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于涎腺的恶性淋巴瘤(附18例报道)

寿柏泉;寿卫东;杨震;孟昭业;张森林

关键词:涎腺, 恶性淋巴瘤, 霍奇金病
摘要:目的总结病理确诊的原发于涎腺的恶性淋巴瘤(ML)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腮腺、颌下腺各9例,术后用COP或COPP等方案化疗或(和)局部放疗.结果随访2~14年.2例死亡,1例失访,1例带瘤生存;无瘤生存14例中 ,存活2~4年者5例,5年以上9例.结论术后化疗和(或)放疗对恶性淋巴瘤近期疗效是满意的.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骨缺损修复的BMP基因治疗

    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修复重建外科的一项重要课题.传统治疗以自体骨移植为优,但是自体骨来源有限,并且会对供体造成新的缺损.异体骨有免疫原性,而且有潜在传染病原体的危险.金属类、合成塑料类、陶瓷类以及硅橡胶等人工材料缺乏骨诱导性.骨的修复与生长受多种生长因子调控,有多种细胞因子可以促进骨的修复,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它已被公认为是目前强的骨诱导因子[1].

    作者:蒋欣泉;张志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83例腮腺浅叶切除术后并发涎瘘的分析

    腮腺切除手术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而术后所发生的并发症中术后瘘发生率高,所以对瘘产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的讨论,有一定临床价值.本文对83例腮腺浅叶切除术后所发生的8例瘘进行了分析,结合文献报道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正君;高运来;李励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涎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SD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5 例SD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在SDC中的表达,并与腺样囊性癌对照.结果 1例术后2年死于全身广泛转移,2例带瘤生存2~5年,2例失访.5例 SDC镜下呈典型导管癌表现,侵犯神经、血管壁和周围的软组织.2例曾误诊为腺样囊性癌. 免疫组化CK阳性,SMA阴性,示肿瘤细胞为导管上皮.结论涎腺导管癌是一种高侵袭性的涎腺癌,易发生转移,预后差.彻底手术联合放疗和(或)化疗的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生存期.

    作者:卓夏阳;陈林林;张永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聚乳酸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骨引导活性[1,2 ],在各类骨缺损修复中均得以广泛应用.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包括:PLA引导组织再生膜(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颗粒自体骨移植支托、坚固内固定夹板螺钉、骨形成蛋白(BMP)载体、组织工程细胞附着支架,此外,PLA还可用于解除疤痕挛缩和外形重建.用途不同,PLA材料的性能要求也各不相同.本文将PLA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综述于下.

    作者:侯劲松;李祖兵;黄洪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49例报道

    我院自1984~1995年间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术共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000余例,其中观察6年以上者849例.现将84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分析报道於下.1 临床资料和结果

    作者:武汉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颈上部肿块32例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颈上部肿块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HTSS〗对1990~1999年收治的以颈上部肿块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的病例资料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3月~70岁.其中颈深上部淋巴结炎15例,46.9%(15/32),恶性肿瘤或转移性癌9例,28.1%(9/32),良性肿瘤8例,25%(8/32) .结论临床上因口腔和口周病变,感染或恶性肿瘤等均可引起头颈部淋巴部异常,本组32例就诊时均为颈上部肿块为主要特征,少数为罕见病例,有的病例反复活检才得到确诊.因而对上颈部肿大淋巴结及肿块除常规检查外,仔细寻找原发灶进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淑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颈部巨大混合瘤1例

    患者,男,71岁.20年前,因右颌下包块于我院外科手术切除,术后6月复发,瘤体渐进肿大,现发展至婴儿头大小,头颈部活动受限,故来院就诊,要求手术切除.发病后,无低热 ,盗汗史,一般情况可,进食,睡眠可,二便正常.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正常,肝、胆肾及腹腔无异常发现,血常规,尿常规,胸透,心电图.B超,肝功、血糖均示正常.右颈部有一巨大包块,长21cm,宽18cm,厚12cm,占居右侧颈前外侧部并越中线达对侧胸锁突肌前缘,上达下颌骨下缘,下至锁骨水平面.表面光滑,结节状,无压痛,不活动,边缘清.在全麻下行肿瘤切除,于肿瘤表面做一大“Y”型切口,见肿瘤有筋膜样组织包膜,

    作者:高运来;吕正君;杨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头颈部肿块诊断的应用(附429例报告)

    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nation cytology, FNA)检查是一种操作简便易行、创伤小、安全且诊断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因其可以术前了解肿块性质,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或诊断诊据,渐为临床所接受的一种快速诊断方法.1987年在郑州召开的“细针吸取细胞学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为主题的全国会议,将FNA正式定名为细针吸取细胞学,强调FNA为病理学的一个分支[1],对FNA的应用和推广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总结18年来对4 29例住院患者头颈部肿块FNA检查的经验,并就有关问题作一讨论.

    作者:薛明;黄爱玉;严文洪;姬美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新生儿唇裂修复的临床研究

    我科从1995年11月起至今对100例新生儿唇裂施行修复手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

    作者:刘伟弘;张瑛;杨毅;朱虹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国际文摘

    1. 应用组织工程化粘膜移植物修复舌松解后的口内缺损:临床与免疫组化研究Tissue-Engineered Mucosa Graft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Intraoral Lining After Freeing of the Tongue: A clinical and Immunohistologic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唇腭裂新生儿鼻上颌复合体形态结构特征的研究

    目的对唇腭裂患儿鼻上颌复合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三维立体的测量分析. 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对6例正常胎儿及5例唇腭裂新生儿标本的鼻上颌复合体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测量.结果唇腭裂患儿上颌骨及邻近结构宽度异常;牙槽弓组织不足,且主要表现在前段牙槽;前段牙槽上倾,提示前段组织错位或垂直向生长不足,而后段牙槽高度接近正常.结论唇腭裂患儿出生时即存在上颌骨不同方向的错位和发育异常,因此,对畸形的矫正,可以提供接近正常的解剖结构基础,有助于上颌骨正常生长发育,并为外科修复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有助于颜面形态和口腔功能的更好恢复.

    作者:乔鞠;田卫东;刘磊;段玉贵;陈伟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4例报道

    侵袭性纤维瘤病是来源于结缔组织的一种肿瘤,目前认为来源于肌健膜,又称韧带瘤,该肿瘤切除后易于复发,但无转移.现将我院4例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作者:吴湘卿;吴汉江;陈秀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腮腺多形性腺瘤恶变因素分析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 PA)又称混合瘤,约占所有腮腺肿瘤的60 %~70%,为常见的腮腺肿瘤.由于PA多无完整包膜,而且瘤细胞常侵袭至包膜内、外,致使术后肿瘤复发,恶变,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鉴于该瘤的生物学特性,一般将其归属界于良恶性之间的临界瘤.肿瘤恶变后治疗,可能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和损失.因此防止多形性腺瘤恶性变(malignance of pleomorphic ademoma,MPA)有重要意义.本文对MPA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李新明;李峰;崔文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金属铂诱导化疗的综合治疗对口腔鳞癌中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施行金属铂(顺铂/卡铂)诱导化疗的综合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总结1986~1996年间行计划性高剂量金属铂诱导化疗的84例治疗, 以同期单纯行根治手术的27例作对比研究.结果诱导化疗组一、三、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8.09%、75.00%和72.84%, 而单纯手术对比组分别为62.96%、48.14%和40.74%,χ2=7.632,df=1,P<0.01, 两组五年生存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金属铂的诱导化疗具有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双重提高作用.顺铂作用于DNA交叉链来抑制端粒酶活性的作用,可能具有基因治疗的某些特征.

    作者:叶茂昌;张志宏;陈传俊;王来平;张震东;高绍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生肌调节因子在肌肉发生和发育中的作用

    1 MyoD及其家族成员1.1 MyoD的发现和克隆早期实验发现,未定向中胚层干细胞C3H10T1/2经5-杂氮胞苷(去甲基剂)作用后可转变为成肌细胞;非肌细胞与成肌细胞融合后,前者静止的肌肉基因被激活;将成肌细胞基因组DNA 转染于C3H10T1/2细胞株可使其转变为成肌细胞.以上研究表明一些交互作用因子参与肌肉分化过程.Davis首选通过基因相差法分离出了MyoD cDNA,将其在C3H10T1/2细胞株表达, 产生了有生肌能力的细胞克隆[1].

    作者:秦瑞峰;顾晓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云南省拉祜族头面部器官微机测量研究

    目的拉祜族是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之一,有关拉祜族头面部器官全面系统的测量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头面部摄像一计算机测量系统,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者米拉祜族自治乡189名正常拉祜族成人进行了头面部器官全面系统的测量研究,其中成年男性100人,成年女性89人.结果得出了拉祜族成年男女两性头面部器官41个测量项目的正常值和17个头部指数的资料.结论该研究不仅对临床医学和美学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类学、民族学和工业等相关学科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马继康;许彪;徐立平;王胤涛;吴荣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同期化放疗治疗晚期头颈癌

    头颈癌虽仅占成人恶性肿瘤的5%,但其危害甚大.1995年,美国有新发头颈癌病人39 750例 ,12 460例死于该病.早期头颈癌经手术和(或)放射治疗,多数可获治愈.但遗憾的是 ,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属局部-区域晚期.过去,手术和(或)放疗被视为治疗局部-区域晚期头颈癌的标准方法,但其治愈率不足40%,远处转移率在30%以上.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病人 ,单纯放疗的局部复发率高达50%,五年生存率不足20%.手术或放疗可导致广泛而严重的机体损害,包括畸形、功能损害和社交心理障碍;与单纯放疗相比,手术结合放疗对机体的损害更大、更持久.由于受到局部解剖和维持功能的限制,改进现有手术技术和治疗方法,已无法提高此类病人的生存率,延长其生存时间.过去20年内,大量的临床随机试验(RCT)表明,同期化放疗(concomitant chemoradiotherapy)可显著提高病人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减轻术后畸形,并保存器官功能.近的2项Meta分析已证实了上述观点.目前,应用同期化放疗治疗无法手术的晚期头颈癌病人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就同期化放疗治疗晚期头颈癌的有关问题简述如下.

    作者:郑家伟;邱蔚六;王中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声学技术分析腭裂手术时机对语音功能的影响

    目的利用声学技术分析腭裂手术时机对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 HTSS〗将156名腭裂术后患者按手术年龄是否大于3周岁分为大小年龄两组,利用声学分析技术评价并比较其语音功能状况,研究手术时机对语音功能的影响.结果腭裂小年龄组较大年龄组有相对更好的语音功能状况.结论 3周岁以下行腭裂手术相对语音发育相对有利.

    作者:朱云山;吴卫华;严晟;何葆华;叶坡;胡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640例智齿拔除原因分析

    由于下颌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退化现象,故而智齿在18岁以后萌出,且常发生阻生及形态变异,引起一系列相关的口腔病变.1 临床资料

    作者:陈小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下颌牙槽嵴增高术的研究进展

    下颌部分缺牙或全部无牙患者,可以通过传统的活动义齿或新兴的种植支持式义齿修复,恢复美观及咀嚼功能.如果因缺牙后失去功能性刺激时间过长,以及其他因素致使牙槽嵴严重萎缩,就难以进行常规义齿修复.通过外科手术来增高下颌牙槽嵴,是义齿修复前外科(pre prosthetic surgery)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方法主要分下颌牙槽嵴相对增高及绝对增高两种 ,前者指唇颊沟加深或牙槽嵴延伸术(ridge extension),后者指牙槽嵴增高术(ridge augm entation procedure).近几年又出现了利用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技术增高下颌牙槽嵴的方法.1 牙槽嵴增高术

    作者:谢?;胡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