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李晓龙

关键词:尿激酶, 溶栓治疗, 脑梗死, 急性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尿激酶120~15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静脉滴注,30min滴完,停药后治疗同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脉溶栓治疗后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内颅内出血2例(6.7%),皮肤黏膜出血6例(20.0%).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操作简便、快速,价格相对低廉,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2010年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该院儿科住院病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该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7.10%,治疗用药占79.63%,预防用药占20.37%.病原学检查率为37.04%;一线用药占20.37%,二线用药占50.00%,一线+二线用药占29.63%,综合二线用药占79.63%.一联用药占25.93%,二联用药占74.07.结论 该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起点高,病原学检查率低,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督导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消旋卡多曲辅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治疗轮状病毒(RV)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RV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调整饮食、口服补液盐或抗病毒、纠正脱水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1.5mg·kg-1·次-1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妈咪爱)1g,每天2次.治疗3d后判断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旋卡多曲能较快地减少RV肠炎患儿腹泻次数,改变大便性状,有效缩短腹泻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文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无创正压通气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解痉平喘、通畅气道、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进行NIPPV.治疗后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H值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氧分压(PaO2)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观察指标虽有所改善,但仅PaCO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NIPPV辅治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秋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医院门诊抗酸药及消化性溃疡药利用分析

    目的 评价该院抗酸药及消化性溃疡药的利用情况与趋势.方法 对医院门诊2009年抗酸药及消化性溃疡药的种类、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酸药及消化性溃疡药销售金额排序与用药频度排序基本同步,胃酸分泌抑制剂应用广.结论 医院抗酸药及消化性溃疡药应用基本合理,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吴昭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予米索前列醇400μg置入直肠内,取出胎儿后,于脐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l;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10U,后静脉滴注缩宫素10U.观察2组术中、术后24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后24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黄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盆腔炎症性疾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盆腔炎症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是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在内的任意组合[1].PID对妇女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尽早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是必要的.理想情况下,盆腔炎的抗菌药物治疗应该在明确感染病原体及药敏结果后开始;实际上,在对感染类型、感染部位、组织渗透性和耐药性了解的情况下及早开始经验性治疗是必须的,然而PID经验性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可造成抗菌效果不佳、耐药率增加等各种不容忽视的后果.

    作者:黄新艳;王俐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急诊护理风险与预防措施探讨

    护理风险是指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损失和(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和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因素[1].护士在面对繁重急救任务的同时,还需顾及急诊患者的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及承担患者家属的不理解等方面压力.本文现将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杨艳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护理体会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2],是指发生于妊娠20周后,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的妊娠期并发症,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发生抽搐、昏迷、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对母婴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做好妊高征的产前检查与护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键.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妊高征患者65例,经对症处理后,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郝爱琴;李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幼儿园手足口病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传染病疫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园共计146名幼儿,10例发病,患病率为6.85%.首发病例3月10日发病,后1例病例于3月12日发病,发病年龄约为3岁,其中男6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1.5∶1.结论 加强学校晨检工作,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病暴发的重要手段.

    作者:马丽平;张勇;杨金秀;吴栋;赵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护理文化发展前瞻

    进入21世纪,随着高科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能只单纯的致力于临床护理,而应从狭小的病房中走出来,为人们提供高品位的人本服务.这种高品位的人本服务,除了优质的常规护理以外,还包括广泛传播医学知识、维护生理与心理卫生、倡导健康生活等,这一切组成了护理文化的内涵[1].本文就如何发展护理文化报道如下.

    作者:郭增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典型病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易于诊断,但一些不典型的病例极易造成误诊、漏诊,贻误病情,甚至短时间内引起患者腹腔内大出血,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及早准确地诊断异位妊娠至关重要.彩色多普勒超声尤其是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现就我科2009-2010年128例异位妊娠声像图特点做出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正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住院孕产妇825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方法 对住院孕产妇8256例HBV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孕产妇HBV检测率的年龄分布:<30岁组84.98%,30~39岁组85.96%,40~49岁组9.78%.HBV总检测率为83.55%.住院孕产妇HBV感染率的年龄分布:<30岁组12.54%,30~39岁组10.99%,40~49岁组5.56%.HBV总感染率为12.12%.结论 孕产妇应常规检测抗-HBs,降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几率.

    作者:李庆梅;张宁;黄秀群;杜薇;梁婷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4例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在整个灌肠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术后康复,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陈淑合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中西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性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我国的患病率为0.3%~0.4%,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目前抗RA化学药物可分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和糖皮质激素等.而中药在治疗RA的研究也初见成效,同时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作者:赵剑锋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氨溴索诱导痰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炎症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氨溴索诱导痰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和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氨溴索诱导痰中细胞组分和可溶性介质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氨溴索组和高渗盐水组,每组20例.高渗盐水组雾化吸入3%高渗盐水4ml,氨溴索组给予3%高渗盐水2ml+氨溴索2ml诱导排痰.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排痰成功率、痰液中细胞组分及炎性递质含量.测定氨溴索组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结果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排痰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溴索组患者急性加重期诱导痰液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TNF-α浓度与稳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溴索组患者痰液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TNF-α浓度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r值分别为-0.728、-0.793、-0.816、-0.794、-0.605及-0.635、-0.746、-0.721、-0.658、-0.654).结论 氨溴索诱导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阐明老年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及病情检测中有指导意义.

    作者:邹外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半年随访,ADL分级Ⅰ级14例(28.6%),Ⅱ级21例(42.9%),Ⅲ级4例(8.2%),Ⅳ级5例(10.2%),Ⅴ级1例(2.0%),Ⅵ级4例(8.2%).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辅以一系列护理措施能有效清除血肿,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林珊珊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冠心宁、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冠心宁、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4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7~10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每天1次;冠心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7~10d.2组通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测定来评价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冠心宁、血塞通治疗脑梗死具更好的疗效.

    作者:黄宇;李波;李冬华;陈景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全血细胞减少86例临床分析

    全血细胞减少多因造血系统疾病引起,但亦可由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临床上常引起误诊或漏诊.造血系统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等.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常见于急慢性肝病、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6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病因分析如下.

    作者:耿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如何减轻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理及心理负担,提高其舒适度,成为护理界同仁共同探讨的课题.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人性化的、创造性的护理模式,是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能缩短或降低不愉快的过程[1].将舒适护理运用于肿瘤患者的整个化疗周期,提高其对化疗不适的耐受性,为顺利完成全程化疗提供了必要条件.本文对150例化疗患者进行了全方位舒适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丽莉;宋占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片口服,每天早晨、中午各1次;尼麦角林10mg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5mg口服,早晚各1次.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偏头痛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洁;韩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