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宇迪
目的 调查2009-2010年收住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恢复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服药依从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评估人口学因素、临床因素及陪护状况、服药状况与服药依从性的关系.结果 共入选病例123例,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31例占25.2%.有无专门陪护,服药种类、次数,卒中影像学分型,抑郁状态,ADL情况是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60岁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有无专门陪护、服药种类、次数、卒中影像学分型、抑郁状态、ADL情况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孙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是近年来发展的内镜治疗新方法,因其效果好、易操作、较安全,已逐渐在临床推广普及[1],钛夹的安置为EMR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了有力保障.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的配合和术后精心的护理是EMR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元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生时体质量与肾脏体积、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3例作为高血压组,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对照组,测量2组血压、肾脏体积,计算体质量指数,询问出生时体质量.结果 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BMI、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出生时体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但经体表面积校正肾脏体积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生时体质量影响成年时高血压的形成,但不是通过减少肾脏体积介导的,BMI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作者:胡耀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关节痛、肿胀、功能障碍为特征,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故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也缺乏治愈的手段,西医治疗上多以对症、缓解疼痛为主,少数甚至需要置换关节,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笔者2003年8月-2006年1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84例,312膝,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振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凯时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以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凯时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维生素B12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密歇根症状评分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各症状密歇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感觉减退、麻木症状密歇根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刺痛、烧灼感症状密歇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MCV、SCV均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凯时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机器挤压造成手部骨折事件越来越多.2009-2010年我科对手掌、指骨斜行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棒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亚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依药敏试验选择二线治疗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观察2组痰菌和病灶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痰涂片阴转率高于对照组,浸润病变显著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空洞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效果满意.
作者:赵维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讨论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宫颈松弛作用.方法 要求无痛人工流产且无禁忌证的早孕妇女30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对照组各100例,A组于人工流产术前2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B组于人工流产术前2h口服米索前列醇200μg,对照组应用单纯无痛人工流产术.结果 A、B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显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追加丙泊酚例数均低于对照组,A组追加丙泊酚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400μg的宫颈松弛效果佳.
作者:周立军;邓彩云;宁秀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高度复杂化,人的认识程度不断更新变化,人们在患躯体疾病的同时会伴随着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及障碍,从而影响对疾病的治疗.实践证明心理护理与生理功能护理同等重要[1].根据我们对混合性气体中毒16例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归纳总结出中毒患者的心理特点.
作者:陆晓燕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随着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外科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此,我院手术室在医院感染、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及抗生素合理使用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淑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内臭氧注射联合突出物胶原酶化学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例,在CT引导下应用21G穿刺针穿刺病变颈椎间盘,并给予椎间盘内注射臭氧和突出物注射胶原酶化学溶解治疗.结果 47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0%.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随访并复查CT,其中优18例(38.3%)、良25例(53.2%)、差4例(8.5%),优良率为91.5%.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皮穿刺椎间盘内臭氧注射联合突出物胶原酶化学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微创、疗效确切的方法.
作者:文海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哮喘的效果. 方法将28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4例,分别静脉应用甲强龙40、80mg,均为8h注射1次,均治疗3~5d,观察2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2组治疗后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高于治疗前,且A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B组并发症明显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甲强龙40mg,每8小时注射1次治疗重症哮喘较为适宜.
作者:吴新高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腘窝囊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的腘窝囊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21例患者中,共发现囊肿25个,其中单侧发病17例,双侧发病4例,均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准确、费用低等优点,是腘窝囊肿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熊莲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血小板去除术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59例,行血小板去除术后,联合多种药物治疗,记录其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结果 经血小板去除术治疗后,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和血小板取出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小板去除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明显,术后联合多种药物治疗能进一步巩固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杨馨芸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新生儿断脐方法与血红蛋白(Hb)水平的关系.方法 足月新生儿3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6和对照组168,观察组断脐时尽量靠近胎盘,并于1min内将残留于新生儿端的脐带举起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使脐静脉内的残余血完全流入新生儿体内;而对照组则行常规断脐.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1h和24h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及第3天血清总胆红素.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h和24h Hb、H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时靠近胎盘断脐并将残余脐静脉血输入新生儿体内,可提高新生儿Hb水平,且不影响剖宫产儿的复苏和第三产程的管理.
作者:张相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小儿慢性鼻窦炎(上颌窦),是五官科的常见病之一,多行功能性内窥镜术治疗,但手术会对儿童心理造成一定影响.我科于2010年对慢性鼻窦炎患儿50例行上颌窦穿刺、置管冲洗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洁;杨兴林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48例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停药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抗病毒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高原脑水肿是指机体急速进入高原地区后,受到劳累、寒冷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所致的一系列神经系统变化和神智障碍的症状和体征,是高原地区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及高原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多的游客从平原急速进入高原,高原脑水肿的发生率呈现增加趋势,虽然列车上有供氧措施,但远低于低海拔地区的含氧量.
作者:宋乐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74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和稳心颗粒治疗,观察2组治疗12周后总疗效.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及抗心律失常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英霞;黄丽琴;赵少伟;李落彩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精神科开放病房陪护家属的心理及健康指导方法.方法 陪护家属10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居民6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观察组指导前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指导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指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陪护家属有明显的情绪问题,健康指导可帮助其调节心态,改善情绪.
作者:牛雪玲;乔素婷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