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张秀敏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 特发性, 幽门螺杆菌, 血小板抗体
摘要: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Hp检测,对Hp阳性患者在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再加用抗Hp治疗,并监测血小板与血小板抗体的恢复情况.结果 4周后全部患者血小板都有明显上升,为(71~139)×109/L,平均(82±19)×109/L,多于入院治疗前的(43±1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转阴者(32例)血小板为(96±12)×109/L高于未转阴者(4例)的(75±10)×109/L(P<0.05).结论 Hp感染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原因之一,抗Hp治疗为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国内临床药师制度实施概况及进展

    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设置药学博士(Pharm D)学位,专门培养为患者或专业卫生人员提供药物治疗方面相关信息的药物治疗专家或临床药学专家.美国药学教育委员会还规定经其认证的美国所有药学院校都需在2000年之前改制为6年制的Pharm D专业学位教育,从而使Pharm D成为美国药学学科的惟一入门学位.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项统计表明,美国医院药师中38%以上是临床药学硕士毕业,全国有57所药学院开设了临床药学博士课程.

    作者:邓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不同血肌酐(Scr)水平和不同造影剂用量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肾功能的变化,探讨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PCI患者80例,其中≥65岁32例(老年组)、<65岁48例(非老年组);各组根据Scr水平,老年组分为A1亚组(Scr<132.6μmol/L)和A2亚组(Scr 132.6~265.2μmol/L),非老年组分为B1亚组(Scr<132.6μmol/L)和B2亚组(Scr 132.6~265.2μmol/L);根据造影剂用量老年组分为a1亚组(用量<50ml)和a2亚组(用量为50~150ml),非老年组分为b1亚组(用量<50ml)和b2亚组(用量为50~150ml).比较PCI前后、各亚组Scr、肌酐清除率(Ccr)和尿素氮(BUN)水平的变化.结果 老年组中除A2和a2亚组PCI后BUN、Scr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Ccr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外,其他各亚组PCI前后诸指标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IN的年龄因素対PCI的安全性影响很大,年龄<65岁、Scr<132.6μmol/L时较安全,在Scr<265.2μmol/L时、150ml以内造影剂对肾功能不会造成严重影响.对于任何年龄,PCI时应选择Scr<265.2μmol/L的患者;对老年PCI患者,造影剂用量尽量控制在150ml以内.

    作者:黄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哮喘的社区诊治回顾分析与思考

    目的 了解社区医务人员对哮喘规范化治疗的认识和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200例哮喘患者(敷贴组65例,敷贴+中药组65例和对照组7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和资料分析.结果 (1)调查显示80%社区医务工作者对哮喘患者的长期治疗认识不足.(2)缓解期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ICS)作长期治疗者仅39例(19.5%);患者初次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和儿童为多见,分别为53.0%和23.5%,因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中诱发因素以气候变化、呼吸道感染为多见,哮喘急性发作采用速效β2激动剂口服或吸入治疗(61.0%、53.0%)及茶碱类药物口服或静脉给药治疗(51.0%、26.5%).(3)缓解期患者敷贴组和敷贴加中药组有效率(81.5%和83.1%)均高于对照组的28.6%(P<0.01).结论 (1)应加强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提高对哮喘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2)应利用社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对哮喘患者进行组织管理和哮喘病知识教育;(3)中药辅治控制哮喘效果良好.

    作者:梁一平;郑祖同;郑丽叶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支气管哮喘患儿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控制感染、支气管扩张剂、止咳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则在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0.5mg加入生理盐水2~4ml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每天2次,3~5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在雾化吸入过程中,未见心悸、头晕等不良反应.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利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非手术治疗骨盆骨折患者43例护理体会

    骨盆骨折常见于交通事故伤、砸伤、高处坠落伤所致,除了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之外,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及头、胸、腹部等多处复合伤,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较高.因此,在救治严重骨盆骨折患者的过程中,若观察抢救及时,护理得当,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秀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0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院采用中国长春吉林兴达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DXZ-I微电脑熏蒸中频治疗机及张家港日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YHZ-I型微电脑腰椎治疗牵引床,加之手法拍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凯文;宗士刚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给予常规利尿、扩血管、强心和镇静等治疗的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采用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前后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并监测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及临床症状.结果 20例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血压、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通气1~2h后除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于原发性心室颤动外,其余紫绀消失,心悸、气促、呼吸困难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在基础药物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同时使用BiPAP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可较快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肌氧耗,缩短病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谷梁;付斌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产科护患关系沟通及体会

    护患关系是指护士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为了治疗或缓解患者的疾病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环境中的人际关系.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医患纠纷多,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缩短护患距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和护患关系,是新时期对医务人员的新要求.笔者通过多年的产科护理工作,对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报道如下.

    作者:李素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无砷失活剂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比较Antipulp梅卡牙髓失活剂与含砷失活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需行牙髓失活治疗的急性牙髓炎患者101例(103颗患牙)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Antipulp无砷失活剂(Antipulp失活剂组,53颗)和砷失活剂(砷剂组,50颗)进行失活,观察并比较2组失活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失活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ntipulp失活剂组封药后疼痛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砷失活剂组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tipulp失活剂对牙髓的失活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珊;王伟;梁兰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腹腔镜在盆腔炎中的诊治价值

    盆腔炎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盆腔炎并发症较多,其中慢性盆腔痛占20%,不孕占20%,异位妊娠占10%[1].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广谱抗生素(抗厌氧菌药物联合)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形成脓肿可考虑手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近年治疗盆腔炎的手术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腹腔镜诊治急性盆腔炎优于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方式[2,3].本文对我院住院治疗的45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通过腹腔镜治疗,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氨溴索诱导痰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炎症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氨溴索诱导痰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和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氨溴索诱导痰中细胞组分和可溶性介质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氨溴索组和高渗盐水组,每组20例.高渗盐水组雾化吸入3%高渗盐水4ml,氨溴索组给予3%高渗盐水2ml+氨溴索2ml诱导排痰.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排痰成功率、痰液中细胞组分及炎性递质含量.测定氨溴索组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结果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排痰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溴索组患者急性加重期诱导痰液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TNF-α浓度与稳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溴索组患者痰液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TNF-α浓度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r值分别为-0.728、-0.793、-0.816、-0.794、-0.605及-0.635、-0.746、-0.721、-0.658、-0.654).结论 氨溴索诱导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阐明老年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及病情检测中有指导意义.

    作者:邹外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尿激酶120~15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静脉滴注,30min滴完,停药后治疗同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脉溶栓治疗后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内颅内出血2例(6.7%),皮肤黏膜出血6例(20.0%).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操作简便、快速,价格相对低廉,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残胃癌24例临床分析

    残胃癌是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5年后残胃发生的原发性癌称为残胃癌[1].近年来将胃切除术后不论首次手术胃疾病性质、切除范围,残胃内又发生的癌均称为残胃癌[2].残胃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状态,胃切除术后残胃癌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5倍.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诊断率低,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提高残胃癌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我院对24例残胃癌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将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车全拴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护理记录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住院期间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记录.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护理记录在处理医疗纠纷中有着很强的法律效力,是解决医疗纠纷、处理保险赔付的重要法律依据.因此,护理人员要规范护理文件书写,不但要文字清晰、表达准确,还应客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患者的动态变化.为有效地避免因书写不当引发的医疗纠纷,笔者就我院病历护理记录书写中存在的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周小将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剖宫产指征1013例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 对该院1013例剖宫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为28.2%,其中难产因素占24.9%,胎儿窘迫占21.8%,合并症或并发症占17.0%,瘢痕子宫占14.8%,社会因素占13.5%,其他占8.0%.结论 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官帅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心理疏导在未婚女性宫颈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高发年龄浸润癌为50~55岁[1],国内外大量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早婚、早育、多产、宫颈慢性炎症、有性乱史、与高危男子有性接触者发病率明显增高,近年来还发现通过性交而传播的某些病毒,如人乳头瘤病毒(HPV)等也与宫颈癌发病有关[2].<20岁未婚女性宫颈恶性肿瘤临床上较罕见.近年来我科收治19岁宫颈恶性肿瘤患者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马俊英;康会霞;冯宝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药患纠纷的责任划分及防范措施

    药患纠纷也称药事纠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应当引起广大药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1].药患纠纷一般不属于医疗事故,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可激化矛盾,干扰正常工作,影响医院声誉.药患纠纷其后果轻重不一,小则失去诚信,大则在经济上给患者和医院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药患纠纷应引起广大药师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本文就药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赖世兴;王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

    处方是医师施行药物治疗的重要文书,是药剂人员实行药学服务的重要文件,处方审核是完成药学服务的重要步骤.处方点评是<处方管理办法>中完善处方审核的有效补充,体现药师专业技术能力[1].怎样进行处方点评,不同医院有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卫生部在<处方管理办法>附件中提供了一个范本,在此基础上各个医院可发展适合自己的处方点评方法.

    作者:余松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动脉硬化问题日趋严重,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他汀类药物的调脂疗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的防治益处已被公认,他汀类药物具有迅速降低异常高的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的作用,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作者:吕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性粒细胞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评价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变化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成功施行PCI术的患者202例,术前4h内和术后12h内检测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根据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A组61例(中性粒细胞<4.71×109/L﹚,B组99例[中性粒细胞:(4.71~7.70)×109/L],C组42例(中性粒细胞>7.70×109/L﹚.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记录在随访期间近期(30d)和远期(24个月)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CV).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在近期及远期CV发生的关系,同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PCI术后不同的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患者在近期和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1)C组术前后中性粒细胞多于A组,中性粒细胞变化率、30d及24个月CV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术后中性粒细胞多于A组,中性粒细胞变化率及24个月CV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外,C组其余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升高,患者CV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A组与B组回归分析OR值(远期心血管发生情况)为1.9125,而A组与C组回归分析OR值为3.4680,提示风险上升.(3)A组远期生存率高于B、C组(P<0.05或P<0.01),且B组远期生存率亦高于C组(P<0.05).提示:随着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上升,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 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PCI术后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黄国虹;游卫华;陈艳;张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