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米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改善糖脂代谢的研究

周泉;吴大方

关键词:替米沙坦, 贝那普利, 高血压, 代谢, 老年人
摘要: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和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96例≥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停用其他降压药物>2周,口服替米沙坦、贝那普利治疗8周,观察治疗第4周和第8周及治疗前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24h动态血压、餐前血糖(FBS)、餐后2 h血糖(P2hBG)、餐前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替米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4周患者SBP、DBP即有明显下降(P<0.05).24 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压和夜间平均压在治疗8周时下降显著(P<0.05).治疗4周时患者三酰甘油(TG)、P2hBG、FINS、P2hINS、HbA1c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治疗第8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贝那普利除了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外,还可以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对于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尤其是糖、脂代谢紊乱者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肺部感染者48例发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是由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肺活量的明显减少、吸烟、既往的肺部疾患等一系列因素所引起.结论 对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发生感染的机会.

    作者:孟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新生儿急救转运服务模式研究

    目的 探索适于无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达到佳救治效果的高危新生儿转运服务模式,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方法 将转运模式分为介入产房的保驾式转运、产后高危儿的传呼式转运、当地医院或家属自行转运.将3种模式在转归、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转运前后1年的新生儿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 保驾式转运、传呼式转运、自行转运总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2.5%、86.1%、81.5%;病死率分别为7.5%、13.8%、18.5%,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P<0.05).保驾式转运分别与传呼式转运、自行转运者在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呼式转运与自行转运比较,其病死率、住院天数前者均低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开展介入产房的保驾式转运是适于无NICU医院的转运服务模式,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减轻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沈秋燕;王建荣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我院呼吸科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共31例,所有的患者均要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年龄、发病季节、呼吸道感染、剧烈运动、冷空气刺激、食物、家庭装修、家中养动物这8项影响因素与该病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危险因素很多,患该病的患者需要及时避免,远离疾病的困扰.

    作者:金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精神科抗焦虑药物处方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精神科患者抗焦虑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0年5月期间368例患者的1682张处方抗焦虑药物的使用频度、日均剂量、用药时间.结果 抗焦虑药物以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主.处方原因主要用于镇静催眠和抗焦虑.结论 三级精神专科医院抗焦虑药物的使用基本上是合理的,但不宜长期使用,避免造成医源性依赖.

    作者:杨琳;郭凤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碘酚冲洗瘘道型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经碘酚冲洗根管和瘘道的132例瘘道型根尖周炎患牙疗效的观察,探索瘘道型根尖周炎治疗的有效方法,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碘酚冲洗根管和瘘道后,常规根管治疗.结果 经碘酚冲洗根管和瘘道后,瘘道型根尖周炎的治疗成功率达到83%.结论 碘酚冲洗根管和瘘道是一种治疗瘘道型根尖周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章石焰;曹博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吉西他滨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治疗胰腺癌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探讨高强聚焦超声(HIFU) 热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对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肿瘤标志物(CA19-9、CEA)的影响.方法 18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HIFU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空腹检测消化道癌相关抗原(CA19-9)和癌胚抗原(CEA)浓度.结果 18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中共12 例临床受益(CBR),CBR率达67%;治疗后CA19-9、CEA浓度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中位生存期8.5个月;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HIFU 热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对肿瘤标志物CA19-9、CEA有明显下调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林正堂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单秋华教授常用针刺止痛配穴方法

    单秋华,女,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山东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30 余年,曾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派,先后赴尼日利亚、瑞士进行学术交流及从事针灸医疗和教学工作.

    作者:马祖彬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四肢多处骨折患者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四肢多处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四肢多处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均采取四肢骨折手术治疗后,随访4~12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标准,且X线片检查证实术后骨折部位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对四肢多处骨折患者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和护理措施,是四肢骨折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敏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分析

    急性酒精中毒是常见的内科急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探索一种对急性酒精中毒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很有必要.本研究采用了纳络酮注射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取得满意的疗效,我院近几年来共收治5例用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贵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围生儿死亡原因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围生儿死亡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进一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2007-2011年在钦北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围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3年的围生儿死亡率为25.02‰,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209例围生儿死亡中,死胎150例,死产12例,治疗性引产27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0例;多胎的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高于单胎围生儿死亡率.结论 出生缺陷是我区围生儿死亡的首位原因,占围生儿死亡数的62.12%,加强孕产期保健,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尤其是对农村孕产妇的管理,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而减少围生儿死亡的发生.

    作者:黄春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本院儿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标本经分离培养,做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在1 015份痰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355株,阳性率34.98%.其中革兰阴性菌247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06株)和大肠埃希菌(72株),28.30%的肺炎克雷伯菌和47.22%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阳性菌92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为25.80%.致病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有耐药性.结论 本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且呈多重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作者:陶兴和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后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近500万新生儿死亡中约有19%为出生时窒息(世界卫生组织1995).约有10%的新生儿在出生时需要一些帮助才能开始呼吸;约有1%需要使用各种复苏手段才能存活.

    作者:罗悦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58例患者均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次/d,1片/次,餐前服用.2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58例患者经治疗显效45例,占77.59%;有效10例,占17.24%;无效3例,占5.17%;总有效率94.83%.收缩压、舒张压治疗1、2、3、4个疗程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明显,适宜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作者:汪江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38例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住院患者病历资料.结果 肺结核发病率与糖尿病病程长短无关;血糖控制差、糖化血红蛋白高的患者,肺结核病灶范围广,多伴有空洞,痰菌阳性率高,血糖控制理想、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者(<7%)抗结核治疗效果好.结论 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达标是防治肺结核的关键,糖化血红蛋白应作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治疗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监测指标.

    作者:黄帅;韩明锋;赵凤德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早产儿较足月儿来说,由于其脏器结构及功能发育不完善,易发生多种特有的并发症,其中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较常见的并发症.我科从2007年7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早产儿50例,其中喂养不耐受15例,均采用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疗效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医闹行为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医闹现象源于医疗纠纷,各类医疗单位都曾经发生.医闹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医患和谐,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更是危害了社会和谐与稳定.本文通过对医闹行为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医闹产生的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立有效的反应机制,从根本上杜绝医闹问题的发生.

    作者:欧阳长香;池哲勖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术联合羟喜树碱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术联合羟喜树碱在腺性膀胱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腺性膀胱炎47例接受此种治疗并一年内如期随访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对于47例该患者年龄在45~65岁之间,平均55岁.病程2d~6个月,其中症状消失,膀胱镜随访无复发95.74%,复发4.25%.结论 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术联合羟喜树碱治疗腺性膀胱炎患者具有安全、快速、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可作为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首选.

    作者:王富强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调脂治疗应重视东方人群循证医学证据

    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的紧密关系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调脂干预已经成为冠心病防治的主要策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的制定,掀起了强化降脂治疗的热潮,对冠心病的防治起到了推动作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得越低,患者受益越大,冠心病高危患者应LDL-C<70 mg/dl,甚至更低;另外认为需要选用大剂量的他汀药物,以实现LDL-C大幅下降带来的临床益处.上述观点尚存在较多争议,值得进一步思考.

    作者:陆宗良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瑞格列奈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 比较瑞格列奈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75名,随机分为两组,口服降糖药组(A组)40例,给予瑞格列奈;胰岛素组(B组)35例,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8周及16周后的HbA1c达标率、空腹及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A组8周及16周时HbA1c分别降低(3.41±1.00)%、(4.26±1.28)%;B组降低(3.61±1.63)%、(4.16±1.55)%.16周时空腹血糖A组降低(4.80±2.05)mmol/L;B组降低(4.89±2.98)mmol/L.16周时餐后血糖A组降低(8.36±4.46)mmol/L;B组降低(9.21±4.60)mmol/L.分别对照AACE(HbA1c<6.5%)及ADA/EASD(HbA1c<7.0%)标准,8周时A组达标率为25.0%及47.5%,B组为22.9%及51.4%;16周时A组为60.0%及87.5%,B组为45.7%及74.3%.A组患者依从性佳者比例为37/40,B组为15/35.低血糖发生次数A组20人次,轻中重次数分别为13、7及0;B组60人次,轻中重次数分别为20、40及0,B组总低血糖发生率高于A组.16周总治疗费用A组为(1835.10±759.03)元,B组为(2293.30±727.12)元.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A组(104.64±13.68)分,B组(103.80±10.93)分,16周后A组(128.74±18.10)分,B组(119.63±16.23)分,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口服药物组的生活质量较胰岛素组高.结论 新诊断HbA1c>8.5%的2型糖尿病患者,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相比,两组降糖效果相当,口服药物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总治疗花费少,依从性好,生活质量较高.

    作者:金晖;邱宏玲;蔡若男;徐琳;孙子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方法 对3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中药熏蒸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3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22例患者症状消失,14例明显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4.7%.结论 中药熏蒸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很好的疗效,可作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董永华;贺飞;江飞;陈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