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温对老年患者术中的影响分析

吴荣惠

关键词:保温, 老年患者, 术中, 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保温对老年患者术中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60例年龄>60岁的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常温组)和观察组(保温组),每组各30例,常温组不需做任何保温措施,保温组室温控制22~24℃,同时冲洗液、输注液和血液等人工加热至37℃,然后分别将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可能出现的收缩压、心率、体温变化和寒战情况记录在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体温在进入手术室时、消毒时和手术1h内波动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低体温和寒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医疗人员应当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可避免老年患者出现低体温的现象,并能有效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癫痫致外伤两例急诊诊疗思维

    1 病例简介患者1,青年男性,23岁,主因外伤后头痛出血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步入急诊室.查体合作,双侧瞳孔左:右=4:4mm,光反射灵敏.心、肺、腹及四肢(-).外科:头枕部纵行头皮裂伤,长约4cm,深达帽状腱膜.急诊初步诊断:头皮裂伤.

    作者:曾宪锋;刘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口服补液盐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脱水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成人急性腹泻患者补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36例成人急性腹泻患者被纳入研究,69例随机分入口服补液治疗组(ORT组),临床评估为轻、中度脱水的患者采用ORS治疗,重度脱水患者早期采取静脉和ORS联合治疗,恢复至轻中度脱水后仅服用ORS.67例随机进入静脉输液组(IVT组),采用静脉补液治疗脱水.补液以外的其他治疗两组相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转归.结果 ORT组和IVT组在临床脱水纠正率、腹泻好转时间、不同时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恢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S治疗成人急性腹泻脱水患者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静脉输液使用率.

    作者:姜天俊;张秀;范荣;谢杨新;赵鹏;张昕;李建静;聂为民;赵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农六师地区大中专院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 根据农六师地区大中专院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学校预防乙肝理论提供依据及对策.方法 对2004-2009级13272名入学新生用ELISA法测定HBsAg、乙肝抗原抗体系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 HBsAg阳性率为7.7%.结论 HBsAg阳性率为7.7%,与同期全国其他院校新生水平接近,高于新疆8月龄~15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水平.

    作者:何志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目的 评价带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平均随访15(3~2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下肢功能良好,1例膝关节功能欠佳.结论 小切口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能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疗效好等效果,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张守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严重脓毒症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由各种病因导致的25例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患者,每日在床边行连续HVHF(置换液流量80 ml·kg-1·h-1)治疗12~18 h.观察治疗后24、48、72 h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体温和动脉血氧合指数(PaO2/FiO2).观察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变化.结果 HVHF治疗 48 h~72 h时严重脓毒症患者的HR、MAP、体温和PaO2/FiO2等指标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VHF治疗72 h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较HVHF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VHF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

    作者:邱泽亮;张宁;徐俊龙;许伟海;张剑;楼天正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影响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引起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半途而废的原因,探讨提高慢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建立遵医行为的办法,更好地促进康复及预后.方法 治疗方案执行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其中应用α1-胸腺肽治疗13例,拉米夫定32例,阿德福韦5例.结果 25例按疗程正规用药,5例按医嘱用药中,19例自主停药,1例因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9例停药者中,长者用药1年,短者仅为1个月.结论 抗病毒治疗是抗乙肝的关键,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影响着治疗的效果,护士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因素,做好健康教育,按疗程、按剂量抗病毒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菊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福布汀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利福布汀的HPLC方法,并测定市售胶囊制剂中利福布汀的含量.方法 以Lichrospher100(RP-85.0μm×250mm)为分析柱,乙腈-甲醇-0.04mol/LKH2PO4(54:10:36,v/v)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柱温:40℃,进样量:5.0μl,254nm处紫外检测;对硝基苯酚为内标.结果 利福布汀在3.75~150.00μg/ml范围内,峰面积对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7),平均回收率为100.24%,RSD为0.90%(n=6).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利福布汀的质量控制和临床血药浓度的监测.

    作者:邢贞建;陶涛;李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的变化,对于各种异常的临床表现,要予以重视.并且同时要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应用胰岛素护理、监测血糖、预防感染等护理方法.结果 6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24例痊愈,治愈率为40%;28例好转,好转率为46.7%;8例没有治愈,其中2例患者死亡,未愈率为13.3%.其中有肺部感染患者9例,发生低血糖反应患者12例,口腔溃疡患者4例,所有患者均未有褥疮的发生.结论 适当的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该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云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2010 年3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43例,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监测病情、预见性护理、康复指导.结果 43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经过1~3个月的治疗与护理,治愈17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4%.结论 护士这对老年患者多细心、耐性、和蔼的对待并护理,让患者感觉亲切,针对可能并发的情况,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梁雪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机械通气患者人性化技术性特级护理的临床研究

    人性化技术性特级护理是一种集创造性、个性化为一体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抢救危重患者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陈少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 观察内毒素(ET)致感染性休克兔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6(IL-6)和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变化,研究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感染性休克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50只健康日本长耳大白兔随机分为ET致休克模型组(对照组),地塞米松(DXM)干预组(DXM组)及三种不同剂量UTI干预组(U1组、U2组、U3组3个亚组),每组10只.采用ET(2mg/kg)一次性静脉注射方法复制兔感染性休克模型,造模成功后对照组应用0.9%氯化钠溶液2ml,DXM组用DXM(1mg/kg)、U1组用UTI(2.5×104)U/kg、U2组用UTI(5.0×104)U/kg、U3组用UTI(10.0×104)U/kg分别溶于2ml 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进行干预,监测兔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和呼吸频率(RR)的变化,检测休克0h和干预后2h、4h、6h和12h等时间点血浆中的TNF-a、IL-6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 在0h,5组兔的MAP、RR及TNF-a、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UTI亚组与对照组及DXM组在休克后不同干预时间点MAP、RR及TNF-a、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变化在对照组肺损伤强,U3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在肺组织的表达在对照组强,U3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RR及TNF-a、IL-6的水平和NF-κB表达在3个UTI亚组间随着UTI剂量的加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TI能改善ET所诱导的感染性休克兔的MAP、RR和 TNF-a、IL-6的变化,尤以大剂量改善效果更明显.UTI对ET所诱导的感染性休克兔肺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UTI的肺保护作用与剂量成正相关性.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抑制TNF-a和IL-6的表达是UTI肺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陈晓兵;许铁;李小民;刘克喜;王言理;陈雪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北京市城区中老年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北京市东城区>40岁的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现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整群抽取北京市东城区5个社区共9 416例>40岁的居民,对所选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并测定空腹血糖及血脂.计算不同年龄及性别的调查对象MS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分析M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MS的粗患病率为20.20%,男性为22.90%,女性为18.28%,男女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200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年龄标准化,MS总患病率为16.21%,男性为18.13%,女性为15.50%.高血压、超重、血脂异常及高血糖的患病率分别为29.72%、40.36%、20.72%和25.47%.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超重、高血糖、血脂异常、民族、职业、收缩压、教育程度、饮酒类型是组成M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中老年居民中MS有较高的患病率;除组成MS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超重、高血糖和血脂异常外,民族、职业(机关人员、警察)、收缩压、教育程度(中专)、饮酒类型(白酒)也是组成MS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仁汉;向小平;宁心惠;周喆;刘宇;王建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国产舍曲林与进口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国产舍曲林与进口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57例抑郁症患者分别给予国产舍曲林(唯他停组,29例)和进口舍曲林(左洛复组,28例)治疗,疗程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唯他亭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51.7%),左洛复组出现不良反应12例(42.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唯他停和左洛复的疗效和安全性无显著差异,但唯他停更经济,是临床治疗的较佳选择.

    作者:金雅君;陈致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茶多酚抗氧化功能及保护实验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肿瘤、抗辐射、抗病毒、抑菌、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肝脏、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TP抗氧化的功能及其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郑笑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哈萨克族居民高血压遗传特征及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布尔津县哈萨克族居民原发性高血压(EH)的遗传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5年6月-2010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布尔津县医院就诊的270例EH患者及同期体检的420名非高血压健康人群进行EH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及生理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布尔津县哈萨克族EH患者遗传度为56.8%,其中男61.2%,女53.5%;病例组家系一级亲属、家系男性一级亲属和家系女性一级亲属的患病率分别为30.50%、36.12%和28.12%,均高于对照组的15.21%、16.97%和1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尔津县哈萨克族EH患者分离比为0.17,符合多基因遗传病特征(分离比<0.2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饮酒、高盐饮食是布尔津县哈萨克族居民患EH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布尔津县哈萨克族居民EH患者有明显遗传倾向,具有多基因遗传特征;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饮酒过量、高盐饮食的哈萨克族居民患EH的危险性较大.

    作者:海依拉提·克孜;热娜古丽·艾则孜;帕它木·莫合买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20周妊娠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20周妊娠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100例宫内妊娠10~20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第1、2天口服米非司酮,第3天加服米索前列醇.若米索前列醇给药四次后尚未排出者行钳刮术.结果 100例全部成功,其中91例为完全流产,9例为不全流产,行清宫术.无一例行钳刮术.结论 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10~20周妊娠,可极大减少钳刮术的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流产方法.

    作者:孙玉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经口鼻内镜直视下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腺样体疗效观察

    腺样体即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后壁中线处,为咽淋巴环的组成部分,腺样体肥大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鼾症等多种疾病,对出现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慢性鼻炎鼻窦炎、中耳炎等症状之一者,均应作为腺样体切除术的适应证.

    作者:李康;张志茂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研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1)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骼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2)疾病可见于小儿各年龄期,临床上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及反复发作型.急性型小儿常见,约占70%~90%,好发于2~8岁,慢性型较少见,约占16%~29%,发病年龄多为6~10岁.

    作者:马艳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不同血液灌流间隔时间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不同血液灌流间隔时间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2年12月-2010年12月收住我院急诊科ICU的经洗胃、阿托品、解磷定及呼吸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经口服重度AOPP患者71例,其中血液灌流间隔2~4h 24例,间隔6~8h 23例,间隔10~12h 25例.对照分析三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三组年龄、中毒剂量、中毒时间及入院时血胆碱酯酶(CH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36h后间隔6~8h组患者血CHE水平较间隔2~4h组、间隔10~12h组明显升高,间隔2~4h组较间隔10~12h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6~8h组患者在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总量、清醒的时间、机械通气、中间综合征(IMS)、反跳、死亡率较间隔2~4h组、间隔10~12h组明显减少,间隔2~4h组较间隔10~12h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隔6~8h多次血液灌流可以提高重度AOPP患者抢救成功率,并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献军;陈晓兵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探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6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6例患者均为Hoehn-Yahr Ⅱ~Ⅲ级,并接受左旋多巴治疗30d以上,其中42例作为研究组,患者在原来的基础上加用普拉克索治疗,首次服药剂量为0.125mg/次,2次/d,1周后根据病情增加剂量,4周后至0.75mg/d,维持8周;对照组44例,不添加普拉克索.治疗前后采用PD评定量表(UPDRS)对疗效进行评估,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UPD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UPDR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UPDR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 帕金森患者在应用左旋多巴治疗的基础上添加普拉克索治疗可有效的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