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护士职业有害因素分析与对策

张美艳

关键词:手术室, 护士, 职业有害因素, 对策
摘要:手术室的工作是临床护理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各种手术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加之手术室护士工作节奏加快,连续工作时间延长,手术室特殊的气味,封闭的工作环境,易造成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的损害.为此,现就有关因素分析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育宫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探讨

    目的 建立育宫丸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方法 根据该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按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试验指导原则,用3批育宫丸进行验证实验,以考察确定育宫丸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首先用常规法进行预实验,初步考察该样品对实验菌检测的影响,然后根据预实验结果,用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再实验.结果 常规实试验时,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回收率均>70%,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70%.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实验时,可有效消除抑菌,使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70%.结论 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应采用常规法,细菌计数应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此方法简便、准确.

    作者:赵五申;孙文格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癌症患者终末期护理体会

    死亡是自然规律,但患者一般都不愿看到这一时刻,尤其是癌症患者更是如此.为使癌症患者能坦然、幸福地走完人生后时刻,加强其终末期护理就尤为重要.

    作者:薛素波;黄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腹膜透析合并肝癌致血性腹水1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61岁.因蛋白尿10年、规律腹膜透析4年、间断血性腹水1周收住院.10年前因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发现蛋白尿(++),但一直未诊治.4年前,发现血肌酐658μmol/L,双肾萎缩,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可能性大、肝硬化失代偿期,开始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1.5%腹透液2L每天留腹4h(3次),2.5%腹透液2L每天留腹10h.期间腹膜透析治疗效果好,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腹膜炎发生,并定期(每6个月1次)查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甲胎蛋白(AFP),连续2年随访未发现有肝脏肿瘤发生.

    作者:李龙凯;王可平;杨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恶性肿瘤患者90例化疗期间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9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90例患者均能接受化疗,并顺利完成化疗计划.结论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是顺利完成化疗计划的保证.患者出现化疗不良反应时,提供合适的护理措施,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生存质量.

    作者:余琨;陈丽琴;赵希全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中西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性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我国的患病率为0.3%~0.4%,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目前抗RA化学药物可分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和糖皮质激素等.而中药在治疗RA的研究也初见成效,同时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作者:赵剑锋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依达拉奉辅治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辅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润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胶艾汤治疗崩漏的临床体会

    崩漏,为妇科常见病症之一,其病因错综复杂,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胶艾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由四物汤加阿胶、艾叶、生甘草等共7味药组成.全方寒温并用,具有养血活血、暖宫散寒、调经止血、缓痛安胎之功效.本方作用和缓,具有止血而不伤血的特点.笔者近年采用胶艾汤加减治疗崩漏43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秀青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Hp检测,对Hp阳性患者在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再加用抗Hp治疗,并监测血小板与血小板抗体的恢复情况.结果 4周后全部患者血小板都有明显上升,为(71~139)×109/L,平均(82±19)×109/L,多于入院治疗前的(43±1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转阴者(32例)血小板为(96±12)×109/L高于未转阴者(4例)的(75±10)×109/L(P<0.05).结论 Hp感染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原因之一,抗Hp治疗为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作者:张秀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和保养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在许多医院普及,腹腔镜手术具有不开腹,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小,愈合疤痕小,美观,患者容易接受等优越性,从而被广泛应用[1].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妇产科的异位妊娠及继发不孕的探查术、卵巢囊肿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腹股沟斜疝的疝囊结扎术、肾切除术等.腹腔镜手术通过荧光屏观察视野广、清晰,其器械精密度高且价钱昂贵.掌握正确的清洗、灭菌及保养的方法不仅能确保术中器械性能良好、有效的工作状态,而且能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保证灭菌效果,减少手术感染的发生.

    作者:石国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交感风暴1例护理体会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1]将交感风暴(又称室性心动过速风暴)定义为24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多由于心肌梗死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诱发,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2010年2月3日我科收治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交感风暴的冠心病患者1例,经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后,患者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子新;黎玉荣;齐秀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护理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晚期癌症患者在生理、心理上均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临终护理是现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学科,旨在对医学无法挽救的濒死患者提供多方面的关心与帮助.使其在人生的后岁月中,在充满人性温情的氛围中,安详、宁静、无痛苦、舒适且有尊严地走过人生旅程的后一站[1].由此,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熊志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医院门诊抗酸药及消化性溃疡药利用分析

    目的 评价该院抗酸药及消化性溃疡药的利用情况与趋势.方法 对医院门诊2009年抗酸药及消化性溃疡药的种类、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酸药及消化性溃疡药销售金额排序与用药频度排序基本同步,胃酸分泌抑制剂应用广.结论 医院抗酸药及消化性溃疡药应用基本合理,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吴昭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尿激酶120~15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静脉滴注,30min滴完,停药后治疗同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脉溶栓治疗后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内颅内出血2例(6.7%),皮肤黏膜出血6例(20.0%).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操作简便、快速,价格相对低廉,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护士对患者支持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护士对患者的支持情况,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09年100名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百分率统计结果,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护士对患者的沟通和信息的平均支持率为74.33%,尊重的平均支持率为53.25%,情感的平均支持率为53.50%.结论 护理人员应提高对整体护理的认识,增强服务意识.

    作者:付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半年随访,ADL分级Ⅰ级14例(28.6%),Ⅱ级21例(42.9%),Ⅲ级4例(8.2%),Ⅳ级5例(10.2%),Ⅴ级1例(2.0%),Ⅵ级4例(8.2%).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辅以一系列护理措施能有效清除血肿,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林珊珊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盆腔炎症性疾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盆腔炎症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是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在内的任意组合[1].PID对妇女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尽早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是必要的.理想情况下,盆腔炎的抗菌药物治疗应该在明确感染病原体及药敏结果后开始;实际上,在对感染类型、感染部位、组织渗透性和耐药性了解的情况下及早开始经验性治疗是必须的,然而PID经验性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可造成抗菌效果不佳、耐药率增加等各种不容忽视的后果.

    作者:黄新艳;王俐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护理体会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2],是指发生于妊娠20周后,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的妊娠期并发症,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发生抽搐、昏迷、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对母婴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做好妊高征的产前检查与护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键.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妊高征患者65例,经对症处理后,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郝爱琴;李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125Ⅰ辅治单发性脑转移瘤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125 Ⅰ结合手术切除治疗单发性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将单发性脑转移瘤患者34例分为内放疗组19例和全脑照射组15例.开颅手术切除肿瘤后,内放疗组125 Ⅰ粒子置入肿瘤残腔内;全脑照射组给予全脑照射.比较2组肿瘤局部控制情况及中位生存时间.结果 内放疗组有1例局部复发,5例发现新的颅内转移病灶,其中1例在术后1个月内复发;而全脑照射组有3例局部复发,4例发现新的颅内转移病灶.内放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0.2)个月明显长于全脑照射组的(12±0.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切除单发性脑转移瘤后结合125 Ⅰ粒子置入有良好的肿瘤局部病灶控制率,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作者:阮庆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腹腔镜在盆腔炎中的诊治价值

    盆腔炎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盆腔炎并发症较多,其中慢性盆腔痛占20%,不孕占20%,异位妊娠占10%[1].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广谱抗生素(抗厌氧菌药物联合)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形成脓肿可考虑手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近年治疗盆腔炎的手术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腹腔镜诊治急性盆腔炎优于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方式[2,3].本文对我院住院治疗的45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通过腹腔镜治疗,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智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