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封闭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董丽华;胡海燕;李秀峰

关键词:封闭疗法, 辩证取穴, 皮肤
摘要:目的 对穴位封闭疗法在皮肤科的运用提供参考帮助.方法 针对不同皮肤病患者采用相应穴位进行封闭治疗.对治疗结果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运用封闭疗法治疗2加例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7%,绝大多数对封闭疗法都比较敏感.时手足部湿疹患者停用封闭治疗后,进行随访发现,43%以上患者可以在1-2个疗程里治愈.在临床运用中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仅2例患者出现晕针症状,不能坚持治疗以外,余患者均能坚持治疗.结论 针对不同皮肤病辩证取穴,采用封闭治疗,是一种是一种简、便、验、廉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从诊疗细节入手防范医疗纠纷

    急诊科患者多来院时间短,病情危重,临床资料少,面对诊疗要求又要高,在沟通欠缺的情况下,急诊科自然成为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医生应从规范诊疗做起,防范纠纷的发生.

    作者:曾宪锋;刘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二磷酸腺苷受体抑制剂的评价与合理应用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使得影响血小板形态、积聚和活化功能的抗血小板药在不断地发展,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作为干预血小板生物学行为的一个途径,可降低高危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突发远端血管阻塞,显著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肺或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本文旨在介绍其临床应用评价和应用原则.

    作者:张石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糖耐量减低与膳食脂肪研究进展

    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是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控制饮食、增强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改善IGT患者的血糖水平,在饮食干预中,膳食脂肪摄入量及脂肪种类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饱和脂肪酸撮入过多可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则可改善IGT患者的耱代谢和脂代谢,有利于糖尿病的预防.

    作者:韩婕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健康教育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意义研究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慢性前列腺炙(chrinuc prostatitis,CP)患者的意义.方法 100例CP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良健康行为、心理状况、遵医行为、家庭支持情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现察组复发率24.00%少于对照组的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预防CP患者的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韩俊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血清肌钙蛋白I检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损伤的评估价值研究

    目的 评估血清肌钙蛋白I(CTnI)在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损害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入院的急性腹泻患儿244例,随机分为轮状病毒肠炎组124例(实验组)及非轮状病毒肠炎组120例(对照组),所有患儿入院后立即抽取静脉血测定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实验组患儿于入院7d、14d再次抽血复查CTnI及CK-MB.结果 轮状病毒肠炎组患儿CTnI及cK-M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轮状病毒肠炎组惠儿CTnI及CK-MB阳性率分另q为62.1%、40.3%,CTnI的阳性率高于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患儿于病程3d内、病程7d及14dcTnI阳性率均高于CK-MB.结论 cTnI在判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损伤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CK-MB,而且其诊断时间窗长,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建荣;沈秋燕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临床药学服务方法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服务方法研究进展,促进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方法 查阅临床药学服务的各种文献,分析药学监护、药物使用评估、处方分析、药物经济学研究、药学查房与药历书写、药学信息服务与宣教工作等各种临床药学服务方法.结果 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具有多种方法,临床药师可采取各种方法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结论 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对保证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孝印;李清;董艳霞;王汉森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163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和脑梗死后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将16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脂血症组、脑梗死后高血脂组和对照组,对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脂血症组、高血脂组的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高脂血症组与高血脂组合并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血脂升高,高血脂又可进一步加重脑损伤,积极控制脑梗死患者的高血脂对阻断恶性循环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方亮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脑卒中并发便秘的护理

    脑出血为常见急症,危重、多发.便秘是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大约有40.00%~65.38%脑出血的急性期患者可伴有便秘的症状,尤以2周内为多见,便秘是粪便在肠腔内停滞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粪便坚硬.排便困难[J].便秘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可见于多种疾病的症状群,便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对脑血管疾病本身的康复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用力排便可使血压和颅内压骤增,发生脑血管破裂,每年由于用力排便导致的卒中猝死事件都屡见不鲜.

    作者:陈红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病毒性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病毒感染肺炎早期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病毒性肺炎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对病毒性肺炎有提示价值,胸片或CT对病毒性肺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病毒检测是明确诊断重要的手段但获取困难.结论 临床医生需提高对病毒性肺炎的认识,以便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提高生存率.

    作者:张俊;唐华平;李双宝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99例分析

    目的 探讨窦性心动过缓治疗方法,拓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思路,寻求更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对3年中入院的99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进行分析,并按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进行随机分为3组.对各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复发率、治疗后随访两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优势明显.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不良反应少、疗效更佳.

    作者:马建春;张国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痛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影响痛风患者遵医行为的因素,以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在我院治疗并接受完整调查的痛风患者47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统计影响因素并对遵医行为进行评定.结果 本组47例痛风患者中行为完全遵医的仅有5例,部分遵医28例,不遵医14例.结论 应针对影响痛风患者遵医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护理,从而对痛风发作进行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成维萍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纳洛酮在急性乙醇中毒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本文对我院救治的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纳洛酮与常规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洛酮在急性乙醇中毒兴奋、共济失调的症状消失及催醒时间均优于常规组.结论 纳洛酮在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肯定,作用迅速,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戴咏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更安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更安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现察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分别测定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β-内啡肽(β-EP)、白介素-2(IL-2)、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临床研究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98.28%,Kuppenrman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FSH、L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EP、血清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O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安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较好治疗作用,能有效缓解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等围铯经期症状,其作用是通过从整体上调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而实现的,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方药.

    作者:李莹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老年男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合并尿潴留二例

    前列腺增生症亦称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本病很少在50岁以前出现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下尿路梗阻,且常因感染而加重.临床特点是排尿困难,小便频数,甚或尿闭.在临床工作中,常因忽视老年男性患者前列腺增生症而致疗效不佳.

    作者:杨勇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心理护理在呼吸机治疗患者脱机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积极的心理护理,提高呼吸机治疗患者脱机成功率.方法 96例脱机患者分为2组,对比现察给予心理护理与否患者对脱机的耐受程度、脱机成功所需次数、脱机全过程所需时间的变化.结果 心理护理患者脱机耐受程度、脱机成功所需次数及脱机时间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评估呼吸机治疗患者,了解造成脱机失败的心理因素,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能够为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减轻恐惧,促使患者尽早脱机康复.

    作者:卫晓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自制膀胱注射针注射肉毒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护理

    目的 探讨自制膀胱注射针注射肉毒素A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68例运用自制膀胱注射针注射肉毒素A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重视患者心理护理,熟悉膀胱注射针的制作方法,做好内毒素的管理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罗敏;邱逸红;陈树红;沙柳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人凝血系统的影响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人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非调脂作用.方法 将15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辛伐他汀,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100mg,1次/d.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均明显变薄(P<0.01),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均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明显升高(P<0.01),凝血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延长(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TT、APTT、PT显著延长(P<0.01),FIB显著减低(P<0.05),颈动脉IMT显著变薄(P<0.01).结论 辛伐他汀在有效调脂同时可发挥其非调脂作用,能干预、延迟老年人颈动脉IMT增厚的进程,改善凝血系统,减低血液黏稠度,减少短暂脑缺血的发生.

    作者:彭颜晖;姜文锡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停机时的护理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退行性变化,免疫功能低下,许多高龄患者同时伴随有心肺系统的疾病和功能不全症.当原发疾病对机体的损害产生的应激反应,不少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并发呼吸功能衰竭而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生命,以度过疾病的危重期.

    作者:阿提坎木·买买提艾沙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静脉留置针穿刺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减轻了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而且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方法 静脉留置针与头皮针在进行针角度及穿刺速度上有所不同,在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应严格避免延用头皮穿刺方法.结果 虽然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已久,但要用浅静脉输液的主要工具而替代头皮针在临床普及,正确的操作程序,规范的技术动作和有效的穿刺技巧,尚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高.结论 应用浅静脉留置针时,还应注意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有关知识的培训,彻底改变临床上惯用的头皮针穿刺方法.

    作者:彭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现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28倒.治疗组在常规降糖、降脂、降压等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法安明),疗程为4周.现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排泄量(UPE)、血清清蛋白(ALB)、血清总胆固醇(Tc)、血肌酐/尿素氮、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UPE明显减少,ALB明显增加而代降低,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和TC,提高ALB,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抗凝指标.

    作者:马晓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