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位妊娠的防治

王志芳

关键词:异位妊娠, 防治
摘要:异位妊娠指受精卵于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可发生在输卵管、卵巢、腹腔及阔韧带等部位,是妇科急腹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停经、腹痛、阴道流血及休克等,应及时就诊.1 病理机制异位妊娠的表现和其它疾病有相似之处,一定要问清患者的月经史和身体状况.在正常情况下,卵子和精子在输卵管内相遇成受精卵,然后借助输卵管的纤毛颤动和肌肉的蠕动,逐步进入子宫腔内着床,如果输卵管发生炎症而使受精卵运动受阻,便可能在输卵管着床.输卵管狭小,不适应受精卵生长发育,当其发育到一定程度,便可使输卵管膨胀破裂或将胎儿挤入腹腔而流产,造成腹腔内急性出血,如出血过多可危及生命,需紧急手术处理.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阿奇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疗程均为7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4例,对照组发生上腹部不适2例,皮疹4例(P>0.05).结论 阿奇霉素对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疗效,可作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较好药物.

    作者:严安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脂肪肝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关系

    正常肝脏含脂肪5%,肝内脂肪含量大量增加,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颗粒称脂肪肝[1].总胆固醇主要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脂代谢异常的诊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肝损害、糖尿病的诊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用于多种肝病的诊断.现对健康体检252人中脂肪肝的血液生化检查资料做对比分析,以了解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脂肪肝的关系.

    作者:房艳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ICU病房溶血患者69例临床分析

    ICU病房患者并发溶血时,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本资料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2010年我院ICU病房患者301例中发生溶血69例,年龄37~86岁.均符合溶血标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网织红细胞升高、间接胆红素升高、结合珠蛋白降低、尿潜血试验及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其中≥4项阳性者,考虑存在溶血.发热、感染36例,其中痰培养阳性20例,尿培养阳性12例,革兰阴性菌25例,革兰阳性菌11例;使用左氧氟沙星后发生溶血2例;败血症6例,其中革兰阴性菌4例,革兰阳性菌2例;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22例;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3例.

    作者:冯泽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食品中汞的快速测定

    汞为人体有害金属元素,是吸入性毒物且具有生物累积效应,可危害人类的生殖和发育,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因此,准确测定食品中的汞含量,对预防汞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控制污染源,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的测定方法 主要有微波消解冷原子荧光法[2]、冷原子吸收法等,但其普遍存在试剂消耗大,测定精度差,操作繁琐费时等缺点.运用直接测汞仪,则可实现测定的自动化和微量化,且节省大量的试样和试剂,同时该法测定的基体干扰较小,抗干扰能力较强,分析速度快,精密度高,可用于测定食品中的痕量汞,效果满意.

    作者:王丽;王淑惠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2007-2009年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经济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方法,对内蒙古林业总医院2007-2009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以及销售金额与DDDs排序列前10位的药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抗高血压药品种、数量及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应用抗高血压药主要包括CCB、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RB.3年中CCB的销售金额稳居各年度抗高血压药的首位.ACEI的DDDs连续3年高,CCB和β受体阻滞剂的DDDs均居中.销售金额排序列在前10位的药品始终占抗高血压药总销售金额的90%以上.硝苯地平销售金额连续3年位列第1,替米沙坦从第6位上升至第2位,氨氯地平从第10位上升至第4位,厄贝沙坦作为新型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正呈逐年上升趋势.美托洛尔和非洛地平位次相对稳定.3年间DDDs排序列第1位的是卡托普利,螺内酯DDDs较高.DDC高的是硝苯地平缓释片,但是其DDDs有所下降,非洛地平和氨氯地平的DDC也较高,DDC低的是卡托普利和尼莫地平.结论 该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邱敏;李焕婷;杨玉梅;邓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西药联用不合理因素的探讨

    目前在我国已形成中医、西医两大医疗体系并存的状况.由于中医药在临床上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这就增加了中西药联用的机会.不合理的联用会导致药源性疾病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因此需要格外注意中西药联用相互作用问题.

    作者:鲍玉洁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 分析口服降压药的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 2011年2~3月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处方1307张.统计抗高血压药物的名称、用法及系统分类用药情况.观察并计算日剂量(DDD) 及用药频度(DDDs).结果 常用10种降压药DDDs排序依次为氨氯地平、吲哚帕胺、美托洛尔、硝苯地平、氯沙坦、非洛地平、缬沙坦、贝那普利、卡托普利、尼群地平.单一用药279张,占21.3%;二联用药771张,占59.0%;三联用药257张,占19.7%.结论 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基本合理,联合用药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崔玉纯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慢性肾病治疗1例

    患者,男,25岁.因全身凹陷性水肿,经多方治疗病情反复发作,且日渐加重入院.患者慢性肾炎3年余,现症:全身高度水肿,心急烦躁、夜寐多梦、身热夜甚,腹微胀满,大便2d未解,小便赤少而黄,四肢腰膝酸软无力,口干不思饮,舌红苔黄厚、舌根略腻而干、脉弦细、舌底脉络青紫.实验室检查示尿蛋白(++++)、红细胞(+++)、可见大量透明管型.诊断为久病湿郁化热,邪入营血,瘀血内停,治以清热凉血,化瘀、利湿.处方:白茅根30g,当归10g,丹参20g,坤草20g,公英30g,生大黄15g,丹皮10g,云苓10g,泽泻10g,黄柏10g,枸杞子10g,山药12g,石韦20g,车前子15g.水煎服,每日1剂,经上方化裁用药20余剂,临床症状消失,各项化验指标均正常而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作者:王瑞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异位妊娠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并发育于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输卵管常见,其他部位包括卵巢、子宫颈和腹腔.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其危害为异位妊娠流产或破裂后导致大出血,未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输卵管妊娠约占异位妊娠95%[1],输卵管妊娠10%患者可复发,不孕率达50%~60%[2].因此,早期诊断并及时正确处理异位妊娠对抢救患者生命及保留其生育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非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中的主要方法 之一[3].现就异位妊娠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防治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陈玉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2组入手术室时(T1)、手术切皮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各时点患儿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氯胺酮、咪达唑仑总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A组HR、MAP在各时点无明显改变,B组HR、MAP在T2、T3时点高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MAP在T2、T3时间点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O2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总用量少于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较浅全麻下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患儿的术中管理和术后尽快苏醒,是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王绍宇;杨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咳嗽变异型哮喘22例诊治体会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哮喘特殊类型,多发生于小儿.由于其缺乏一般哮喘喘息、气促等特异性表现,加之其少见于成人,常被误诊.我院2006年7月-2010年5月收治CVA患者22例,现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文宏;程兵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心内科临床护理体会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直是人类多发的疾病之一,特别是冠心病更加危害人类,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1].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近50年来不论在农村或城市,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这对医疗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相应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困难.现将心内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吴淑英;何宁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远期护理要点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 是血液透析(HD).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得以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保护内瘘,预防内瘘阻塞,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对血液透析患者至关重要.我科对12例透析患者内瘘进行有效的健康护理,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达到了理想的透析效果.

    作者:钱丽琴;聂玉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路径研究

    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泛滥,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受到政府、医学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管理措施逐年升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可圈可点,但抗菌药物滥用与细菌耐药泛滥防不胜防,日趋恶化[1].本文探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混乱和管理乏力的根源及实现合理用药的管理途径和方法 .

    作者:张宏;马守江;刘振波;张冬;时利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静脉输液渗漏对机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静脉输液是护士较重要的一项护理操作,而静脉输液渗漏是临床护理常见的难题,其不仅会给患者造成痛苦,同时也影响治疗、抢救等工作.因此,要求临床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而且要勤观察,更要掌握渗漏后的防治方法 .这样不仅能延长静脉使用寿命,保证顺利用药,还能避免医源性伤害.

    作者:黄云茹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给予肌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0.6%高于对照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7例患者,对照组有15例患者治疗失败,中转手术治疗.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较轻微,症状均可耐受,不影响继续治疗,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对照组为14.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效果较好,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素琼;傅雪芳;邹莲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抗凝和溶栓结合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病,约有1/3患者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经皮腔静脉滤器植入可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1],降低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率[2].本资料回顾性分析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作者:刘爱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维生素K1缺乏导致婴儿颅内出血临床分析

    维生素K1缺乏导致颅内出血是影响我国儿童生活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维生素K1缺乏导致颅内出血患儿38例,现将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38例, 男25例,女13例,其中足月儿30例,早产儿8例.发病年龄为出生2d~3个月,其中出生2~7d 5例,>15d 33例.喂养方式:均为单纯母乳喂养.出生后常规预防性维生素K1 5mg肌内注射3例.发病诱因:长期腹泻30例,应用广谱抗生素3例,无明显诱因5例.

    作者:孙子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支气管镜下肺活检并刷检和经皮肺穿刺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下肺活检+刷检(TBLB+BB)和经皮肺穿刺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中央型肺癌患者62例经TBLB+BB和经皮肺穿刺后的诊断阳性率、病理结果 和安全性.结果 62例患者均采用TBLB+BB,诊断阳性45例(72.58%),阴性17例(27.42%)患者采用经皮肺穿刺检查阳性15例(88.24%),2种检查方法 病理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可首选TBLB+BB,必要时选取恰当的穿刺靶位进行经皮肺穿刺检查,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病理诊断.

    作者:张春来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难治性肺结核的外科治疗进展

    从1882年Forlanini首创人工气胸术治疗肺结核至20世纪40年代抗结核药物的出现,外科手术曾经是治疗肺结核唯一的手段.随着高效抗结核药物,如链霉素、对氨水杨酸、异烟肼(INH)、乙胺丁醇、利福平(RFP)的问世,大大的缩小了外科治疗的适应范围,而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蔓延,肺结核的治疗再一次成为全球性的难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受耐药结核菌感染的人数已达5000万,现结核病患者中≥2/3的患者有发生耐药的危险.1989-1990年,我国第3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调查显示,耐INH和RFP初始耐药达0.5%,获得性耐药达0.8%[1].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调结果 初始耐药达7.6%,获得性耐药达17.1%[2].肺结核的某些病理状态,由于组织结构的改变,血液很难进入到受损的病理组织,有的组织结构的破坏,功能丧失,成为结核菌的滋生地,单纯依靠结核药化疗效果欠佳甚至无效,随着外科手术的进步,外科治疗肺结核再一次成为另一选择.

    作者:周有森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