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科护理质量安全与防范

侯爱萍

关键词:产科, 护理质量, 安全, 防范措施
摘要:产科的专科特点及模式的改变,使产科护理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问题.2010年我科针对面临的问题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和管理小组,对于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归总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应对防范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减少纠纷的出现,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药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高血压进行有效的治疗,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意外病死率及心、肾衰竭的发病率,国内外近年来对高血压药物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目前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根据其作用部位及作用原理可分为:利尿降压药、交感神经抑制剂、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药物、钙通道拮抗剂、血管扩张药和其他类.而较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应具有以下特点:能有效降压而不产生耐受,不良反应少,不增加(甚至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能逆转靶器官的损害,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服用方便,价格便宜.

    作者:张杏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无创正压通气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解痉平喘、通畅气道、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进行NIPPV.治疗后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H值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氧分压(PaO2)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观察指标虽有所改善,但仅PaCO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NIPPV辅治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秋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煤矿粉尘对矿工血红蛋白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粉尘对煤矿工人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210名煤矿井下采煤工人和 192名煤矿井上(机关)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测定其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井下采煤工人抽烟与不抽烟者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井下采煤工人的血红蛋白浓度为(161±14.87)g/L高于井上工作人员的(148±9.98)g/L(P<0.01).工龄>5年的井下采煤工血红蛋白浓度均高于井上工作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煤矿粉尘是使矿工血红蛋白水平增高的主要因素.

    作者:徐烨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中药辅治消化性溃疡5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辅治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给予中西药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相同西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用药后出现便秘、干呕1例.结论 中药辅治消化性溃疡具有治愈率高、疗程短、不易复发、无明显不良反应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冠心宁、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冠心宁、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4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7~10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每天1次;冠心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7~10d.2组通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测定来评价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冠心宁、血塞通治疗脑梗死具更好的疗效.

    作者:黄宇;李波;李冬华;陈景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蒙脱石散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蒙脱石散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胃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0例给予蒙脱石散剂3g口服,每天3次;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口服,每天2次.对照组40例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口服,每天2次.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蒙脱石散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王志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多发生在发热开始后12h内,体温骤升时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或局部肌群阵挛或强直性收缩,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不及时抢救,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复发可使脑缺氧、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1].因此,做好惊厥的抢救与护理对临床诊断治疗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对高热惊厥患儿27例进行急救及护理,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小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184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的术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发性乳腺纤维瘤女性患者184例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术后效果.结果 所有纤维瘤均完整切除,手术时间18~60min,平均32min.所有切口基本甲级愈合,2例出现切口血肿、感染,2例出现乳头、乳晕坏死.术后随访5个月~2年,未见纤维瘤复发,手术效果满意度为97.8%.结论 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安全可行,切口瘢痕隐蔽,不影响乳房外形,符合治疗及美学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文福;田富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骨癌事故性疼痛1例

    患者,男,73岁,经CT、MRI、血液化验确诊为原发性骨癌.确诊后行放化疗,患者因无法接受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但下床活动十分困难,并出现双侧髂骨翼,肋下剧烈的、间歇性发作的疼痛.每天疼痛突然发作约10次,持续3~5min.每天肌内注射哌替啶5次,每次50mg,外加间断口服吗啡40mg.镇痛效果不满意,用药间隔期常出现中度以上疼痛,突发性疼痛发作时上述镇痛药物无效,且发作次数无减少,患者极度痛苦要求疼痛治疗.

    作者:张金武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中西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性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我国的患病率为0.3%~0.4%,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目前抗RA化学药物可分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和糖皮质激素等.而中药在治疗RA的研究也初见成效,同时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作者:赵剑锋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围术期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评估

    目前由于手术及创伤的刺激、预防性止血药物的滥用及术前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广泛应用等因素,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异常复杂.如何科学地评估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并及时、正确地进行干预治疗困扰着广大麻醉科医师.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围术期凝血功能监测与评估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以便及时发现患者异常凝血功能,并及时做出正确处理.

    作者:薛晓英;曹殿青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氨溴索诱导痰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炎症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氨溴索诱导痰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和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氨溴索诱导痰中细胞组分和可溶性介质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氨溴索组和高渗盐水组,每组20例.高渗盐水组雾化吸入3%高渗盐水4ml,氨溴索组给予3%高渗盐水2ml+氨溴索2ml诱导排痰.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排痰成功率、痰液中细胞组分及炎性递质含量.测定氨溴索组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结果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排痰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溴索组患者急性加重期诱导痰液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TNF-α浓度与稳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溴索组患者痰液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TNF-α浓度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r值分别为-0.728、-0.793、-0.816、-0.794、-0.605及-0.635、-0.746、-0.721、-0.658、-0.654).结论 氨溴索诱导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阐明老年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及病情检测中有指导意义.

    作者:邹外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HPLC-ELSD法测定芪参咀嚼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HPLC-ELSD)测定芪参咀嚼片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250.0mm×4.6mm,5μm)的色谱柱;以乙腈-水(38∶62)为流动相;流速:1ml/min;ELSD检测条件: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80℃,氮气压力为0.24MPa,柱温为30℃.结果 黄芪甲苷在2.55~15.3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分别取自然对数后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n=6),平均回收率是99.82%(RSD=0.2%).结论 HPLC-ELSD法测定芪参咀嚼片中黄芪甲苷含量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陈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2010年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该院儿科住院病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该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7.10%,治疗用药占79.63%,预防用药占20.37%.病原学检查率为37.04%;一线用药占20.37%,二线用药占50.00%,一线+二线用药占29.63%,综合二线用药占79.63%.一联用药占25.93%,二联用药占74.07.结论 该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起点高,病原学检查率低,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督导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宫腔镜腹腔镜技术在不孕症中的应用进展

    不孕症是指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孕育过,未避孕又2年以上未再受孕者.不孕因素中女性不孕占60%,不孕原因很多,其中宫腔形态异常、慢性盆腔炎及其引起的输卵管阻塞为主,其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子宫肌瘤,盆腔结核等[1].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宫腔形态、输卵管开口及宫颈管情况,而腹腔镜检查通过直视盆腔,可明确病因,在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2],具有快速、准确及损伤小的特点.现将宫、腹腔镜技术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张桂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体会

    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输注时一旦药物外渗或漏出皮下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引起局部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和皮肤溃疡,甚至发生干性坏死.我科近几年来,对肿瘤患者进行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由于护理合理、得当,很少发生药物外渗,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袁冬梅;王小清;任清清;张丽蓉;王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和保养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在许多医院普及,腹腔镜手术具有不开腹,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小,愈合疤痕小,美观,患者容易接受等优越性,从而被广泛应用[1].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妇产科的异位妊娠及继发不孕的探查术、卵巢囊肿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腹股沟斜疝的疝囊结扎术、肾切除术等.腹腔镜手术通过荧光屏观察视野广、清晰,其器械精密度高且价钱昂贵.掌握正确的清洗、灭菌及保养的方法不仅能确保术中器械性能良好、有效的工作状态,而且能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保证灭菌效果,减少手术感染的发生.

    作者:石国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尿激酶120~15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静脉滴注,30min滴完,停药后治疗同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脉溶栓治疗后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内颅内出血2例(6.7%),皮肤黏膜出血6例(20.0%).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操作简便、快速,价格相对低廉,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产科护理质量安全与防范

    产科的专科特点及模式的改变,使产科护理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问题.2010年我科针对面临的问题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和管理小组,对于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归总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应对防范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减少纠纷的出现,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侯爱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全血细胞减少86例临床分析

    全血细胞减少多因造血系统疾病引起,但亦可由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临床上常引起误诊或漏诊.造血系统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等.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常见于急慢性肝病、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6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病因分析如下.

    作者:耿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