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刘凛;朱晓东
目的 比较相同浓度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行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R组:罗哌卡因;L组:左旋布比卡因;B组:布比卡因;行骶管阻滞麻醉.结果 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阻滞消退时间R组显著长于L、B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消退时间R组显著短于L、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骶管阻滞效果均良好.结论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三种药物用于骶管麻醉均可产生良好的感觉、运动阻滞.
作者:陈毅飞;唐小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介绍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治疗中开展药学服务的经验.方法 对几例药师参与治疗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度取得明显的效果.结论 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对药物的合理使用起着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作者:包秧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1 病例简介患者1,青年男性,23岁,主因外伤后头痛出血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步入急诊室.查体合作,双侧瞳孔左:右=4:4mm,光反射灵敏.心、肺、腹及四肢(-).外科:头枕部纵行头皮裂伤,长约4cm,深达帽状腱膜.急诊初步诊断:头皮裂伤.
作者:曾宪锋;刘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中药注射剂的合理性应用.方法 对本院2010年6月5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门急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0张处方中,应用抗菌中药注射剂125例,使用率为24.0%,多为单一用药与静脉注射给药.上呼吸道感染抗菌中药注射剂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居首位,其次为鱼腥草注射液和银黄注射液.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稍多.结论 我院医师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师抗菌中药注射剂知识的培训与再教育,提高抗菌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李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和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2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比较.方法 400例ASA Ⅰ~ Ⅲ级患者分为丙泊酚+芬太尼组(Ⅰ组)200例和丙泊酚+咪唑安定组(Ⅱ组)200例.Ⅰ组从静脉缓慢注入芬太尼1~2 μg/kg和丙泊酚1.0~1.5mg/kg;Ⅱ组从静脉缓慢注入咪唑安定0.02~0.04mg/kg和丙泊酚1~2mg/kg,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即可置入胃镜.专人评估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调查结果.结果 Ⅰ组在检查过程中恶心呕吐、呛咳、躁动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毕至清醒和离开观察室的时间分别为(6.30±2.40)min、(16.30±3.10)min.Ⅰ组注射部位的主观疼痛、丙泊酚的总量低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注药后收缩压、MAP、心率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患者、检查者、记录者的满意度评分和再次检查可接受率均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效果优于丙泊酚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
作者:杨玲;马永平;张亚;孙历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2010 年3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43例,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监测病情、预见性护理、康复指导.结果 43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经过1~3个月的治疗与护理,治愈17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4%.结论 护士这对老年患者多细心、耐性、和蔼的对待并护理,让患者感觉亲切,针对可能并发的情况,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梁雪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由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序贯疗法)采用前5d雷贝拉唑(10mg,2次/d)+ 阿莫西林(1000mg,2次/d),后5d雷贝拉唑(10mg,2次/d)+左氧氟沙星(500mg,1次/d)+ 克拉霉素(500mg,2次/d);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2次/d)、克拉霉素(500mg,2次/d)、甲硝唑(400mg,2次/d),治疗10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碳14呼气试验,观察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按意向治疗(ITT)和试验方案 (PP) 分析Hp根除率分别为92.5%和94.9%,而对照组分别为75.0%和78.9%,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分别为2例和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左氧氟沙星10d序贯疗法是一种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的Hp根除方案,可作为Hp根除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邵淑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北京市东城区>40岁的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现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整群抽取北京市东城区5个社区共9 416例>40岁的居民,对所选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并测定空腹血糖及血脂.计算不同年龄及性别的调查对象MS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分析M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MS的粗患病率为20.20%,男性为22.90%,女性为18.28%,男女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200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年龄标准化,MS总患病率为16.21%,男性为18.13%,女性为15.50%.高血压、超重、血脂异常及高血糖的患病率分别为29.72%、40.36%、20.72%和25.47%.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超重、高血糖、血脂异常、民族、职业、收缩压、教育程度、饮酒类型是组成M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中老年居民中MS有较高的患病率;除组成MS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超重、高血糖和血脂异常外,民族、职业(机关人员、警察)、收缩压、教育程度(中专)、饮酒类型(白酒)也是组成MS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仁汉;向小平;宁心惠;周喆;刘宇;王建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为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处方进行点评,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我院每月抽取上、中、下旬各一日处方,由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对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用药处方提交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并将讨论结果通知处方医师签字,同时药师说明不妥原因.通过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医师,及时修改,提高了我院门诊处方质量.
作者:李榕;蒋秀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儿童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2003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儿的临床护理.结果 本组患儿经过积极的急救、心理、术前及术后预防并发症等护理后,均达到了预期疗效,功能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紧急救治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和康复指导是儿童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
作者:陈玲;蒋小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合理用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1],防止药物资源浪费,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随机抽查我门诊部2008、2009、2010年共3000张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富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成人急性腹泻患者补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36例成人急性腹泻患者被纳入研究,69例随机分入口服补液治疗组(ORT组),临床评估为轻、中度脱水的患者采用ORS治疗,重度脱水患者早期采取静脉和ORS联合治疗,恢复至轻中度脱水后仅服用ORS.67例随机进入静脉输液组(IVT组),采用静脉补液治疗脱水.补液以外的其他治疗两组相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转归.结果 ORT组和IVT组在临床脱水纠正率、腹泻好转时间、不同时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恢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S治疗成人急性腹泻脱水患者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静脉输液使用率.
作者:姜天俊;张秀;范荣;谢杨新;赵鹏;张昕;李建静;聂为民;赵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经前泻水症是妇科常见的病症,经多年的临床观察,非单纯脾虚湿盛之证,多由阳虚阴盛、寒湿下注、冲任受阻、胞脉闭塞所致,但与肾气不足,带脉约束功能减弱,任脉不固,阴液下滑,还与湿,与脾虚有关,脾虚,均使脾失健运.湿邪侵入带脉后,使寒湿下注.故治疗当以温补肾阳、健脾化湿为主,笔者自拟温通汤治疗本病,效果明显.
作者:骆岩松;骆岩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分析引起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半途而废的原因,探讨提高慢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建立遵医行为的办法,更好地促进康复及预后.方法 治疗方案执行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其中应用α1-胸腺肽治疗13例,拉米夫定32例,阿德福韦5例.结果 25例按疗程正规用药,5例按医嘱用药中,19例自主停药,1例因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9例停药者中,长者用药1年,短者仅为1个月.结论 抗病毒治疗是抗乙肝的关键,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影响着治疗的效果,护士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因素,做好健康教育,按疗程、按剂量抗病毒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菊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及脂多糖(LPS)损伤后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胚胎大鼠中脑原代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中脑神经细胞,培养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MPP+组、MPP++EGB761组、MPP++LPS组、MPP++EGB761+LPS组;给予MPP+、EGB761和LPS进行配组干预,然后观察细胞生长状况;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微量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荧光法(FITC),比较各组阳性神经元的变化,了解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表达情况;同时硝酸还原法检测培养细胞中一氧化氮(NO)的表达情况.结果 空白对照组、MPP++EGB761组:细胞生长旺盛,轴突延长明显;MPP++EGB761+LPS组:细胞生长受抑制,轴突较短 MPP+组、MPP++LPS组细胞数量少,仅少数细胞稍有突起,大多数细胞无轴突.MTT法测得细胞吸光度值(A值)、免疫荧光TH阳性细胞表达及培养细胞NO的表达:空白对照组、MPP++EGB761组NO含量与MPP++EGB761+LPS组、MPP+组、MPP++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EGB761+LPS组NO含量与MPP+组、MPP++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与MPP++LPS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结论 LPS可加重MPP+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小胶质的活化及其释放的NO有可能参与该细胞凋亡过程.EGB761对损伤后的胚胎大鼠中脑原代培养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的活化完成.
作者:朱灿宏;奚淑芳;王群江;周冰;李蓉;庄志;毛善奎;端礼荣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国产舍曲林与进口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57例抑郁症患者分别给予国产舍曲林(唯他停组,29例)和进口舍曲林(左洛复组,28例)治疗,疗程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唯他亭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51.7%),左洛复组出现不良反应12例(42.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唯他停和左洛复的疗效和安全性无显著差异,但唯他停更经济,是临床治疗的较佳选择.
作者:金雅君;陈致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缓释烟酸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调节和防止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组每晚联合口服缓释烟酸(阿昔莫司)500mg和阿托伐他汀10mg.观察两组患者的调脂和消除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及颈动脉斑块消退程度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明显的降脂作用.缓释烟酸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更明显,联合缓释烟酸更有利于全面调脂,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梁小卫;罗兴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应用无菌床的护理效果.方法 91例肿瘤患者化疗276例次,根据骨髓抑制分级标准,将化疗后出现Ⅲ度、Ⅳ度骨髓抑制患者(56例次)入住百级无菌层流病床进行保护性隔离,并给予有效预防感染、心理及饮食护理.结果 56例次Ⅲ度、Ⅳ度骨髓抑制患者接受无菌层流床治疗后,感染的发生率仅10.7 %.结论 无菌床的应用可明显降低化疗后出现Ⅲ度、Ⅳ度骨髓抑制患者感染率,加快患者康复.
作者:李运智;孙明丽;张学勇;武素玲;修志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与清热解毒中药联用对细菌释放内毒素的影响,为临床中、西抗菌药联用治疗严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穿琥宁、喜炎平分别与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抗菌药物混合,以1倍、10倍及100倍小抑菌浓度(MIC)作用于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测定作用4h之后释放内毒素的量,并做阴性对照.结果 3种抗菌药物中,头孢噻肟钠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量大,左氧氟沙星次之,阿米卡星较低;2种中药注射液与抗菌药物联用比单用抗菌药物诱导细菌释放的内毒素量少,单用与联用抗菌药细菌释放内毒素量均为1倍MIC>10倍MIC>100倍MIC.结论 穿琥宁和喜炎平注射液与头孢噻肟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3种抗菌药物联用,能减少细菌诱导释放内毒素,提示临床选用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时应参考细菌释放内毒素的特性.
作者:陈醒民;蔡金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32例心功能不全经标准治疗及间歇静脉推注大剂量呋塞米治疗无效,改用呋塞米(20~40mg/h)经静脉持续泵入.观察新的给药方案后呋塞米的利尿效应、呼吸困难程度、全身水肿情况,监测体质量、血压、心率、血电解质和肾功能.结果 经静脉持续泵入呋塞米10h后,连续5~10d,28例呼吸困难明显好转,全身水肿显著消退,尿量比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质量、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肌酐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和血钠离子浓度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轻度升高.仅有4例症状缓解不明显.结论 经静脉持续泵入呋塞米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安全有效.
作者:张宪军;石雨薇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