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服补液盐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脱水的效果分析

姜天俊;张秀;范荣;谢杨新;赵鹏;张昕;李建静;聂为民;赵敏

关键词:补液疗法, 脱水, 腹泻
摘要:目的 探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成人急性腹泻患者补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36例成人急性腹泻患者被纳入研究,69例随机分入口服补液治疗组(ORT组),临床评估为轻、中度脱水的患者采用ORS治疗,重度脱水患者早期采取静脉和ORS联合治疗,恢复至轻中度脱水后仅服用ORS.67例随机进入静脉输液组(IVT组),采用静脉补液治疗脱水.补液以外的其他治疗两组相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转归.结果 ORT组和IVT组在临床脱水纠正率、腹泻好转时间、不同时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恢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S治疗成人急性腹泻脱水患者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静脉输液使用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有效方法.方法 50例门诊患者运用中药,针对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并配转移因子注射液,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5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6.0%,20d内久治不愈的口腔溃疡治愈.结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应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不易复发.

    作者:王晓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所收治的56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2次/d,10mg/次,治疗组除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同时给予中药煎剂,1剂/d,分两次服用,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20例,对照组显效9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勇强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农六师地区大中专院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 根据农六师地区大中专院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学校预防乙肝理论提供依据及对策.方法 对2004-2009级13272名入学新生用ELISA法测定HBsAg、乙肝抗原抗体系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 HBsAg阳性率为7.7%.结论 HBsAg阳性率为7.7%,与同期全国其他院校新生水平接近,高于新疆8月龄~15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水平.

    作者:何志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不同血液灌流间隔时间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不同血液灌流间隔时间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2年12月-2010年12月收住我院急诊科ICU的经洗胃、阿托品、解磷定及呼吸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经口服重度AOPP患者71例,其中血液灌流间隔2~4h 24例,间隔6~8h 23例,间隔10~12h 25例.对照分析三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三组年龄、中毒剂量、中毒时间及入院时血胆碱酯酶(CH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36h后间隔6~8h组患者血CHE水平较间隔2~4h组、间隔10~12h组明显升高,间隔2~4h组较间隔10~12h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6~8h组患者在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总量、清醒的时间、机械通气、中间综合征(IMS)、反跳、死亡率较间隔2~4h组、间隔10~12h组明显减少,间隔2~4h组较间隔10~12h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隔6~8h多次血液灌流可以提高重度AOPP患者抢救成功率,并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献军;陈晓兵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推拿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笔者在2008年1月-2010年8月收治典型的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推拿正骨手法治疗总有效率92.8%.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长喜;史险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溶液2 ml/d)、缺血再灌注组(0.9%氯化钠溶液2 ml/d)、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 mg·kg-1·d-1)、阿托伐他汀+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阿托伐他汀20 mg·kg-1·d-1、L-硝基精氨酸甲酯15 mg/kg).灌喂3 d后制作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L-硝基精氨酸甲酯于缺血前15 min尾静脉注射.再灌注后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心肌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及丙二醛(MDA)水平;Hoechst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凋亡蛋白Fas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O水平、TSOD活性、MDA水平、Fas蛋白阳性表达率及AI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托伐他汀+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NO水平、TSOD活性、MDA水平、Fas蛋白阳性表达率及AI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O、MDA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清除氧自由基,干预Fas蛋白表达,从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一氧化氮合酶(NOS)-NO途径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抑制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

    作者:孟红;张英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六例护理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或数天)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约60%的急性肾衰竭与创伤和手术相关.因其起病急、发展快,延误诊治往往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ARF在妇科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出现较少,我院2006年8月-2007年12月共收集236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随访6例发生ARF,现将6例并发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早期发现ARF,及时治疗.

    作者:王文一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创伤性膈疝的诊断方法、影响诊断的因素和手术治疗的术式及结果.结果 术前确诊6例.左侧疝9例,右侧膈疝1例.治愈9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10.0%.结论 影响早期诊断因素有就诊时间、受伤部位、合并伤、膈肌破裂程度、术中遗漏、术者经验等.钡餐动态X线胸腹联透在创伤性膈疝诊断中具价值.剖腹术是创伤性膈疝的首选手术方法.腹部切口的选择应为胸腹联合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高有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损伤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及脂多糖(LPS)损伤后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胚胎大鼠中脑原代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中脑神经细胞,培养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MPP+组、MPP++EGB761组、MPP++LPS组、MPP++EGB761+LPS组;给予MPP+、EGB761和LPS进行配组干预,然后观察细胞生长状况;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微量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荧光法(FITC),比较各组阳性神经元的变化,了解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表达情况;同时硝酸还原法检测培养细胞中一氧化氮(NO)的表达情况.结果 空白对照组、MPP++EGB761组:细胞生长旺盛,轴突延长明显;MPP++EGB761+LPS组:细胞生长受抑制,轴突较短 MPP+组、MPP++LPS组细胞数量少,仅少数细胞稍有突起,大多数细胞无轴突.MTT法测得细胞吸光度值(A值)、免疫荧光TH阳性细胞表达及培养细胞NO的表达:空白对照组、MPP++EGB761组NO含量与MPP++EGB761+LPS组、MPP+组、MPP++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EGB761+LPS组NO含量与MPP+组、MPP++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与MPP++LPS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结论 LPS可加重MPP+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小胶质的活化及其释放的NO有可能参与该细胞凋亡过程.EGB761对损伤后的胚胎大鼠中脑原代培养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的活化完成.

    作者:朱灿宏;奚淑芳;王群江;周冰;李蓉;庄志;毛善奎;端礼荣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的变化,对于各种异常的临床表现,要予以重视.并且同时要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应用胰岛素护理、监测血糖、预防感染等护理方法.结果 6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24例痊愈,治愈率为40%;28例好转,好转率为46.7%;8例没有治愈,其中2例患者死亡,未愈率为13.3%.其中有肺部感染患者9例,发生低血糖反应患者12例,口腔溃疡患者4例,所有患者均未有褥疮的发生.结论 适当的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该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云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及布比卡因在骶管阻滞麻醉的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比较相同浓度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行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R组:罗哌卡因;L组:左旋布比卡因;B组:布比卡因;行骶管阻滞麻醉.结果 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阻滞消退时间R组显著长于L、B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消退时间R组显著短于L、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骶管阻滞效果均良好.结论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三种药物用于骶管麻醉均可产生良好的感觉、运动阻滞.

    作者:陈毅飞;唐小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福布汀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利福布汀的HPLC方法,并测定市售胶囊制剂中利福布汀的含量.方法 以Lichrospher100(RP-85.0μm×250mm)为分析柱,乙腈-甲醇-0.04mol/LKH2PO4(54:10:36,v/v)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柱温:40℃,进样量:5.0μl,254nm处紫外检测;对硝基苯酚为内标.结果 利福布汀在3.75~150.00μg/ml范围内,峰面积对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7),平均回收率为100.24%,RSD为0.90%(n=6).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利福布汀的质量控制和临床血药浓度的监测.

    作者:邢贞建;陶涛;李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7例十二指肠损伤的原因、部位、术式选择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术前诊断十二指肠损伤,其余均手术探查确诊.15例痊愈,2例死亡.十二指肠瘘死亡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 术前详细体格检查及X线检查对诊断有指导意义,及时的腹部探查及术中合理处理方式是治疗十二指肠破裂的关键.

    作者:马继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两种麻醉方法在无痛胃镜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和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2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比较.方法 400例ASA Ⅰ~ Ⅲ级患者分为丙泊酚+芬太尼组(Ⅰ组)200例和丙泊酚+咪唑安定组(Ⅱ组)200例.Ⅰ组从静脉缓慢注入芬太尼1~2 μg/kg和丙泊酚1.0~1.5mg/kg;Ⅱ组从静脉缓慢注入咪唑安定0.02~0.04mg/kg和丙泊酚1~2mg/kg,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即可置入胃镜.专人评估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调查结果.结果 Ⅰ组在检查过程中恶心呕吐、呛咳、躁动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毕至清醒和离开观察室的时间分别为(6.30±2.40)min、(16.30±3.10)min.Ⅰ组注射部位的主观疼痛、丙泊酚的总量低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注药后收缩压、MAP、心率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患者、检查者、记录者的满意度评分和再次检查可接受率均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效果优于丙泊酚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

    作者:杨玲;马永平;张亚;孙历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不同静脉途径三磷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静脉途径应用三磷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 通过手背静脉和正中静脉推注不同剂量三磷腺苷治疗PSVT,通过监护,记录静推时间、转复时间、成功率、三磷腺苷剂量及副作用.结果 通过手背静脉、正中静脉推注三磷腺苷,静推时间分别为1.5~3.0s、1.0~1.5s,PSVT终止时间分别为(36.8±11.3)s、(29.5±9.9)s,转复为窦性心律时间分别为(50.2±11.9)s、(39.5±9.5)s,用药剂量分别为18.7mg、13.2mg,成功率分别为77.4%、90.9%,副作用分别为45.2%、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正中静脉途径推注三磷腺苷治疗PSVT具有药时间短、起效快、转复率高、相应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学智;张天顺;杨巧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目的 评价带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平均随访15(3~2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下肢功能良好,1例膝关节功能欠佳.结论 小切口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能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疗效好等效果,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张守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URSI)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0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组)30例和观察组(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组)30例,将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一次碎石成功率及术后结石排净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一次碎石成功率及术后结石排净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镜下URSI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好,安全有效,成功率相对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陈昌达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缓释烟酸的调脂及抗颈动脉硬化的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缓释烟酸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调节和防止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组每晚联合口服缓释烟酸(阿昔莫司)500mg和阿托伐他汀10mg.观察两组患者的调脂和消除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及颈动脉斑块消退程度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明显的降脂作用.缓释烟酸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更明显,联合缓释烟酸更有利于全面调脂,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梁小卫;罗兴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头孢吡肟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

    1 病例简介患儿,男,6岁,主因发热、咳嗽4 d,昏迷4 h于2008-06-06入院.入院前4 d患儿主因发热、咳嗽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喜炎平等治疗3 d,疗效欠佳,换用头孢吡肟静脉滴注1次后患儿出现腹痛,酱油色尿,未予重视.第2次静脉滴注中(1~2 min内)患儿再次出现腹痛、呕吐、腰痛、面色苍黄,继之出现昏迷,考虑为药物过敏,立即给予苯海拉明、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药物治疗无好转,为进一步诊治急转我院.

    作者:耿文锦;霍习敏;田利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银杏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纤溶系统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银杏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6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加用银杏叶片,服用6周后,比较两组血脂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血脂、PAI-1和t-PA较用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脂、PAI-1和t-PA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和银杏叶片联用可以更有效的改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纤溶系统异常.

    作者:林凡源;张效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