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庆峰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2],是指发生于妊娠20周后,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的妊娠期并发症,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发生抽搐、昏迷、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对母婴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做好妊高征的产前检查与护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键.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妊高征患者65例,经对症处理后,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郝爱琴;李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妊娠糖尿病(GDM)的诊断、控制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GDM患者56例设为GDM组和正常妊娠者58例设为正常对照组,2组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浓度,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bA1c,对比分析HbA1c与FPG浓度的关系及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FPG及HbA1c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HbA1c水平升高GDM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P<0.01).结论 检测血液中HbAlc水平对GDM患者诊断、血糖控制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是评价GDM控制方案的金标准.
作者:丘春东;孔晓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硝普钠25~50mg持续静脉泵入和多巴胺50~100mg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长军;冯红兵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药物流产终止早孕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补救成功率约为90%,它具有安全、有效、方便、痛苦小、感染少、避免手术创伤等优点,缺点是少数人服药后出血量多、感染、月经失调及发生不孕等[1,2].因此医护人员对药物流产过程的观察与护理,对药物流产的顺利实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院对72例停经≤49d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护理路径是依据每天标准护理计划,为同一类患者所设定的住院护理图示,可减少护士进行文书记录的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护理工作的程序化和标准化,使护理项目不会遗漏,护士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目的、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损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消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功能.我科近年来对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100例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清敏;高慧彩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拟行剖宫产术的健康产妇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和硬膜外(CEA)组,各50例.CEA组单纯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CSEA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2.5ml.观察2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和肌松效果、新生儿评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CSEA组麻醉起效快,镇痛和肌松效果好,与C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评分及术中低血压、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起效迅速,具有良好的镇痛和肌松作用,用于剖宫产术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宁平;潘志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患者,男,39岁.主因车祸致头面部、胸腹部外伤1h余入院.入院诊断:失血性休克,创伤性脾破裂,多发性肋骨骨折,颅骨骨折,脑挫伤等.入院后在抗休克的同时立即在全麻下剖腹探查,行脾切除、空肠部分切除、升结肠破裂修补术.术后4d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精神症状,给予降颅压和人工冬眠治疗3d,精神症状消失,但患者胃肠减压量逐日增加,24h高达2500ml,腹胀、腹痛、肠鸣音弱.
作者:姜振国;王红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红霉素对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8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卡介菌多糖核酸组43例和红霉组39例.卡介菌多糖核酸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入胸膜腔进行胸膜硬化治疗;红霉素组采用红霉素注入胸膜腔进行胸膜硬化治疗,每周1次.4周后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卡介菌多糖核酸组总有效率为72.1%,红霉素组总有效率为74.4%,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介菌多糖核酸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0%低于红霉素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与红霉素相近,但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庆云;高娟梅;周健;李延玲;段丽铭 刊期: 2011年第16期
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设置药学博士(Pharm D)学位,专门培养为患者或专业卫生人员提供药物治疗方面相关信息的药物治疗专家或临床药学专家.美国药学教育委员会还规定经其认证的美国所有药学院校都需在2000年之前改制为6年制的Pharm D专业学位教育,从而使Pharm D成为美国药学学科的惟一入门学位.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项统计表明,美国医院药师中38%以上是临床药学硕士毕业,全国有57所药学院开设了临床药学博士课程.
作者:邓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输注时一旦药物外渗或漏出皮下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引起局部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和皮肤溃疡,甚至发生干性坏死.我科近几年来,对肿瘤患者进行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由于护理合理、得当,很少发生药物外渗,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袁冬梅;王小清;任清清;张丽蓉;王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近年来我院采用中国长春吉林兴达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DXZ-I微电脑熏蒸中频治疗机及张家港日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YHZ-I型微电脑腰椎治疗牵引床,加之手法拍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凯文;宗士刚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方法 对住院孕产妇8256例HBV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孕产妇HBV检测率的年龄分布:<30岁组84.98%,30~39岁组85.96%,40~49岁组9.78%.HBV总检测率为83.55%.住院孕产妇HBV感染率的年龄分布:<30岁组12.54%,30~39岁组10.99%,40~49岁组5.56%.HBV总感染率为12.12%.结论 孕产妇应常规检测抗-HBs,降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几率.
作者:李庆梅;张宁;黄秀群;杜薇;梁婷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中药辅治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给予中西药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相同西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用药后出现便秘、干呕1例.结论 中药辅治消化性溃疡具有治愈率高、疗程短、不易复发、无明显不良反应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进入21世纪,随着高科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能只单纯的致力于临床护理,而应从狭小的病房中走出来,为人们提供高品位的人本服务.这种高品位的人本服务,除了优质的常规护理以外,还包括广泛传播医学知识、维护生理与心理卫生、倡导健康生活等,这一切组成了护理文化的内涵[1].本文就如何发展护理文化报道如下.
作者:郭增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处方是医师施行药物治疗的重要文书,是药剂人员实行药学服务的重要文件,处方审核是完成药学服务的重要步骤.处方点评是<处方管理办法>中完善处方审核的有效补充,体现药师专业技术能力[1].怎样进行处方点评,不同医院有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卫生部在<处方管理办法>附件中提供了一个范本,在此基础上各个医院可发展适合自己的处方点评方法.
作者:余松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肝性脑病(HE)又称肝昏迷,是由于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1].HE是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往往预后较差,如不及时正确地抢救和护理,将会导致生命危险.在临床护理中,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常春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产科的专科特点及模式的改变,使产科护理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问题.2010年我科针对面临的问题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和管理小组,对于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归总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应对防范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减少纠纷的出现,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侯爱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不同血肌酐(Scr)水平和不同造影剂用量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肾功能的变化,探讨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PCI患者80例,其中≥65岁32例(老年组)、<65岁48例(非老年组);各组根据Scr水平,老年组分为A1亚组(Scr<132.6μmol/L)和A2亚组(Scr 132.6~265.2μmol/L),非老年组分为B1亚组(Scr<132.6μmol/L)和B2亚组(Scr 132.6~265.2μmol/L);根据造影剂用量老年组分为a1亚组(用量<50ml)和a2亚组(用量为50~150ml),非老年组分为b1亚组(用量<50ml)和b2亚组(用量为50~150ml).比较PCI前后、各亚组Scr、肌酐清除率(Ccr)和尿素氮(BUN)水平的变化.结果 老年组中除A2和a2亚组PCI后BUN、Scr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Ccr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外,其他各亚组PCI前后诸指标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IN的年龄因素対PCI的安全性影响很大,年龄<65岁、Scr<132.6μmol/L时较安全,在Scr<265.2μmol/L时、150ml以内造影剂对肾功能不会造成严重影响.对于任何年龄,PCI时应选择Scr<265.2μmol/L的患者;对老年PCI患者,造影剂用量尽量控制在150ml以内.
作者:黄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患者,男,73岁,经CT、MRI、血液化验确诊为原发性骨癌.确诊后行放化疗,患者因无法接受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但下床活动十分困难,并出现双侧髂骨翼,肋下剧烈的、间歇性发作的疼痛.每天疼痛突然发作约10次,持续3~5min.每天肌内注射哌替啶5次,每次50mg,外加间断口服吗啡40mg.镇痛效果不满意,用药间隔期常出现中度以上疼痛,突发性疼痛发作时上述镇痛药物无效,且发作次数无减少,患者极度痛苦要求疼痛治疗.
作者:张金武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病症,轻者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严重者可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笔者于2009年1月-2010年12应用自拟心平汤治疗室性早搏4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成波;吴江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