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锋;刘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所收治的56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2次/d,10mg/次,治疗组除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同时给予中药煎剂,1剂/d,分两次服用,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20例,对照组显效9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勇强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取洛阳地区汉族居民CHD患者203例(CHD组)和正常对照组194例,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判定严重程度.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检测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分析G894T多态性与CHD的关系.结果 CHD组GT+TT基因型分布与T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eNOS基因型分布在单支与多支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OS基因894位点G→T突变与洛阳地区汉族人群CHD的发生相关联,但与其严重程度间无关联.
作者:王红雷;张辉锋;董平栓;邢适颖 刊期: 2011年第15期
1 病例简介患者1,青年男性,23岁,主因外伤后头痛出血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步入急诊室.查体合作,双侧瞳孔左:右=4:4mm,光反射灵敏.心、肺、腹及四肢(-).外科:头枕部纵行头皮裂伤,长约4cm,深达帽状腱膜.急诊初步诊断:头皮裂伤.
作者:曾宪锋;刘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成功和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9月要求药流终止妊娠的721例早孕妇女进行调查,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分析其与流产结局的关系.结果 全组对象完全流产者661例(占91.68%).流产次数越多、停经天数≥50d、胎囊大径线>25mm、后位子宫合并慢性盆腔炎性疾病者流产失败率增加;子宫位置、胚囊大小及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是影响药流结局的独立因素.结论 早孕妇女合并有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位子宫、胎囊大径线>25mm及停经天数≥50d者药流失败可能性较大.
作者:程桂仙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与清热解毒中药联用对细菌释放内毒素的影响,为临床中、西抗菌药联用治疗严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穿琥宁、喜炎平分别与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抗菌药物混合,以1倍、10倍及100倍小抑菌浓度(MIC)作用于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测定作用4h之后释放内毒素的量,并做阴性对照.结果 3种抗菌药物中,头孢噻肟钠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量大,左氧氟沙星次之,阿米卡星较低;2种中药注射液与抗菌药物联用比单用抗菌药物诱导细菌释放的内毒素量少,单用与联用抗菌药细菌释放内毒素量均为1倍MIC>10倍MIC>100倍MIC.结论 穿琥宁和喜炎平注射液与头孢噻肟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3种抗菌药物联用,能减少细菌诱导释放内毒素,提示临床选用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时应参考细菌释放内毒素的特性.
作者:陈醒民;蔡金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1 病例简介患儿,男,6岁,主因发热、咳嗽4 d,昏迷4 h于2008-06-06入院.入院前4 d患儿主因发热、咳嗽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喜炎平等治疗3 d,疗效欠佳,换用头孢吡肟静脉滴注1次后患儿出现腹痛,酱油色尿,未予重视.第2次静脉滴注中(1~2 min内)患儿再次出现腹痛、呕吐、腰痛、面色苍黄,继之出现昏迷,考虑为药物过敏,立即给予苯海拉明、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药物治疗无好转,为进一步诊治急转我院.
作者:耿文锦;霍习敏;田利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1)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骼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2)疾病可见于小儿各年龄期,临床上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及反复发作型.急性型小儿常见,约占70%~90%,好发于2~8岁,慢性型较少见,约占16%~29%,发病年龄多为6~10岁.
作者:马艳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不同静脉途径应用三磷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 通过手背静脉和正中静脉推注不同剂量三磷腺苷治疗PSVT,通过监护,记录静推时间、转复时间、成功率、三磷腺苷剂量及副作用.结果 通过手背静脉、正中静脉推注三磷腺苷,静推时间分别为1.5~3.0s、1.0~1.5s,PSVT终止时间分别为(36.8±11.3)s、(29.5±9.9)s,转复为窦性心律时间分别为(50.2±11.9)s、(39.5±9.5)s,用药剂量分别为18.7mg、13.2mg,成功率分别为77.4%、90.9%,副作用分别为45.2%、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正中静脉途径推注三磷腺苷治疗PSVT具有药时间短、起效快、转复率高、相应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学智;张天顺;杨巧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耐5-氟尿嘧啶(5-FU)食管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48例对5-FU耐药的食管癌患者,接受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2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21d为1个周期.结果 共完成192个周期,6例完全缓解,28例部分缓解,10例病灶稳定,4例病灶进展,总有效率为6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耐5-FU食管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轻,可作为5-FU治疗失败的食管癌的解救方案.
作者:郑铁桩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由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序贯疗法)采用前5d雷贝拉唑(10mg,2次/d)+ 阿莫西林(1000mg,2次/d),后5d雷贝拉唑(10mg,2次/d)+左氧氟沙星(500mg,1次/d)+ 克拉霉素(500mg,2次/d);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2次/d)、克拉霉素(500mg,2次/d)、甲硝唑(400mg,2次/d),治疗10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碳14呼气试验,观察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按意向治疗(ITT)和试验方案 (PP) 分析Hp根除率分别为92.5%和94.9%,而对照组分别为75.0%和78.9%,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分别为2例和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左氧氟沙星10d序贯疗法是一种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的Hp根除方案,可作为Hp根除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邵淑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地塞米松注射液使用情况,为我院门诊合理使用地塞米松提出指导建议.方法 抽查我院门诊静脉注射处方共3204张,对所有使用地塞米松的病例从年龄组用药、诊断用药等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门诊地塞米松注射液使用对象,使用方法中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 应加强地塞米松注射液在门诊合理使用管理.
作者:田少雄;林岱;郭茵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人性化技术性特级护理是一种集创造性、个性化为一体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抢救危重患者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陈少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为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处方进行点评,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我院每月抽取上、中、下旬各一日处方,由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对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用药处方提交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并将讨论结果通知处方医师签字,同时药师说明不妥原因.通过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医师,及时修改,提高了我院门诊处方质量.
作者:李榕;蒋秀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国产舍曲林与进口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57例抑郁症患者分别给予国产舍曲林(唯他停组,29例)和进口舍曲林(左洛复组,28例)治疗,疗程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唯他亭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51.7%),左洛复组出现不良反应12例(42.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唯他停和左洛复的疗效和安全性无显著差异,但唯他停更经济,是临床治疗的较佳选择.
作者:金雅君;陈致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不同血液灌流间隔时间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2年12月-2010年12月收住我院急诊科ICU的经洗胃、阿托品、解磷定及呼吸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经口服重度AOPP患者71例,其中血液灌流间隔2~4h 24例,间隔6~8h 23例,间隔10~12h 25例.对照分析三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三组年龄、中毒剂量、中毒时间及入院时血胆碱酯酶(CH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36h后间隔6~8h组患者血CHE水平较间隔2~4h组、间隔10~12h组明显升高,间隔2~4h组较间隔10~12h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6~8h组患者在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总量、清醒的时间、机械通气、中间综合征(IMS)、反跳、死亡率较间隔2~4h组、间隔10~12h组明显减少,间隔2~4h组较间隔10~12h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隔6~8h多次血液灌流可以提高重度AOPP患者抢救成功率,并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献军;陈晓兵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32例心功能不全经标准治疗及间歇静脉推注大剂量呋塞米治疗无效,改用呋塞米(20~40mg/h)经静脉持续泵入.观察新的给药方案后呋塞米的利尿效应、呼吸困难程度、全身水肿情况,监测体质量、血压、心率、血电解质和肾功能.结果 经静脉持续泵入呋塞米10h后,连续5~10d,28例呼吸困难明显好转,全身水肿显著消退,尿量比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质量、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肌酐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和血钠离子浓度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轻度升高.仅有4例症状缓解不明显.结论 经静脉持续泵入呋塞米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安全有效.
作者:张宪军;石雨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自从20世纪70年代女用甾体激素避孕药应用于临床实验开始,各个国家都开始不同程度地致力于甾体类激素避孕药的研究,用药途径、剂量、配方、有效性及安全性都有了改进.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临床上女性常用的甾体激素类避孕药,并对国内外关于这种药的研究做简要分析.
作者:王莲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和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2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比较.方法 400例ASA Ⅰ~ Ⅲ级患者分为丙泊酚+芬太尼组(Ⅰ组)200例和丙泊酚+咪唑安定组(Ⅱ组)200例.Ⅰ组从静脉缓慢注入芬太尼1~2 μg/kg和丙泊酚1.0~1.5mg/kg;Ⅱ组从静脉缓慢注入咪唑安定0.02~0.04mg/kg和丙泊酚1~2mg/kg,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即可置入胃镜.专人评估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调查结果.结果 Ⅰ组在检查过程中恶心呕吐、呛咳、躁动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毕至清醒和离开观察室的时间分别为(6.30±2.40)min、(16.30±3.10)min.Ⅰ组注射部位的主观疼痛、丙泊酚的总量低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注药后收缩压、MAP、心率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患者、检查者、记录者的满意度评分和再次检查可接受率均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效果优于丙泊酚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
作者:杨玲;马永平;张亚;孙历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成人急性腹泻患者补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36例成人急性腹泻患者被纳入研究,69例随机分入口服补液治疗组(ORT组),临床评估为轻、中度脱水的患者采用ORS治疗,重度脱水患者早期采取静脉和ORS联合治疗,恢复至轻中度脱水后仅服用ORS.67例随机进入静脉输液组(IVT组),采用静脉补液治疗脱水.补液以外的其他治疗两组相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转归.结果 ORT组和IVT组在临床脱水纠正率、腹泻好转时间、不同时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恢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S治疗成人急性腹泻脱水患者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静脉输液使用率.
作者:姜天俊;张秀;范荣;谢杨新;赵鹏;张昕;李建静;聂为民;赵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或数天)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约60%的急性肾衰竭与创伤和手术相关.因其起病急、发展快,延误诊治往往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ARF在妇科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出现较少,我院2006年8月-2007年12月共收集236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随访6例发生ARF,现将6例并发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早期发现ARF,及时治疗.
作者:王文一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