低于对照组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操作流程的改进,能使留置胃管操作程序化、标准化,提高昏迷患者置管的成功率.

    作者:洪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薄芝糖肽注射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自由基损伤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薄芝糖肽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方法 用过氧化氢(H2O2)作为氧化剂建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自由基损伤模型;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药物浓度下的细胞代谢率.结果 实验组不同浓度薄芝糖肽注射液各组的OD值均高于对照组,且OD值随浓度升高逐渐增加.结论 薄芝糖肽对自由基所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其作用与浓度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熊存全;秦红兵;周耀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各39例.2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及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全凭静脉麻醉组药物维持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及维库溴铵;静吸复合麻醉组采用异氟醚吸入,芬太尼,丙泊酚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观察2组患者入室时(T1)、切皮时(T2)、切皮后5min(T3)、切皮后30min(T4)、拔管前30min(T5)和拔管时(T6)各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及2组苏醒时间、呼吸满意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 全凭静脉麻醉组SBP、DBP、HR在T2、T3及T6时间点均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HR在T1、T4和T5时间点时,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凭静脉麻醉组苏醒时间、呼吸满意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静脉复合麻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肿瘤手术时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效果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羽龙;李丽梅;程长秀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液中葡萄糖(以下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但多数人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依从性较差,不能有效地遵从治疗而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致残、致死.要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糖尿病治疗成败的关键.我科2010年对4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文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4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有所上升.1999年8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4例,现对其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临床特征.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44例,年龄21~45岁,中位年龄33岁.其中有剖宫产手术史4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后1例,孕中期剖宫取胎术后1例,子宫肌瘤剥除术后1例.发病时间为术后3个月~8年,但多数为术后6个月~2年.

    作者:赵翠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时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硬膜外阻滞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已有多篇报道.氧分压是评价呼吸功能和血液氧合的重要指标,但血氧饱和度与血气分析相比具有无创、方便,且能连续观察的特点.血氧饱和度测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观察40例硬膜外阻滞行上腹部手术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皋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银锌霜治疗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银锌霜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 压疮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应用银锌霜涂布疮面,对照组应用抗生素外涂疮面,观察2组疗效及平均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66.7%,平均愈合时间为15d,短于对照组的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锌霜用于治疗压疮,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瑞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护理模式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18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所有病例于入院当天,产后14d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比较2组产后抑郁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入院前后SDS与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DS与SAS评分均高于入院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S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产后抑郁12例(13.3%),对照组发生28例(3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史群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血红蛋白正常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4例临床分析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一种较少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锥体束,脊髓的后索、侧索以及周围神经.本病由Russell等在1900年提出临床及病理描述[1],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僵硬、步态不稳,并伴有周围型感觉障碍,症状进行性加重.其病因与维生素B<,12>缺乏有关,多伴有贫血,但也有少数患者血红蛋白正常,易引起误诊.现将我院2005-2006年收治的临床确诊的SCD患者14例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桂云;江炜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开放性前颅底多发骨折伴脑脊液鼻漏的治疗体会

    开放性前颅底多发骨折并发脑脊液鼻漏是临床上比较复杂的颅脑创伤,由于头面部创伤污染重,增加了颅内感染几率,颅骨骨折变形移位而且累及范围广,存在多发硬膜漏口,临床处理困难,我院2001年1月-2010年7月采用早期颅底重建一期修补术治疗开放性前颅底多发骨折伴脑脊液鼻漏患者2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永刚;于青树;王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体会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以多种致病性自身抗体和病变累及全身多系统器官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各个系统和脏器的功能损害[1].收集我院1998-2008年资料较完整的SLE患者32例,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郝瑞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针式刀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针刀式乳头切开术(NKP)的应用价值.方法 犬以肠代乳头实验按照混合电流中凝、切电流所占的比例不同分为A组(凝、切电流各占25%与75%)、B组(凝、切电流各占50%)、C组(凝、切电流各占75%与25%).各组凝、切指数均为3.5.麻醉后经上腹部正中切口入腹,选择空肠壁切开,取30个切口.猪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实验将猪十二指肠剖开,无菌生理盐水纱布将肠内容物擦拭干净后置于电极板上.针式刀切开时采用混合电流(凝切电流比例为75%:25%),凝、切指数均为3.5,切开长度为1.0~1.5cm,切开方向朝向11~12点位置.观察犬以肠代乳头实验切口出血率和猪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实验,肉眼和光镜下观察记录局部及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犬以肠代乳头实验C组切口的出血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A组和B组切口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猪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实验,肉眼观察3组局部组织均出现颜色变白,碳化,伴有烧焦味.光镜下组织切片观察3组局部及周围组织的损伤不明显.结论 NKP应用混合电流切开,可以在乳头切开的同时起电凝作用,减少了出血,且对组织损伤轻.

    作者:张淑梅;冯子坛;常丽丽;刘红芬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临床护理

    胶囊内镜以其易吞服、无痛苦、图像清晰、检查范围广等优点,为胃肠道尤其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检查提供了新的途径,填补了小肠可视性检查的空白.我科于2009年4月-2010年4月对病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15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配以专科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维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外科急腹症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急腹症是腹部急性疼痛总称,是指腹腔盆腔脏器因急性炎症、急性穿孔、梗阻、绞窄或血管栓塞等引起,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往往起病急骤,病情复杂,病情较重,如果诊断不准确,治疗不及时,病死率较高.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将外科急腹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蒋春晖;任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