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马永平;张亚;孙历艳
目的 探讨儿童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2003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儿的临床护理.结果 本组患儿经过积极的急救、心理、术前及术后预防并发症等护理后,均达到了预期疗效,功能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紧急救治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和康复指导是儿童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
作者:陈玲;蒋小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统计学中的显著性检验手段在治疗前后的不同时间监测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白昼、夜间及全天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惠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与清热解毒中药联用对细菌释放内毒素的影响,为临床中、西抗菌药联用治疗严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穿琥宁、喜炎平分别与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抗菌药物混合,以1倍、10倍及100倍小抑菌浓度(MIC)作用于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测定作用4h之后释放内毒素的量,并做阴性对照.结果 3种抗菌药物中,头孢噻肟钠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量大,左氧氟沙星次之,阿米卡星较低;2种中药注射液与抗菌药物联用比单用抗菌药物诱导细菌释放的内毒素量少,单用与联用抗菌药细菌释放内毒素量均为1倍MIC>10倍MIC>100倍MIC.结论 穿琥宁和喜炎平注射液与头孢噻肟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3种抗菌药物联用,能减少细菌诱导释放内毒素,提示临床选用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时应参考细菌释放内毒素的特性.
作者:陈醒民;蔡金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我科62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评价临床疗效及测定6min步行试验,及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 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增加78m,对照组增加45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7.5%,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虽临床疗效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偏小有关.
作者:冷文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保温对老年患者术中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60例年龄>60岁的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常温组)和观察组(保温组),每组各30例,常温组不需做任何保温措施,保温组室温控制22~24℃,同时冲洗液、输注液和血液等人工加热至37℃,然后分别将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可能出现的收缩压、心率、体温变化和寒战情况记录在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体温在进入手术室时、消毒时和手术1h内波动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低体温和寒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医疗人员应当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可避免老年患者出现低体温的现象,并能有效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吴荣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取洛阳地区汉族居民CHD患者203例(CHD组)和正常对照组194例,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判定严重程度.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检测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分析G894T多态性与CHD的关系.结果 CHD组GT+TT基因型分布与T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eNOS基因型分布在单支与多支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OS基因894位点G→T突变与洛阳地区汉族人群CHD的发生相关联,但与其严重程度间无关联.
作者:王红雷;张辉锋;董平栓;邢适颖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及脂多糖(LPS)损伤后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胚胎大鼠中脑原代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中脑神经细胞,培养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MPP+组、MPP++EGB761组、MPP++LPS组、MPP++EGB761+LPS组;给予MPP+、EGB761和LPS进行配组干预,然后观察细胞生长状况;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微量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荧光法(FITC),比较各组阳性神经元的变化,了解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表达情况;同时硝酸还原法检测培养细胞中一氧化氮(NO)的表达情况.结果 空白对照组、MPP++EGB761组:细胞生长旺盛,轴突延长明显;MPP++EGB761+LPS组:细胞生长受抑制,轴突较短 MPP+组、MPP++LPS组细胞数量少,仅少数细胞稍有突起,大多数细胞无轴突.MTT法测得细胞吸光度值(A值)、免疫荧光TH阳性细胞表达及培养细胞NO的表达:空白对照组、MPP++EGB761组NO含量与MPP++EGB761+LPS组、MPP+组、MPP++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EGB761+LPS组NO含量与MPP+组、MPP++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与MPP++LPS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结论 LPS可加重MPP+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小胶质的活化及其释放的NO有可能参与该细胞凋亡过程.EGB761对损伤后的胚胎大鼠中脑原代培养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的活化完成.
作者:朱灿宏;奚淑芳;王群江;周冰;李蓉;庄志;毛善奎;端礼荣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销售金额排序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有所下降;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喹诺酮类药销售金额排序各年度均列抗菌药物的前3位;庆大霉素注射液和庆大霉素片分列DDDs排序首位.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性和盲目性、用药档次偏高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覃英镨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黄褐斑药理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72例黄褐斑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使用维生素C0.6g/d的基础上,治疗组37例,给予易善复胶囊6粒/d,治疗组给予六味地黄丸3丸/d,均分三次口服.30d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面部褐色斑片颜色与斑片面积和治疗前相比,均有变淡、面积缩小或消失,治疗组有效率为86.5%,对照组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6,P<0.05).结论 易善复胶囊联合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效果显著,无副作用.
作者:张民杰;杨敏;张宗权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笔者在2008年1月-2010年8月收治典型的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推拿正骨手法治疗总有效率92.8%.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长喜;史险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带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平均随访15(3~2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下肢功能良好,1例膝关节功能欠佳.结论 小切口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能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疗效好等效果,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张守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缓释烟酸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调节和防止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组每晚联合口服缓释烟酸(阿昔莫司)500mg和阿托伐他汀10mg.观察两组患者的调脂和消除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及颈动脉斑块消退程度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明显的降脂作用.缓释烟酸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更明显,联合缓释烟酸更有利于全面调脂,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梁小卫;罗兴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A组及B组,各64例,A组单纯米非司酮25mg,1次/d,B组口服消结安胶囊,每次2粒,3次/d,联合服用米非司酮25mg,隔日一次.两组均在月经干净后5~7d服用,10~15d为1周期,连用3~4个周期.观察治疗后子宫肌瘤大小及临床变化.结果 B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及大肌瘤体积缩小效果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消结安配伍米非司酮周期性治疗子宫肌瘤治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米非司组,且副反应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莫可良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晚期妊娠合并脑出血临床少见,易被误诊、漏诊.该症病因尚未明了,一旦发生,往往威胁母婴生命,后果严重,甚至导致死亡.为使晚期妊娠合并脑出血患者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争取良好的妊娠结局,现将已治愈的2例晚期妊娠合并小量脑出血病例报告如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加以讨论.
作者:王晓君;王平;王君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测定利福布汀的HPLC方法,并测定市售胶囊制剂中利福布汀的含量.方法 以Lichrospher100(RP-85.0μm×250mm)为分析柱,乙腈-甲醇-0.04mol/LKH2PO4(54:10:36,v/v)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柱温:40℃,进样量:5.0μl,254nm处紫外检测;对硝基苯酚为内标.结果 利福布汀在3.75~150.00μg/ml范围内,峰面积对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7),平均回收率为100.24%,RSD为0.90%(n=6).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利福布汀的质量控制和临床血药浓度的监测.
作者:邢贞建;陶涛;李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肿瘤、抗辐射、抗病毒、抑菌、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肝脏、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TP抗氧化的功能及其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郑笑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根据农六师地区大中专院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学校预防乙肝理论提供依据及对策.方法 对2004-2009级13272名入学新生用ELISA法测定HBsAg、乙肝抗原抗体系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 HBsAg阳性率为7.7%.结论 HBsAg阳性率为7.7%,与同期全国其他院校新生水平接近,高于新疆8月龄~15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水平.
作者:何志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p38MAPK在液化气中毒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38MAPK信号通路在液化气中毒大鼠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液化石油气中毒模型,动物分别于中毒后1、3、7d处死,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p38MAPK的表达水平.结果 大鼠液化石油气中毒后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核浓缩、结构不清,可见神经元坏死迹象.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显示p38MAPK在急性液化气中毒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38MAPK信号传递途径促进液化石油气中毒诱导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坏死,在液化石油气中毒大鼠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李芳;李竞;韩漫夫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利弊.方法 回顾性分析27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抗生素应用情况分为单药组和多药组.统计分析患者术后严重感染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组间差别.结果 单药组135例患者与多药组138例患者相比,在胸腔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患者腹泻发生率较多药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应用单种抗生素预防感染安全有效,与联合应用抗生素相比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介绍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治疗中开展药学服务的经验.方法 对几例药师参与治疗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度取得明显的效果.结论 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对药物的合理使用起着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作者:包秧兰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