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川;杨卫东;汪湛;何杰儒;陈文君;肖剑峰;沈绍莹
Sj(o)gren综合征(简称SS)系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粘、结膜干燥,并伴有各种自身免疫性病症.病变如限于外分泌腺本身者称原发性,若同时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常见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则称之为继发性.
作者:胡北平;俞创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主要是智齿冠周炎引起的牙源性感染,由于急性期未能彻底治疗或病灶牙存在,转入慢性期后反复发作,导致下颌骨骨膜及密质骨受累.
作者:黄贵洲;谢发生;林亚极;黄婉灵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颌面部熊抓伤在诸多致伤原因中较少见,其损伤的临床特点较独特,熊抓伤时具有对头颅及颌面部组织撕拉与冲击伤的力量,可造成头皮、颌面部软组织大面积的撕裂伤及撕脱伤,受损组织过度的移位或组织缺损.骨组织多为多发性骨及粉碎性骨折,甚至发生鼻、眼、耳组织器管的损伤或缺损,治疗处理不当易造成严重畸形及功能障碍.手术治疗尽可能做到一期治疗效果满意,困难较大应为二期整复创造条件.本文对我科自1980年至1999年期间收治7例颌面部熊抓伤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何一川;杨卫东;汪湛;何杰儒;陈文君;肖剑峰;沈绍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颌面骨折是常见的颌面部损伤,以往多采用单颌结扎固定,颌间牵引固定,切开钢丝内固定和小钢板内固定术等治疗方法,均收到良好效果,但也存在着固定时间长、进食受限、口腔卫生差、固定稳定性差,需二次手术取除内固定装置等若干问题,作者自1997年开始应坚强内固定术(rigid internal fixation,RIF)治疗颌面部骨折80例获得满意效果,克服了以上弊端,现就其方法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郑苍尚;严文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血友病是一组由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而引起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患者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较长时间的出血倾向及自发性出血倾向.其中轻中度血友病患者本身并不具有明显的临床体征,在体检及临床病史询问中往往被忽视.若施于拔牙术,术后常导致出血不止.局部拔牙创经久不愈感染.严重者长期慢性出血甚至可能危及生命[1].本文就血友病拔牙后出血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方案讨论如下:
作者:李坚;施琥;陈永兴;谢春;刘流;周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近20年来,随着血管外科的发展,旨在头颈部手术后立即修复组织缺损创面,恢复功能的技术手段,已日臻完善.其中,以应用带血管蒂的皮瓣、肌皮瓣倍受青睐[1].笔者自1990年以来,应用皮瓣、肌皮瓣修复各种头颈部手术后组织缺损创面共44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钧国;殷文平;杨代茂;徐贤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舌癌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约占口腔癌的32.3%~50.6%,居首位.其5年生存率仅为50%~60%[1].舌癌的手术常造成舌体大部缺损或全舌缺损,给患者带来吞咽、语言和咀嚼功能障碍及精神上创伤.自Arryan[2]1979年应用该皮瓣以来已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王兆宏;孙冀;盖春明;麻念龙;裴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奎宁对人小涎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利用Acc-2细胞的多药耐药模型Acc-2/VCR,采用MTT和流式细胞仪体外观察奎宁对Acc-2/VCR多药耐药的逆转.结果奎宁能一定程度地逆转Acc-2/VCR对VCR、DDP、PYM的耐药,并能降低经奎宁处理后Acc-2/VCR的DNA含量.结论奎宁是一种较好的耐药调节剂.
作者:胡砚平;东耀峻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旨在研究用于X线头影测量分析的各标志点的计算机自动识别与定位方法,建立计算机自动定点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系统(CACAS).方法应用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相关技术,其中包括中值滤波、直方图均衡、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Canny边缘检测、基于知识的边缘跟踪及可变模板匹配技术等,改善X线头影图像质量,提取软硬组织边缘轮廓,自动定位识别标志点.结果 CACAS系统成功实现了17个标志点的自动识别与定位及面下1/3轮廓描迹.结论本研究建立CACAS系统所运用的技术方法是有效可靠的.
作者:魏明贵;周正炎;丁国伟;王国世;郭其一;杨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对上颌埋伏尖牙进行外科-正畸治疗.方法先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间隙扩展,然后根据上颌埋伏尖牙的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分析其阻生的病因,采用外科翻瓣导萌术,暴露埋伏尖牙的牙冠,粘贴托槽,再选择不同的方向和方法对12例患者的14颗上颌埋伏尖牙进行正畸牵引导萌.结果 11颗埋伏尖牙均已萌出后排齐,牙髓和牙周情况正常.结论只有通过从上颌埋伏尖牙的位置关系,分析其阻生的病因,选择正确的外科手术暴露和正畸牵引导萌的方法,才能有效地矫治上颌埋伏尖牙.
作者:张隆祺;周正炎;王佛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舌骨性迷芽瘤在临床上十分罕见.本文报告2例舌骨性迷芽瘤并复习有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和组织学特点,探讨其发病机理,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作者:何建明;徐青;姚隆浩;徐兵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PYM)瘤内注射治疗口面部各种血管瘤的疗效.方法收集1993年1月至1999年1月,用PYM注射治疗口面部海绵状、草莓状和混合性等血管瘤450例(528个瘤体).7~10天注射1次,3~5次为一个疗程.结果经6个月~6年随访,治愈和基本治愈率为86.89%,好转12%,总有效率为98.89%.按瘤体个数统计,海绵状、草莓状和混合性血管瘤的治愈和基本治愈率分别为91.04%、86.05%、78.01%.葡萄酒色斑的基本治愈率只有14.29%.其发热反应只有3.11%.结论 PYM治疗海绵状、草莓状和混合性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有效方法.但对葡萄酒色斑的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寿柏泉;杨震;孟昭业;张森林;许建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 血管吻合骨移植在放疗区的应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切除肿瘤前后常进行放疗,在放疗区进行传统骨移植不很理想,因为这种放疗区血管化降低,软组织损失,因而以前认为放疗区是骨移植的禁忌证.近年的研究表明,血管化骨移植不仅能修复放疗区骨缺损,而且可以一期植入种植体恢复咀嚼功能[1].
作者:秦霞南;刘流;谢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鳃裂畸形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胚胎残余组织形成的疾病,文献较少见有系统的描述,而且还存有争议.本文收集近年来的有关文献加以综述.
作者:陈守平;周正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国1988~1992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对1988~1992年期间我国500多所医院孕28周至产后7天的3246408例围产儿,4349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国5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城乡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男性发生率为14.9/万,女性发生率为11.7/万,差异有显著性,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性别比为1.3∶1.三类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各自的发生率为:CL±P:7.8/万,CL:3.8/万,CP:1.8/万.结论我国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无变化趋势,城乡无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唇裂合并腭裂为常见类型.
作者:梁娟;王艳萍;周光萱;朱军;缪蕾;吴艳乔;肖坤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基因转染兔胸锁乳突肌和确定其优化方案.方法采用大规模提纯的pBlacZ质粒制备分子外科注射液,选择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因素进行基因转染优化方案的研究.通过手术切开,暴露兔胸锁乳突肌,模拟临床操作,进行分子外科注射术转染外源基因的试验,同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X-gal染色切片.结果基因转染实验侧含pBlacZ质粒的肌肉组织有lacZ基因的表达,4周、纵向、200μl可获得高的基因表达效率.结论胸锁乳突肌可摄取和表达外源质粒,是一个潜在的分子外科转基因部位.
作者:黄丹;李金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面部皮瘘多为化脓性炎症,主要为牙源性感染引起.患者多来自农村,主要为误诊误治、延误治疗、患者不重视等原因导致瘘管长期不愈.本文总结本科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治疗的34例,都为牙源性感染,现报告如下.
作者:宫尚红;杜瑛瑛;张志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膜复合脱钙冻干异体骨(demineralized freeze-dried bone,DFDB)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比较单纯PLA膜和PLA膜复合DFDB的骨修复能力.方法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双侧下颌骨下缘中份形成1.0cm×0.6cm×0.4cm的矩形缺损.左侧缺损覆以PLA膜,右侧缺损植入DFDB后表面覆盖PLA膜.术后4、8、12周分期处死动物,取双侧下颌骨标本作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以及X线片计算机灰度值分析.结果 PLA膜复合DFDB侧成骨活跃,成骨量高,计算机灰度值分析表明,术后4、8周两侧缺损区内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合材料侧骨密度较高.结论 PLA/DFDB复合材料是一种较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作者:李祖兵;侯劲松;程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动态观察非放射性标记物BrdU在动物体内标记情况,为BrdU取代3H-TdR提供依据.方法 6只裸鼠经尾静脉分别注入Acc-M细胞1×106/0.2ml,4周后腹腔注射BrdU 200μg/g体重,注射0.5h~20h期间分别取材固定,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统计标记指数.结果所有裸鼠形成肺转移癌阳性细胞核标记指数(LI)约20%~40%.单次注射BrdU后,LI不随注射时间延长而增加.正常组织中,肝窦和肠绒膜上皮有标记阳性细胞,肾、胰、脾等器官未见.结论 BrdU体内标记法可替代3H-TdR应用于细胞增殖研究,避免放射性污染,但在人体内标记,尚需进一步探索.
作者:李新明;何荣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造釉细胞瘤是口腔颌面部较常见的颌骨良性肿瘤,国内5所口腔医学院校统计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3%,占牙源性肿瘤约63.2%.该瘤膨胀性生长可影响容貌,多次复发有恶变可能,原发恶性者能危及生命,因此研究该病的生物特性,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际上有关造釉细胞瘤研究方面的文献,重点对造釉细胞瘤的各种治疗方法及适应证进行了阐述.
作者:廖大鹏;周正炎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