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开美
目的 了解医院麻醉药品的临床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麻醉药品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2008-2010年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麻醉药品使用数据,采用用药频度分析法对11种麻醉药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用药金额逐年递增,2008-2010年各年度麻醉药品中吗啡缓释片、芬太尼注射液和瑞芬太尼粉针剂销售金额一直占据前3位.芬太尼注射液的用药频度一直位居第1.结论 医院麻醉药品用药结构基本合理.吗啡缓释片现在是该院临床缓解肿瘤疼痛惟一的口服制剂,可待因片已不再作为癌痛治疗的选择.
作者:王丽琼;王会容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连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照组给予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剂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可加快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谢本招;曹颖 刊期: 2011年第25期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对人体危害极大,可有剧烈的胸痛、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意识障碍、严重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常可危及生命.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肌梗死.因此,对于有心肌梗死症状的患者,应进行积极的预防.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金振口服液联合克拉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金振口服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克拉霉素.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并观察2组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X线胸片转阴及支原体IgM转阴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3%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咳起效时间、消失时间和细湿啰音、哮鸣音及发热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2组白细胞计数均降低(P<0.05).治疗组X线胸片转阴率为66.10%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复查肺炎支原体IgM 21例,转阴16例;对照组复查肺炎支原体IgM 11例,转阴9例.结论 金振口服液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芳;张艳君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经空气压缩式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雾化悬液治疗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适用性.方法 将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9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2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5mg、布地奈德1mg(普米克令舒1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至3ml,由欧姆龙(NE-C28)空气压缩式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每天2次,每次10~15min;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茶碱5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总疗程均为3d,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空气压缩式雾化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雾化悬液治疗幼儿哮喘,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依从性好,值得在儿科临床中应用.
作者:安正红;郑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PCEA)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将17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PCEA组和对照组各86例.2组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PCEA组给予PCEA,对照组术后根据病情肌内注射哌替啶.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初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24h哺乳次数及48h催乳素.结果 PECA组8h、24h、48h镇痛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初乳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4h哺乳次数多于对照组,48h催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EA能消除剖宫产术后患者伴随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增加催乳素的分泌,促进早期泌乳、早期哺乳.
作者:胡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创伤骨科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措施.方法 将38例骨科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观察组于围术期使用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不采用抗栓溶栓措施.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2%高于对照组的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7.26±10.55)d短于对照组的(32.66±10.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静脉血栓起病比较隐蔽,在骨科围术期应加强警惕.使用血塞通注射液防治深静脉血栓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在防治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鹏 刊期: 2011年第25期
在不断加强安全用药、规范用药、加强行业规范以及全民普及医疗保险的大环境中,研究医师处方行为及影响因素,对医疗改革方案政策的制定、医院药事的管理、制药企业的行为控制、医师的合理用药、医师的处方规范、患者用药管理、制药企业销售政策的制定以及提高医师处方的经济性等方面都会有所帮助.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的详细分析发现,国外学术界对医师处方行为的研究要远早于国内.
作者:毛华娟;戴伟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解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近年来我国对ADR监测工作越来越重视,ADR事件的信息也越来越公开.尽管如此,许多人对ADR任然存在许多误解.有人认为,只有假药、质量不合格的劣药、医务人员或患者自己用药不当,才会引起不良反应.
作者:钟传书;刘学菲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为临床提供奥美拉唑配伍信息.方法 将奥美拉唑与常用抗生素针剂进行理化变化配伍.结果 与21种抗生素药物配伍有6种发生变化.结论 配伍试验受药物浓度、酸碱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临床配伍时应严格掌握.
作者:吴兴和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了解该院3种清洁手术(颅脑、骨科、眼内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调查该院2010年1-12月期间的111例(129例次)3种清洁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129例次清洁手术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100.00%.其中术前未应用13例次,术前应用≤2h者95例次,>2h者21例次;术中追加8例次;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其中应用时间≤24h者6例次,24h~48h者18例次,超过2d者105例次.结论 该院3种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梁汉钦 刊期: 2011年第25期
刘文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第四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40余年,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对各类常见及疑难内科杂病有独特见解,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诊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刘教授治疗胸痹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杜瑞斌 刊期: 2011年第25期
患者,男,62岁,退休干部,心悸1周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平素自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每天2次,卡托普利25mg,每天3次,血压控制在140~160/80~100mm Hg,糖尿病史2年,诺和灵50 R16U、18U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近1周心悸乏力、活动后尤甚入院.查BP 150/100mm Hg,神清语利,毛发疏密适中,色黑,偶见白发,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5次/min,第一心音亢进,节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未及,双下肢略肿.
作者:教富娥;丛科 刊期: 2011年第25期
通常情况下病房储存一定数量的药品,药品的管理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患者用药是否安全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重视.护理部通过对病房进行药品专项检查,发现病房药品管理存在很多漏洞,现将病房备用药品的贮存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尚慧琴 刊期: 2011年第25期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医护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过去只偏重对患者及其家属的防护,而对工作人员自身的防护重视不够,导致医院护士感染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在医院和院感科领导的重视和直接监督下,我院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明显提高,并落实到行动上,已基本杜绝了上述情况.现将自我防护的重点报道如下.
作者:夏丽婧 刊期: 2011年第25期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保障患者健康是进行药品监督管理的根本目的.尽管要求药品要安全,但安全并不意味着药品无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品上市后,应用不断扩大,各种不良反应报道逐渐增多,药物能治疗疾病,但也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统计,我国不合理用药者占用药者的12%~30%,每年5000多万住院患者中至少有250万人因药品不良反应(ADR)而入院,其中50万人属严重不良反应,19.2万人因此而死亡[1].因此加强ADR监测和药品的风险管理已刻不容缓.
作者:李丽华;赵喜荣;郝晓菁;张占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早期功能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干预组重点从早期心理护理、良姿位摆放位置、运动训练等方面进行干预,获取佳证据,指导临床护理;对照组给予定时翻身拍背、口腔护理及协助生活护理等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干预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71.24±34.00)分高于对照组的(60.30±7.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功能训练能降低急性脑卒中的致残率,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
作者:王秀琴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物理疗法联合强化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方法 对126例确诊为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外,加用脑反射治疗、穴位按摩、光疗、音乐疗法等物理治疗,每天1~2次,每月进行总结,及时调整其内容和进度,连续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价,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NE)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预治后患者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及ADL评分均低于预治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治后患者的听理解力、复述、阅读、计算、朗读、命名方面能力评分明显高于预治前(P<0.05或P<0.01).结论 物理疗法、强化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生活能力有明显提高,并对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魏淑芬;宋红霞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主要累及四肢关节、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致残率高,是世界上导致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发病率为0.32%~0.36%,目前对其尚无治愈的有效方法.给患者带来的大威胁是生理、心理、家庭生活、工作、经济状况、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负面影响[1].早期给予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健康自主效应,减少复发率,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英敏 刊期: 2011年第25期
产科护理行业是具有高责任、高风险的服务行业,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如安全隐患未被认知并加以防范将产生难以避免的医疗纠纷.2000年全国326家医院调查显示,发生医疗纠纷的医院占98%.卫生部门统计,在医疗纠纷中,产科发生的医疗纠纷占各科的40%~50%[1].因此,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一直是护理管理者的工作重点.现对我院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策略探讨如下.
作者:陈德芬 刊期: 2011年第25期