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端B型脑钠肽检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杨静;李钰兰;李喜云;张利俊

关键词:心力衰竭, 老年人, 利钠肽
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N端B型利钠肽(NT-proBNP)血浆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CHF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老年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NT-proBNP浓度,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老年CHF组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且NT-proBNP浓度随NYHA分级程度增高而升高,并在各级心功能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CHF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老年CHF患者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舒必利联合甲地孕酮预防化疗呕吐的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探讨小剂量舒必利联合甲地孕酮(MA)预防含顺铂方案化疗相关性呕吐的作用.方法 将72例应用含顺铂方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甲地孕酮口服,治疗组加服舒必利,观察两组的呕吐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后两组之间呕吐发生率、食欲下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舒必利联合甲地孕酮预防含顺铂方案化疗所致呕吐和食欲下降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作者:吴洋东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北京市城区中老年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北京市东城区>40岁的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现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整群抽取北京市东城区5个社区共9 416例>40岁的居民,对所选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并测定空腹血糖及血脂.计算不同年龄及性别的调查对象MS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分析M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MS的粗患病率为20.20%,男性为22.90%,女性为18.28%,男女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200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年龄标准化,MS总患病率为16.21%,男性为18.13%,女性为15.50%.高血压、超重、血脂异常及高血糖的患病率分别为29.72%、40.36%、20.72%和25.47%.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超重、高血糖、血脂异常、民族、职业、收缩压、教育程度、饮酒类型是组成M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中老年居民中MS有较高的患病率;除组成MS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超重、高血糖和血脂异常外,民族、职业(机关人员、警察)、收缩压、教育程度(中专)、饮酒类型(白酒)也是组成MS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仁汉;向小平;宁心惠;周喆;刘宇;王建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注射联合钛夹止血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疗效观察

    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治疗除了常规内科用药外,有效、疗效快、直接的方法是胃镜下止血.常用的有:局部喷洒止血、注射止血、电凝止血、生物蛋白胶止血、微波止血、金属夹止血等.对于出血量小的可能单纯应用其中一种就能达到止血效果,对于出血量较大患者,可采用多种止血方法联合止血.本文就注射联合钛夹止血治疗消化道大出血做一经验总结.

    作者:徐柏兴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氟伐他汀钠胶囊防治颈动脉支架植入后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钠胶囊对颈动脉支架植入后患者脑梗死的干预效果.方法 3年间对我院接诊的颈动脉支架患者,给予氟伐他汀钠胶囊口服干预,对完成随访的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 65例患者支架处均未发生再狭窄,5例支架植入后发生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均非支架血管,患者总体不稳定斑块明显减少,部分患者斑块回缩.结论 氟伐他汀钠胶囊稳定斑块作用明确,在颈动脉支架术后应常规加用他汀类药物以稳定斑块,防止支架以外不稳定斑块造成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

    作者:张东亚;胡亚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本院儿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标本经分离培养,做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在1 015份痰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355株,阳性率34.98%.其中革兰阴性菌247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06株)和大肠埃希菌(72株),28.30%的肺炎克雷伯菌和47.22%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阳性菌92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为25.80%.致病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有耐药性.结论 本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且呈多重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作者:陶兴和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复元活血汤加味治疗胸腰椎骨折早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元活血汤加味对胸腰椎骨折早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84例胸腰椎骨折早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手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元活血汤加味内服治疗,对二组治疗效果进行评判.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3.48%,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钾浓度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元活血汤加味具有明显缓解低血钾的作用,可减轻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腹痛、便秘等,对患者术后的尽快恢复及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松彪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开窗引流加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提高复杂性肛瘘疗效的新方法,减轻疼痛、降低复发、减少肛门畸形、肛门失禁、肛门移位等后遗症.方法 采用多切口开窗引流结合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85例.结果 85例患者均获得一次性治愈.结论 该术式能有效保护肛门功能,减少术后肛门狭窄、肛门缺损、肛门移位、肛门溢液等并发症,加快伤口愈合.

    作者:杨青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胸痛持续时间大于30分钟变异型心绞痛三例

    变异型心绞痛也称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及典型的ST段改变,即心电图显示ST段一过性抬高,其动态改变具有诊断价值.现将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胸痛持续时间较长的变异型心绞痛3例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陈稚丽;张丽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基层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卫生监督是公共卫生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卫生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我国卫生监督起步较慢,与当前形势相匹配的卫生监督体系尚未健全,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存在更为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基层卫生监督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对策.

    作者:池毓棣;池哲勖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常温下窒息复苏对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常温下窒息复苏对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预后的影响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纳入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146例,Apgar评分1min<3分,5min<6分.研究组46例,对照组100例.研究组要严格温度控制:室温22~24℃,患儿置复苏台时打开红外线复苏台,采用肤温控制模式,肤温探头置于右下腹,温度设置为33.5℃,入住NICU后,每小时升高肤温0.5℃,直到36.5℃为止.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全过程呼吸、心率、肤色、肛温、血压监测,常规半小时一次.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时间、临床表现、持续时间、严重程度、有无寒冷损伤以及严重程度的持续时间.结果 46例研究组,出现HIE 3例(6.52%),均为轻度(6.52%),均有寒冷损伤表现,复温后无相关病理损害.对照组100例,出现HIE 23例(23.00%),轻度18例(18.00%),重度5例(5.00%),均无寒冷损伤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出现HIE频度与程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温下窒息复苏可避免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发生HIE或减轻其严重程度,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提高了窒息患儿的存活率,降低了患者复苏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保证了患儿在抢救成功以后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临床受益,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庄家用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38例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住院患者病历资料.结果 肺结核发病率与糖尿病病程长短无关;血糖控制差、糖化血红蛋白高的患者,肺结核病灶范围广,多伴有空洞,痰菌阳性率高,血糖控制理想、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者(<7%)抗结核治疗效果好.结论 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达标是防治肺结核的关键,糖化血红蛋白应作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治疗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监测指标.

    作者:黄帅;韩明锋;赵凤德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中的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和胰岛素笔在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中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2型糖尿病随机分成胰岛素泵组(实验组)和胰岛素笔组(对照组);胰岛素泵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降糖治疗,胰岛素笔组患者采用胰岛素笔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降糖治疗.结果 胰岛素泵组与胰岛素笔组相比,在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和胰岛素笔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均有效,但胰岛素泵降糖效果优于胰岛素笔,安全性更强.

    作者:凌世英;何积源;莫权秀;陈文凤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社康门诊患儿足背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小儿静脉输液是治疗小儿疾病及时而有效的给药途径.大新社康儿童输液量占输液总人次的45%,1~3岁小儿占儿科输液70%.传统的输液方法都是先穿刺成功后再固定部位,特别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由于不合作、躁动而易引起针头移位固定不牢,往往会导致输液失败[1].我们对318例小儿进行足背静脉穿刺程序干预的对照研究,旨在提高小儿足背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作者:陈燕;杨金英;龚晓芳;李观红;杨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58例患者均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次/d,1片/次,餐前服用.2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58例患者经治疗显效45例,占77.59%;有效10例,占17.24%;无效3例,占5.17%;总有效率94.83%.收缩压、舒张压治疗1、2、3、4个疗程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明显,适宜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作者:汪江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早产儿较足月儿来说,由于其脏器结构及功能发育不完善,易发生多种特有的并发症,其中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较常见的并发症.我科从2007年7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早产儿50例,其中喂养不耐受15例,均采用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疗效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观察分析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情况,为甲流疫苗的合理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0人1250次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后3d与1个月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注射疫苗后3d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5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注射1个月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60例.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为腹痛、腹泻,也有部分是过敏反应.结论 疫苗是能产生自动免疫预防疫病的生物制剂,本地区的1250例疫苗接种效果及安全性分析为以后接种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陆美英;张静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调脂治疗应重视东方人群循证医学证据

    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的紧密关系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调脂干预已经成为冠心病防治的主要策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的制定,掀起了强化降脂治疗的热潮,对冠心病的防治起到了推动作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得越低,患者受益越大,冠心病高危患者应LDL-C<70 mg/dl,甚至更低;另外认为需要选用大剂量的他汀药物,以实现LDL-C大幅下降带来的临床益处.上述观点尚存在较多争议,值得进一步思考.

    作者:陆宗良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医闹行为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医闹现象源于医疗纠纷,各类医疗单位都曾经发生.医闹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医患和谐,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更是危害了社会和谐与稳定.本文通过对医闹行为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医闹产生的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立有效的反应机制,从根本上杜绝医闹问题的发生.

    作者:欧阳长香;池哲勖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精神科抗焦虑药物处方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精神科患者抗焦虑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0年5月期间368例患者的1682张处方抗焦虑药物的使用频度、日均剂量、用药时间.结果 抗焦虑药物以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主.处方原因主要用于镇静催眠和抗焦虑.结论 三级精神专科医院抗焦虑药物的使用基本上是合理的,但不宜长期使用,避免造成医源性依赖.

    作者:杨琳;郭凤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健康教育中实行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方法 2型糖尿病60例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治疗期间都合理给予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包括饮食干预与运动干预.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空腹血糖与血红蛋白值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上述指标值均有下降,但是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糖监测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方式干预后治疗组的得分有了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也有上升,但是上升幅度不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健康教育中实行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降低血糖,增加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行为认知,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永祝;李显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