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学在我国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李小芳

关键词:临床药学, 医学发展, 作用
摘要:临床药学是研究临床使用药物及其制剂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核心是合理用药,目的是使药物的应用达到合理、有效、安全,而且要低消耗.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抓住当前医改和医院药学转型的机遇,加大临床药学工作力度,本文就既往工作的回顾和现状,探讨临床医学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期引起同行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咨询窗口的必要性分析

    患者到医院就诊,往往会碰到一些问题如药物如何使用,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种药物的注意事项,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问题,这些问题均会给患者带来顾虑.这是因为药师未能及时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因此,药物咨询窗口,可让患者了解更多与其疾病有关的药物知识,促进患者合理用药,发挥药物的佳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从而便于疾病快速恢复.

    作者:赖世兴;王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危重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危重患者躁动发生率高,增加了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致使其治疗变得复杂.因此,危重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引起了临床的重视.1 原因分析1.1 镇痛不全疼痛是患者躁动的主要原因,不充分的镇痛常由于担心呼吸抑制或药物依赖而使用了低于佳剂量的浓度.

    作者:张林红;张云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降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高血压,即在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非同日3次或以上测量血压其中收缩压≥140mm Hg(1mm Hg=0.133kPa)或(和)舒张压≥90mm Hg.高血压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总数的95%,而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仅占5%.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有1.6亿人,每10年上升约25%,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就合理选择降压药物以达到有效﹑安全的降压目的,报道如下.

    作者:武剑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临床安全用药指导心得体会

    临床安全用药指导,不仅关系到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是药剂人员在进行药学服务中的基本职责.但由于我国特有的国情与体制等因素,临床安全用药指导在绝大部分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中都不被重视.据报道,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因错服、误服或其他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作为一名药剂人员,应当加强临床安全用药指导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广大患者进行准确、专业、到位的药学服务.本文就临床一线药学服务的临床安全用药指导报道如下.

    作者:林汉钦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自我效能干预对癌症疼痛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癌症疼痛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80例肿瘤晚期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自我效能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表(GSES)评分及用药依从性.结果 经自我效能干预后,15d时的GSES评分为(35.53±5.41)分多于入院时的(27.76±6.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用药依从性有效率为87.5%高于干预前的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我效能干预能提高癌症疼痛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了治疗和护理效果,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刘九敏;法强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缬沙坦联合传统降压药物辅治高血压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缬沙坦联合多种传统降血压药物辅治高血压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寻找佳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31例高血压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2例和试验组119例.2组起始治疗时均口服缬沙坦80mg/d,1周后对照组随机加用氢氯噻嗪25mg/d(HCT亚组,n=55)或贝那普利5mg/d(ACEI亚组,n=57);而试验组1周后开始加用氨氯地平5mg/d.记录患者入组前与随访1年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min步行试验距离,同时记录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CVE)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随防1年后LVEF水平、6min步行距离均优于入组前(P<0.05或P<0.01);试验组LVEF水平、6min步行距离及CVE发生率均优于ACEI亚组和HCT亚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辅治高血压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预后良好.

    作者:杨永聪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急性重度异烟肼中毒9例救治分析

    目的 探讨重度异烟肼中毒救治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9例重度异烟肼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吞服异烟肼剂量明确患者,均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6(与中毒异烟肼比1∶1)静脉注射,同时联合地西泮静脉注射,控制抽搐.结果 9例患者中,8例痊愈出院,死亡1例.结论 对于重度异烟肼中毒,大剂量维生素B6静脉注射,可有效拮抗异烟肼.

    作者:张亚平;李尚林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心房颤动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另给予阿替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左房内径、LVEF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景生;张红飞;黄宇;李冬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酮咯酸氨丁三醇肌内注射辅治肾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肌内注射解除肾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肾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患者在肌内注射山莨菪碱的同时,治疗组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60mg肌内注射,对照组给予哌替啶100mg肌内注射.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3%高于对照组的5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肌内注射是一种快速、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小的解除肾绞痛的方法.

    作者:田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43例急救与护理体会

    急性有机磷中毒是常见的中毒急症,有毒物质可在短时间内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及黏膜进入体内,若抢救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诱发重要生命器官的不可逆的损害而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抢救与精心护理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43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通过积极的抢救及对症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广凤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牵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因不同程度的退变或受外力的影响而造成椎体内外平衡失调,使得纤维环或软骨板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刺激神经根而产生的一侧或双侧腰腿痛.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肥胖过度或偏瘦者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见人群.体力劳动者或长时间坐立工作者发病较多.环境经常潮湿或寒冷,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笔者采用牵引按摩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文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缬沙坦辅治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辅治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DCM患者129例随机分为常规缬沙坦组64例和治疗组6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休息、低盐饮食、利尿剂、洋地黄、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营养心肌等治疗措施;缬沙坦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80mg,每天1次.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缬沙坦组总有效率为81.2%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辅治DCM具有方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建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45例临床分析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治疗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理机能减退,出现低血糖反应时易被误诊为脑血管疾病而延误抢救时机.如不及时诊治,脑细胞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形态学改变,遗留痴呆等症状,甚至死亡.我院从2008年1月-2010年10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45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顺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管理探讨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日益增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重大社会问题和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继之老年人对健康服务需求的增加,及住院患者的高龄化护理的安全性和难度不断增加.如何为老年住院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专业、更全面的护理,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减少护理缺陷和防范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毓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我院2005-2009年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应用特点及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05-2009年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降糖药物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其中α-糖苷酶抑制剂占了将近一半.5年间全部降糖药中销售金额稳居前两位的是伏格列波糖和阿卡波糖,而DDDs稳居前2位的则是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结论 该院降糖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梅;刘保良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对手部骨性关节炎疗效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评价双氯芬酸二乙胺(扶他林)乳胶剂对手部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52例手部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26例.Ⅰ组采用扶他林乳胶剂外用,每次每关节涂抹3cm,每天涂抹4次;Ⅱ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每次0.2g,每天2次.2组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手指关节疼痛个数、疼痛程度、肿胀指数、关节平均增加活动度及握力均改善(P<0.05),且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明显.2组间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Ⅱ组的19.2%(P<0.05);皮疹发生率为11.5%明显高于Ⅱ组的3.8%(P<0.05).结论 外用扶他林乳胶剂治疗手部骨性关节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卿忠;叶久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护理体会

    门静脉高压是由不同因素引起的门静脉血流受阻而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致命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高达63%[1].门静脉高压症病程长,迁延反复,预后差,因此做好围术期护理至关重要.现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54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卿秀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静脉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因素.方法 将900例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患者随机分为9组,每组100例.即药物不同浓度组:0.2mg加100ml液体组、0.2mg加150ml液体组、0.2mg加200ml液体组;液体不同温度组:35℃组、30℃组、20℃组;不同滴速组:51~60滴/min组、41~50滴/min组、31~40滴/min组.并将每项因素带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与静脉炎发生的关系.结果 左氧氟沙星0.2mg加100ml液体、51~60滴/min、20℃的液体与静脉炎的发生呈正相关,上述3种情况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易引发静脉炎的发生.结论 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时注意药物浓度、滴速和液体的温度,可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杨旭权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来曲唑对不孕患者促排卵作用的影响

    目的 观察来曲唑对不孕患者促排卵的影响.方法 收集不孕患者50例,依据促排方案分成来曲唑(LE)组30例,行LE促排;克罗米芬(CC)组20例,行CC促排.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B型超声测量内膜形态及厚度;同时测血雌二醇水平,指导同房或人工授精后2周,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LE组优势卵泡数及成熟卵泡数均明显少于C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E组hCG日雌二醇水平为(198.65±35.67)pg/ml明显低于CC组的(298.55±54.6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E组妊娠率高于CC组,LE组流产率低于CC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曲唑较克罗米芬对于不孕患者促排卵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罗江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进展

    <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生认识护理专业,树立护理专业思想,学习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护理理论,学习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的主干课程,是临床各专科课程的桥梁与支柱,在整个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有效的<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王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